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2—2022年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2-11-09马英凤

教育观察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发文课程体系劳动

马英凤,李 琳

(1.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宝鸡,721013;2.宝鸡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陕西宝鸡,721013)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是人才培养体系构成的重要建设点,推动着社会的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发展中的重要着力点,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其他四育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校还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知识图谱

(一)文献来源与处理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中小学劳动教育为篇名,将检索范围设为SCI和核心期刊,主题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检索截止日期为2022年5月15日,时间跨度为“1992—2022年”,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筛选,删除会议综述、科研机构介绍等不相关文献,得到有效文献共290篇。

(二)分析方法与工具

运用CiteSpace软件,将检索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即年度发文量分析、机构分析、核心作者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从而了解该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

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状况的基本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通过分析年度发文量可以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热度。如图1所示,1992—2016年这24年间有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论文发表总量为40篇,数量较少,且每年论文的发文量浮动不大。这表明劳动教育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处于起始阶段,虽有部分学者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问题,但相关文献的数量没有太多变化,研究主题有一定的局限。2016—2020年,有关劳动教育的论文数量处于快速攀升阶段,2020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核心文献数量达到了102篇。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劳动教育研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上升。但从2020年到2022年论文发文量有所回落,这可能是因为检索日期为2022年5月,不是全年数据。相对来说,2016—2022年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成果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者们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注显著上升。

图1 年度发文量折线统计图

(二)作者分布

运行CiteSpace软件,将NodeTypes设为作者,时间选择为“1992—2022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得到了中小学劳动教育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该图节点数为186,连线数为80,密度为0.0046,图中名字的大小与其发文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从图2中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是卓晴君、顾建军、任平等作者。表1列出了有关中小学劳动教育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名单。其中,任平的发文量排名第一,达到6篇。作者合作密度仅为0.0046,这说明该领域作者与作者之间联系不密切,合作较少,大部分作者单独进行研究。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表1 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发文数量

(三)机构分布

图3直观反映了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机构共现图,其中字号的大小反映了该研究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字号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从图3和表2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发文量各为7篇,这表明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主力是师范类院校,学术成果丰硕。图3中,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合作紧密,这说明同一研究机构内部之间合作较紧密。但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以独立研究为主,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知识成果之间流动性不高。

图3 机构共现图谱

表2 发文量前10位机构

三、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该领域的热点可以通过关键词表现出来,关键词的大小与该词出现的频率相关。由图4可知,图中“劳动教育”的关键词最大,其次,“中小学”“新时代”“五育并举”“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等出现频率较高。通过分析,学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研究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这表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的颁布息息相关。“新时代”“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等表明了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国家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紧密相关。相比之下,低频词如“劳动课”“课程体系”“实施策略”等出现频率低,说明目前学者们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加强。从图4中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的结构总体上连接较为密切,这说明该领域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图4 中小学劳动教育关键词图谱

(二)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将节点设置为关键词,时间的切片长度设置为一年,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关键词“新时代”“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说明劳动教育与时代紧密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从“职业院校”“职业体验”等说明劳动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中小学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合作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研究、普职携手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1.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研究

通过“全面发展”“新时代”“立德树人”等关键词,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内涵,劳动教育提出的背景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意见》提出“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促进五育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其增智健体的重要功能”[3]。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将包括北京市昌平区在内的96个县(区、市)设立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基地,要求把劳动教育作为抓手,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纳入劳动素养,科学设计课程,给劳动教育试验区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4]立足于劳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有助于了解劳动教育的思想与内容,只有全面了解劳动教育提出的背景,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弥补以往劳动教育的不足。

2.普职携手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从图4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职业体验”“职业教育”等出现的频次较高,可见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推动中小学劳动的全面发展,二者要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将劳动素养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5]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场所基地、专业师资、产教融合等教育资源,与职业学校联合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如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成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创建“以食、礼、传、耕、创、数”为主的六艺课程。[6]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围绕个人生活技能、社会生产劳动和公益服务性劳动等,精选劳动项目,设计劳动内容,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已经得到学术界专家、学者的青睐,在实践层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就目前来看,普职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在实践方面开展的范围不是很广,处于初级阶段,该路径与体系仍需继续探讨。

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

通过“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育人价值”等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对育人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以劳养心,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指引着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全方位、全方面育人,劳动教育着重强调“实”的育人导向,劳动教育有助于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增强人的体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创造性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劳动教育具有一定育人价值。[7]加强学生劳动思想的教育,将劳动教育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要将劳动价值在内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能实现,才能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4.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高频词“劳动课程”“劳动课”“课程体系”等关键词可以看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直都是各个学者关注的话题。劳动课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朱志勇指出,应在学段上合理设计劳动教育各内容的比重,小学低年级侧重于个人技能劳动,高年级增加校内外生产劳动,初中阶段将个人技能劳动、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者有机结合。[8]许倩婷指出,学生、家长、教师多元主体参与劳动课程体系建设。[9]李秋玲指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结合,以协同的各方联动推动劳动教育。例如,西安市制订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各区县、开发区通过“三个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力育人。[10]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在中小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模糊、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正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等。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值得深入挖掘。

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展望

(一)教育政策对劳动教育的引导

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制定的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实践,把握劳动教育的方向,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结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将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贯彻其中”[11]。2020年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在内涵上要正确把握、总体目标具体明确、内容要根据不同学段精选、课程设置上要整体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级政策全面涵盖了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包括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评价、场所等多个方面,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意见,又有地区层面的实施方案。[12]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完善、细化,使研究者们更加关注劳动教育,产出大量成果。

(二)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13]。生活中充满了劳动,劳动教育可以融入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要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需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指导,保证劳动课程的时间,课程内容要科学设计,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校要从认知到实践,从课程体系、育人环境、评价体系出发,要对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安排,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社会实践、社团课程等有机结合,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实施、评价方面进行设计。面向全体贯通,根据学生的学习、年龄、心理特点,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安排。针对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制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各个学段、各类教育要补短板,精确定位。项目式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渗透劳动精神,做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三)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保障

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一个致力于教学,有干劲、闯劲的集体,以师德师风为基础,要进一步发挥信念引领作用,创新机制。一是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要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其他教育的促进作用。二是多种方式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发挥社会助力服务圈的作用,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二者相结合共促劳动教育的发展。以县为主,配备劳动资源。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政府要投入资金,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联合校内、校外资源,建立劳动基地,配备劳动教育器材、建立健全耗材补充机制。[14]

(四)建立多维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的多维评价是指在时间、空间、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劳动评价,学校应注重综合评价,对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15]既要关注劳动的知识技能方面,更要关注劳动观念的形成、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养成。更要重视关注劳动成果,关注劳动过程的表现,以平时表现为主线,将综合评价贯穿其中。以班主任的评价为主,其他学科的教师为辅,家长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借助大数据对劳动过程进行评价,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劳动评价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渗透教育性,做到玩中教、玩中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

猜你喜欢

发文课程体系劳动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