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
——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2022-11-09张娜陈紫微庄敬宜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张娜,陈紫微,庄敬宜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建筑构造”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技术学科,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民用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构造做法,培养学生通过构造技术手段,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和措施,具备对大量民用建筑学构造的设计能力,同时与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施工等课程关联密切,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实践创新的综合应用能力。
1 “建筑构造”课程现状
“建筑构造”这门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以考试形式为考核方式,开课对象是建筑学二年级本科生,已修完课程有“建筑制图”“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课程”,对专业基础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作为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自身工程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工具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建筑结构”“建筑节能”“建筑防火”“建筑物理”等打下坚实基础。基于其核心地位,但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授课方式的局限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的灌输讲解为主,以多媒体教具为辅,模式陈旧、固化,教学内容以教材文字及图片为主,信息量大且乏味,学生缺乏参与感与独立思考创新的机会,导致一堂课下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范围受到限制。
1.2 课程教材更新慢
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所讲即学生所学。例如教材中涉及建筑类规范的内容并没有实时更新,易对学生产生误导。构造做法多为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做法,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联系松散,相互脱节,难以满足地方及国家行业使用现状,致使学生所学与未来工作衔接困难。
1.3 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少
如今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促使构造技术发生巨大改变,新的工艺替代传统工艺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红砖由于其使用黏土为原材料,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已不再是建筑砌筑使用的主体材料。2020 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目标,装配式建筑不断兴起,而此类与时俱进的建筑技术内容的引入寥寥无几,学生最终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技能严重匮乏。
1.4 实践实训内容单一
传统授课过程中,建筑构造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绘制基本构造节点详图,并初步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进行构造设计与绘制施工详图的能力,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缺少现场实践操作内容,致使实践与理论学习脱节,形成重设计轻技术的教学现状。
2 基于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实施具体路径
2.1 实施班级
以2020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9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为对照,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多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两个年级学生同学期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等方面对比。
2.2 实施内容及方式
课程采取线上辅助线下的教学模式展开,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优势,分别从课前准备、课上组织和课后反思等三部分进行如下阐述。
2.2.1课前准备
首先,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关系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学时分配情况,进行重点、难点章节内容分配,学生是否能准确认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关键。虽平台资源丰富,但现有公开课程不能满足本校教学计划要求,因此,教师进行课程自建,将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到平台。
以墙体章节内容为例,平台上学习目标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及任务点其对应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如图1 所示。通过线上进行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实现,线下进行学生能力的实现与提升。
图1 平台上学习目标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及任务点对应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明确不同平台的分工作用,通过线上途径提前发布教学任务和问题引导,针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设置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以此督促学生提前自主预习,制定学习计划,带着疑问进行线上知识点视频学习。通过学习通发放章节学习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自学掌握程度,为线下辅导指引方向,更明确课上讲授内容侧重点问题,及时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从而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
2.2.2课上安排与组织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思路明确,对于章节中的知识点哪些通过学习通自学,哪些通过线下面对面讲授理解,要了然于心。线上学习部分,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功能,发布课程视频、作业、课堂签到等任务,增强对学生的出勤管理。教学视频关联知识点,也可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此外,平台课程相较于直播形式,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以错开平台使用高峰,自主学习,且可以进行多次反复学习。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将困惑之处在学习通平台讨论功能界面内留言讨论,共同创建学习研讨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线下课堂针对线上的疑点和未解决的问题,聚焦重点,进行答疑解惑。课上活动以小组讨论、提问的形式展开,并结合更多实践操作与实践实训项目碰撞,加深专业理解。例如,在讲授楼梯计算的章节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参与例题逐步解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过程中学生有问题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或通过平台进行留言。
2.2.3课后反思与总结
根据课程教学任务目标,检验学生对于建筑构造的组成、基本原理和构造方法等基础知识应用与理解,精心设置作业习题。习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不限定在书本课后习题的范围内,多结合实践能力等综合要求,突显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通过作业任务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此外,教师及时总结上一轮课程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优势与弊端,进行课后反思与梳理,不断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与实施手段。例如,课前教学资源的准备是否需更新,增加内容的丰富度。课上授课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或平台进行内容讲授。课后作业的讲解是否达到全覆盖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一分析。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活动中相互作用
3 教学效果与评价
3.1 学生成绩评定
2020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线上课堂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教学视频学习及学习次数、讨论与留言、课程互动及作业完成情况;其次是线下部分,主要包括小组讨论等活动的表现、专业知识拓展实践操作能力及参与情况;最后是期末考试成绩。前两者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对照组建筑学19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考核成绩方式采用多年沿用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成绩占70%的分配比例进行评定。具体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混合式教学和线下教学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单位%) 表1
3.2 教学效果反馈
授课结束后,关于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关问题对2019 级和2020 级全体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问。两个年级一共发放195 张问卷,收回195张,有效率100%。问卷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状态、平台使用的适应程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自身能力提升度、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家国情怀的树立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评价对比如表2所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成效问卷结果对比(单位%) 表2
3.3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2020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显示出学生对于混合式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接受度较高,在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这一问题上,7.2%的学生倾向于线下课堂教学,10.3%倾向于线上教学,82.5%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优势对比这一问题,67%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增加学习兴趣、58.8%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更加自由、75.3%的学生认为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学习通平台的视频课程、课件等电子资料,可以反复研学;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平台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讨论区的频率方面,53.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与,38.1%的学生选择偶尔参与,8.3%的学生选择从不参与,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改常规“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一系列的问题均反映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该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均有所提升。
4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总结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校、行业、社会等各方面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基于建筑构造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而言,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等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从教与学的本质入手,在成果导向理念指引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紧抓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本研究打破该课程今年教学模式的舒适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试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以达到共享、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教科研能力,使学生满足新工科要求,达到人才培养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