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膳食模式对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
2022-11-09姬春晖裴华莲骆朝辉
姬春晖,裴华莲,李 月,蒋 宇,骆朝辉
(1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3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02)
肌肉减少症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影响老年人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的国家[1]。肌肉减少症指肌力降低、肌肉数量/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降低,并在低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营养不良、身体较弱的人群中较为常见[2-3],患病率在5%~50%不等[4]。研究发现[5],某些营养素和膳食模式已被证明可以提供保护作用,防止与衰老相关的力量和功能下降。由此可见,充足的营养对于维持肌肉健康至关重要[6]。但目前由于老年人的知识面单一、文化水平偏低、掌握信息量少、认知能力不佳,虽然膳食营养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患者对合理科学的摄入膳食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研究根据新疆当地居民的膳食习惯开展研究,并探讨膳食与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防治肌肉减少症的膳食指导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5—9月入住新疆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根据样本量计算方法[7],本研究变量32个,以自变量的5~10倍确定样本量,并考虑样本20%的无效问卷,最终纳入样本310例。纳入标准:①中老年人群(年龄≥45岁),性别不限;②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的不同区域;③无意识障碍,了解该实验的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审批号:K202007-01)。排除标准:①癌症、冠心病、中重度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肺部感染等疾病以及不能进行体格检查的患者;②有严重的身心疾病且处于治疗阶段;③妊娠期妇女;④近期服用营养品;⑤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剔除标准:资料收集信息不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食物频率法问卷(FFQ)。一般资料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段、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文化教育程度、婚姻、是否吸烟等。食物频率法问卷主要参照中国西北大区自然群体队列调查(CNC)项目组编制的统一半定量分析食物频次问卷[8],并依据新疆当地城镇居民饮食摄入量状况对统一的半定量分析食品频次问卷加以增补修正,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77,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共纳入29种食物,并根据营养素相似性分为10大类:面食、谷物、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畜禽肉类、加工肉类、奶制品、坚果、酒;该问题收集研究对象过去1年各类食品的摄入频率,对研究摄入食品的频率(含每天、4~6次/周、1~3次/周、1~3次/月、不吃或极少吃)以及平均每日1次的摄人量予以提问,由此计算以g为单位的日均摄入量(表1)。
表1 多因素分析各变量的赋值
1.2.2 体格检测及诊断标准[9-10](1)骨骼肌质量检测:临床较为常用的仪器分别为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EXA)和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四肢骨骼肌质量(ASM)(肌肉质量低下:男性<15 kg、女性<13 kg);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四肢骨骼肌质量(kg)/身高(m2)(SMI低下:男性<7.0 kg/m2、女性<5.5 kg/m2)。考虑到老年人体内植入有金属,因此,本研究采用生物电阻抗(BIA)收集上下肢的骨骼肌含量。(2)骨骼肌力量检测:①用握力计测定手部力量是肌肉力量损伤的最重要指标,也是肌肉减少症结果的重要预测指标。(骨骼肌力量低的诊断标准:男性<27 kg、女性<16 kg。)校零后左右手各测3次,取其最大值。②站立测试:从椅子上站起来和坐下连续5次的时间(如果>15 s则指肌肉减少症)。(3)骨骼肌运动功能测量:在地面上标出了6 m的距离,在起点和终点再加1 m作为缓冲。参与者被要求以舒适的速度行走,从起点前的额外1 m标志开始,一直到终点后的1 m标志。计时器在6 m标志的起点启动,在终点停止。然后计算步行速度为m/s。以上检测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1名护士完成。
综上所述,满足上述1项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减少症;满足2项者是肌肉减少症;三者并存则是严重的肌肉减少症。
1.2.3 膳食模式的提取 通过适用性检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而根据特征根>1的公因子个数,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空间旋转,最终确定膳食模式数量;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空间旋转并保留因子载荷大于0.3,则该主成分与构成该成分的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之间关联性较强[11];最后,统计研究各种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由低到高四分位数Q1、Q2、Q3、Q4(因子得分越高,代表越倾向于该膳食模式)[12]。
1.3 质量控制
问卷收集者均是由经过同质化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研究生,对所有的研究对象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过程有专业人员指导并监督整个调查过程;尤其强调对膳食调查部分需结合食物模具对研究对象食物平均摄入量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完成后,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再次对问卷进行抽检,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EpiData 3.1建立本次研究的数据库,SPSS 25.0对各种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或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有无肌肉减少症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膳食模式提取;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发病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肌肉减少症组与无肌肉减少症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以是否发生肌肉减少症将310例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81例(26%)和无肌肉减少症组229例(74%)。2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结果显示,肌肉减少症组平均年龄(66.3±11.3)岁,二者在婚姻状况方面均衡可比(均P>0.05),但在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段、民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文化教育程度、是否吸烟等方面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有无肌肉减少症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n(%)]
