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赛教融合模式 提升设计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

2022-11-09张广酃ZhangGuangl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竞赛赛事

■张广酃 Zhang Guangli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高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就要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统筹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类育人资源,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和渠道,不断创新丰富育人载体和方式,努力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应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对设计类学生而言,知识结构及素质能力中有关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和造型能力等实践创新方面日益提升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在面对设计需求和问题的时候,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体现到设计方案的制作能力上,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有效提升设计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学科竞赛己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和重视,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善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

1 设计类专业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意义

赛教融合要求对标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专业学科竞赛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竞赛锻炼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互促”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图1)。

■图1 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

学科竞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与设计类专业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而言,学科竞赛不仅考察学生如何运用专业知识,更能有效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在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激励自我、创新自我,形成高素质、优品质的人格,助推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学科竞赛活动是基于课堂教学,但又高于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尤其在设计专业教学领域,“双师型”推动产学研转移或转化有成效等标签成为了对专业教师的普遍期待。竞赛指导和培训、竞赛参与和交流等学科竞赛各环节工作要求教师们驾驭好与传统课堂不太一样的知识构成、讲授方式、组织形式等,促进或倒逼教师改进其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1.3 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

对标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科竞赛越来越注重多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关注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与社会普遍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教育管理者的思路与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要与国标相符,与社会、市场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给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才能让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2 设计类专业推进赛教融合模式的主要问题

虽然设计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在实际学科竞赛组织和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或衔接度不高的情况,尤其在主观思想认识、赛教融合程度、赛事运行、赛事组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竞赛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2.1 思想观念及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目前学科竞赛并非教学计划内的安排,学生参赛可能造成对日常课堂学习的影响,部分师生主观上对竞赛本身相对没有这么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学校整体竞赛氛围不够。客观来说,由于学校相关激励机制不太完善,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上积极性不够,有的学生只把专注力集中在书本的理论知识上,还有部分学生参加比赛的直接动因是第二课堂学分、评优评奖、研究生推免加分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参赛意愿、赛事选择和竞赛效果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导向和不利影响。

2.2 赛事与日常教学融合不够

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例,该赛事参赛作品分为平面类、视频类、动画类、互动类、广播类、策划案类、文案类、营销创客类和公益类九大类。所有类别的作品都依托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知识,如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海报设计。但实际上,由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堂内容受限等原因,赛事与日常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程度还明显不高。

2.3 赛事运行不尽科学合理

目前,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以及各类专业考核、专业认证等对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指标的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度的提升,各类各级别的学科竞赛项目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应时而生,举办了十几届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这样的赛事,参赛面广、认可度高。但也有部分行业协会、学会等举办的比赛,一味地考虑刺激参赛积极性,将获奖占比设置偏低或偏高,或者有些比赛限定获奖绝对数量而不考虑参赛规模的变化,导致师生参与赛事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对竞赛含金量带来质疑。

2.4 赛事组织机制不够完善

从竞赛学生看,竞赛队伍的选拔、竞赛梯队的培育以及赛前培训等直接影响参赛队伍的竞争力。有的竞赛项目只是赛前临时下发通知,凑一个“草台班子”,没考虑新老队员的传帮带。从教师队伍看,部分教师因本单位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缺乏,其指导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从赛事组织协调看,参赛队员可能是本专业的同学,或者是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间的组合。比如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营销创客类竞赛团队成员可能就会有来自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但由此也可能导致赛事协调效率低下,甚至产生矛盾纠纷的情况出现。

3 深化赛教融合的主要原则

3.1 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统一

总体来说,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科竞赛为主的实践活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育人效果,推进加强与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融合势在必行。这点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高度契合。

3.2 依托专业和跨专业相统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显而易见,竞赛要依托专业,更与跨专业不相冲突。

3.3 规范化和差异化相统一

学科竞赛工作要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要确保赛事运行的规范化,做到赛事组织的规范化,不能不按规律办事,出现不顾实际情况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同时也要注意涉及不同专业赛事的差异性,做到赛事组织的科学性、经费投入的精准性以及激励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3.4 量和质相统一

从学科竞赛工作的纵向发展来看,必须要树立竞赛参与、获奖数量、获奖质量等方面“量”与“质”的统一。只有学生参与竞赛人数规模“量”上的提升才有竞赛队伍竞争力“质”提升的前提和可能。获奖数量本身就是获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没有获奖数量的前期积累,获奖质量也缺乏提升的后劲。

4 设计类专业提升赛教融合实效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竞赛工作的宣传引导

要积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和推介方式,加强对竞赛项目及竞赛成果的宣传推介,积极培育良好的竞赛氛围。实际上,虽然有些竞赛项目举办有一定的历史和积累,像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以及相关省级竞赛项目,但还是有竞赛项目知晓度不高、学生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如何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4.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要构建基础的能力体系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科竞赛育人载体的基础。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围绕创新力、表现(达)力、技术力、分析(观察)力和整合力进行训练,重点突出创新思维能力、造型感受能力、技术敏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用户、社会、文化的洞察能力的培养[1]。针对各教学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围绕其专业能力培养要求设置相匹配的课程群或形成课程体系。如,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在符合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以及教学计划允许范围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相关赛事的要求,对传播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2]。探索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替换学分制,如制定政策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替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甚至相关专业课程的学分[3]。

4.3 提升竞赛举办的科学性

要坚决摒弃功利心,坚守办赛初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在竞赛章程、竞赛环境、赛事组织、奖项设置、获奖比例等相关赛事整体方案、关键环节和细节上做好充分的调研分析,确保办赛的科学合理性、规范性和公平公正性[4]。

4.4 建立完善竞赛的组织机制

要不断优化校院两级竞赛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学校—学院—指导团队—学生”规范、长效的四级推进协调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赛事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三化水平”,即竞赛组织规范化、竞赛管理信息化、不同赛事支持精准化。要建立一体化的竞赛制度,形成国赛、省赛、校赛贯通式的组织形式,逐一对标。落脚到校赛的时候,要关注相关专业和上一级同类赛事的对应情况,注重整合到同一校赛的组织中,提升赛事组织工作的效率。注重运用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等相关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竞赛数据,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竞赛激励引导机制,根据竞赛举办情况、竞赛参与水平、参赛者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对赛事工作和赛事组织者作出评价,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激励制度。要努力打造卓越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培育跨专业、跨学院、跨校企的指导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竞赛和科研综合能力。

5 结语

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特点,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标专业教学质量国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贯穿其人才培养主要环节的学科竞赛培养体系,注重赛教融合模式的丰富和创新,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助于形成教、学、赛、创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竞赛赛事
本月赛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创新思维竞赛(3)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创新思维竞赛(6)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