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经神经肌电图诊断临床价值

2022-11-09邱秀英苏州京东方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肌电图病程传导

邱秀英 苏州京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病程1~10年的28例患者为Ⅱ组,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率。结果:Ⅰ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M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0.00%、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5.00%、17.86%和Ⅲ组的15.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94%、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1.43%、14.29%和Ⅲ组的10.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早期DPN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高血糖影响下,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感觉症状,临床表现为腹胀、疼痛、麻木,严重可引起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截肢风险[1-3]。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非常重要。但在患病早期,患者往往无典型的、显著的神经损害症状,漏诊风险较高,若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4,5]。神经肌电图是目前临床上检查DPN的常用手段,通过电刺激,能够有效检查神经及肌肉兴奋、传导功能,了解其功能状态,同时可追踪治疗效果,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6,7]。因此,本文将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DPN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5~83岁,平均(61.34±4.92)岁,平均病程(16.46±12.02)年。病程1~10年28例患者为Ⅱ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6~81岁,平均(61.67±5.57)岁,平均病程(6.22±0.98)年。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80岁,平均(61.55±5.71)岁,平均病程(8.75±1.07)个月。各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确诊为2型糖尿病[8];②无明显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例如四肢麻木、乏力、疼痛等;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造成的周围神经损害患者,例如酒精依赖、中毒、感染等;②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③单神经病变患者;④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根型损害患者,例如颈、腰椎病变;⑤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使用NTS-2000型肌电图,检查中,需要保持室内安静,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C,受试者皮肤温度应控制在28~30°C,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肌电图仪参数:刺激脉冲波宽0.2 mV,灵敏度1 mV,刺激强度3~50 mV。检查项目包括感觉神经(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上肢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下肢腓总神经运动、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详细记录相关指标,检测并记录双侧尺神经传导速度、f波,检测并记录双侧H波潜伏期、波幅。分别应用顺向法、逆向法检测SCV,上肢检测时,应由远端开始,在近端记录。在进行下肢检测时,应由近端开始,在远端记录。MCV检测时,应记录相对应的远端肌肉,同时应结合神经支上刺激,引出远、近两端动作电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统计减慢、未引出情况发生率;②比较各组患者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统计减慢、未引出情况发生率;③统计各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运动传导速度比较

Ⅰ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M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0.00%、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5.00%、17.86%和Ⅲ组的15.00%、10.00%%,差异明显(χ²=4.04、4.85、6.62、6.80,P<0.05),Ⅰ组与Ⅱ组患者的尺神经MCV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2.35,P>0.05),与Ⅲ组患者的尺神经MCV异常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4.20,P<0.05),见表1。

表1.各组患者运动传导速度MCV比较[n(%)]

2.2 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Ⅰ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94%、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1.43%、14.29%和Ⅲ组的10.00%、10.00%,差异明显(χ²=6.43、6.43、9.96、6.80,P<0.05);Ⅰ组与Ⅱ组患者的正中神经SCV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79,P>0.05),与Ⅲ组患者的正中神经SCV异常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4.00,P<0.05),见表2。

表2.各组患者感觉传导速度SCV比较[n(%)]

2.3 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情况对比

Ⅰ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明显(χ²=4.52、9.71,P<0.05),见表3。

表3.各组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情况 [n(%)]

3.讨论

DPN的发病具有隐匿性的特点,仅少数患者在早期有相应症状和体征,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神经损害逐渐加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例如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非创伤性截肢[9-1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DPN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DPN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12],该病主要病理特征即相关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改变,但在病变早期,由于神经损害症状不明显,因此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极易导致丧失治疗时机。以往有调查显示[13],DPN发生率约5.0%[14],但不同文献对该病发生率的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诊断方法、标准不同有关。神经肌电图是DPN诊断的常用技术,可提高DPN的早期发现率,同时可发现轻微神经系统变化,其检出率可达到92.0%~96.0%[15]。

肌电图检测的原理即对周围神经传导电信号进行测定,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判断其DPN发生情况。以往有研究显示[16],病程10年以上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异常率达到42.1%,尺神经及正中神经MCV异常率为26.3%、28.9%,而病程1~10年患者的腓总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MCV异常率分别为29.1%、18.2%、18.2%,病程不足1年患者分别为19.1%、17.0%、17.0%。本次研究中,Ⅰ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M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0.00%、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5.00%、17.86%和Ⅲ组的15.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94%、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1.43%、14.29%和Ⅲ组的10.00%、10.00%,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检测SCV、MCV变化有助于了解其DPN情况,患者病程越长,其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及腓浅神经、尺神经SCV异常率越高。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还对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Ⅰ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检测胫神经H反射也有助于早期DPN诊断。研究认为,F波潜伏期、时限、波幅均能够反映近端神经病变情况,而H反射能够检测a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同时可显示运动纤维功能状态,一旦神经反射弧出现异常,极易发生H反射异常。从胫神经H反射走行上看,是人体最长的反射弧,因此,即使是轻微的神经损害,也能够在H反射弧内显示,是早期DPN诊断的敏感指标[17]。有研究认为[18],H反射、F波均能够反映近端神经功能,因此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同时检测,方便了解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而在本次研究中,可见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H反射异常率明显增加,与尺神经f波异常率相比检出率更高,可见其敏感度更高。

综上所述,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早期DPN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猜你喜欢

肌电图病程传导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