2.2 膳食模式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KMO=0.736>0.5,Bartlett球形检验χ2=2 579.095、P<0.001,说明研究的样本数据总体上适合做因子分析。经分析,本研究得到9种膳食公因子F1~F9(表3)特征根均大于1,累计因子贡献率达70.824%。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膳食模式的各参数见表3。根据每个公因子中所含主要食物种类分别命名为菌菇类膳食模式(金针菇、蘑菇、香菇、海带、紫菜)、坚果类膳食模式(坚果、红枣、枸杞、葡萄干、其他干果)、软饮料膳食模式(纯果汁、碳酸饮料)、乳制品类膳食模式(新鲜瓜果、牛羊奶、酸奶)、肉类膳食模式(羊肉、动物内脏、其他奶制品)、杂豆膳食模式(大米、羊肉、豆浆)、家禽类膳食模式(新鲜瓜果、家禽及其制品)、蔬菜类膳食模式(新鲜蔬菜、动物内脏)、酒膳食(酒)。
表3 膳食模式中各食物的因子载荷及贡献率
2.3 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的关联性分析
本研究以是否发生肌肉减少症为因变量(0=否、1=是),膳食模式分位数为自变量,将最低分区间Q1组作为参照组,计算其他3组的95%CI和OR值(表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中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段、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文化教育程度、婚姻等混杂因素后,坚果类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且处于膳食模式因子得分Q4(OR值0.384,95%CI:0.113~1.306)上的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低于Q1的患者;其他乳制品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且膳食模式因子得分Q4(OR值0.291,95%CI:0.113~1.306)的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低于Q1的患者;乳制品膳食模式为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且膳食模式因子得分Q2(OR值0.395,95%CI:0.158~0.986)、Q3(OR值0.728,95%CI:0.314~1.687)、Q4(OR值0.291,95%CI:0.114~0.742)的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低于处于Q1上的患者;酒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且Q4(OR值3.399,95%CI:1.164~9.925)的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高于Q1的患者(表4)。
表4 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基于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膳食模式类型
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中主成分分析(PCA)的降维作用,本研究共得出9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菌类膳食模式、坚果类膳食模式、软饮料膳食模式、乳制品膳食模式、其它乳制品膳食模式、谷物类膳食模式、家禽类膳食模式、蔬菜类膳食模式、酒类膳食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坚果类膳食模式、乳制品膳食模式为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酒膳食模式为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3.2 坚果类膳食模式对肌肉减少症的影响
坚果类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坚果富含必需营养素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和整体营养状况,促进老年人更好的健康、认知功能和功能能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与目前可用的证据[14]相一致,坚果可以减少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食用坚果,尤其是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或长期食用时,与积极的结果相关,例如更长的端粒长度、减少肌肉减少症的风险以及老年人更好的认知。一项荟萃分析表明[15],未来的干预性、长期性和足够动力的研究需要对食用坚果对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到摄入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得出明确的结论,以便为将坚果纳入老年人习惯性膳食的膳食建议提供信息。
3.3 乳制品膳食模式对肌肉减少症的影响
乳制品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可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研究证明[16],乳制品已被纳入全球膳食指南,因为牛奶、酸奶和奶酪是钙和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是维持骨骼和肌肉质量的重要营养素。Stephan van Vliet等[17]研究发现,牛奶蛋白质组分(乳清和酪蛋白)可以更好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反应。研究表明[18],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与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有关。一项荟萃分析表明[19],老年人食用乳制品可能会降低身体虚弱的风险,尤其是在大量食用低脂牛奶和酸奶的情况下,并且还可以通过在习惯性膳食中添加营养丰富的乳蛋白(乳清干酪)来改善骨骼肌质量,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风险。因此,乳制品在膳食成分中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虽然新疆地区牛羊奶、驼奶等较为普遍存在,但本研究显示摄入人群仍然偏低,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会加大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期为肌肉减少症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3.4 酒类膳食模式对肌肉减少症的影响
酒类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可增加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一项荟萃分析[20],研究结果不支持饮酒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虽然饮酒是否会影响肌肉减少症存在争议,但Nikolaus Buchmann等[21]研究发现,饮酒行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肌肉质量/肌肉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在动物研究中已证明[22],饮酒会导致肌肉萎缩、身体成分(瘦体重和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骼生长以及骨骼结构会发生变化。因此,未来还需要更为严谨缜密的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的摄入量进行统一精准测量,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日常膳食与肌肉减少症存在关联。坚果膳食模式、乳制品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酒膳食模式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日常膳食加以干预,营养均衡摄入,有效预防及延缓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改变患者的不良结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研究样本均来自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存在样本的选择性偏倚以至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偏高。(2)本研究膳食问卷是回顾性调查,容易产生回忆性偏倚。(3)本次研究仅局限于横断面研究的阶段,且样本量少,关于膳食具体对肌肉减少症的结局还需要前瞻性随访研究数据验证,或者设计多中心的大样本量对日常膳食模式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优化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