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到生活:撕纸艺术的生活化研究
2022-11-09常学颖
□ 常学颖
撕纸,顾名思义是用手撕出来的一种剪纸形式,但其与剪纸又有所不同。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给民间文化增添了诸多艺术魅力,但大众往往会将撕纸与剪纸混淆,进而弱化了对撕纸艺术的关注度,这其实是不恰当的。撕纸属于一种独立艺术,相较于剪纸,其题材、表现形式、表达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二者虽一脉相承,却又各具特色。现阶段,由于撕纸艺术的研究者较少,导致这门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效果都不够好。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撕纸艺术的生活化变革,使其从非遗文化的艺术高度转向生活实际,对撕纸文化内涵和艺术技法的传承有所帮助。
1 撕纸的产生与发展
撕是一种动作表现形态,史书中将其定义为“裂”,比如“乃裂素为书”,自历史上出现了纸张之后,撕纸也便应运而生,比如有东晋郡超的“寸寸毁裂”。从史料记载中可发现,“裂纸”也是从古代民众撕纸行为中衍生出的一种撕纸形式。在古代,民众所用的纸张厚薄不均,纸张中间带有绒毛状的纤维,质量较差,因此古人在撕纸时容易破坏纸张的其他区域。到了宋朝,造纸工艺逐渐完备,纸张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撕纸时便容易给纸张塑形,为之后撕纸工艺品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撕纸艺术出现之后,撕纸作品便开始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被大众应用到了民俗和节庆活动中,比如满族民众在祈福祭祀时会将纸撕出衣食器皿、神鬼鸟兽等物象。明清以及之后的民国时期,撕纸艺术已经在民众中广泛地流传,以血缘关系的传承、民俗习惯的传承为主,比如徐州翟家大院的撕纸艺术已经在其家族内部传承有六代之久;辽宁省新宾县凤凰城的撕纸工艺也已经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传承习惯。这些撕纸艺术的发展为其今后的传承奠定了文化基础。
图1 程家大院撕纸作品
2 撕纸艺术的特点
2.1 历史与生活融合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撕纸艺术由满族民俗传承而来。从撕纸的颜色设计上来看,满族撕纸颜色以红、白两色为主。因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认知中,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和温暖,而白色在满族民众的认知中为吉祥的颜色。因此满族民众会将红、白色彩进行搭配融合,运用到撕纸作品中,以贴合日常生活与审美实际。从作品题材上来看,满族民众大多的撕纸作品都含有当地特有的习俗特色,比如粗犷、夸张的人物外貌设计,服饰设计等撕纸作品,表现出撕纸艺术历史与生活相融合的特点。
2.2 情感融入较浓厚
在创作撕纸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会融入精巧的设计手法,同时还会结合一些喜好和情感元素。撕纸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步骤,只要创作者随心而制,最终的作品一定是情感饱满的佳作。撕纸艺术作家华兴富、李昇敏等人在创作撕纸作品时,大多从自身的热爱以及兴趣出发进行设计,所创作的作品或古朴、或夸张、或简约、或抽象,或表达爱国思乡之情,或弘扬特色习俗之美,极大地彰显出了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个性和浓厚情感。
2.3 艺术可塑性较强
传统撕纸艺术指的是使用单一材质、颜色的纸张作为表现材料,然后运用撕、拉、扯等手法对纸张进行镂刻、折叠,最后塑造出具有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主题作品的艺术形式。在不同技法的使用过程中,并不会破坏纸张的厚薄、轻重等固有元素,而是仅对纸张的形状、大小、造型、颜色、位置等方面进行变换设计和改造创新,创造出朴实粗狂、细致精巧、生动形象的撕纸作品,艺术表现力较为丰富,可塑性较强。
3 撕纸艺术的几种类型与发展情况
3.1 山西武氏撕纸
“武氏剪纸撕纸艺术”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古交市,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艺术。这一撕纸艺术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已经传承了五代,无论是从作品题材、制作工艺、历史渊源还是现代传承现状等角度出发,山西武氏撕纸都是代表民间生活的经典艺术,自传承以来,其主要围绕撕纸创作、撕纸制作、撕纸表演、撕纸展示等多类型元素进行发展和突破,并于2009 年成功申报县级非遗项目,2018 年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成为古交市标志性的民俗文化艺术。
3.2 翟家大院撕纸
翟家大院撕纸是江苏徐州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是徐州民俗博物馆中的特色艺术形态之一,这一撕纸艺术的传承是典型的血缘传承。据史料记载,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产品。其中,翟天麟是翟家大院第六代撕纸艺术的传承人,其成立了翟家大院撕纸工作室,专门研究撕纸图案的纹样设计、立体事物设计等内容,并结合现代科技将撕纸艺术推广到了文化市场领域,其设计的作品在饮食、服饰、节庆、包装中都有体现,发展形势良好。
3.3 长白山满族撕纸
长白山满族撕纸发源于长白山区满族地区,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之一。最初,当地只有剪纸文化,之后艺术家又创新出了撕纸艺术。长白山满族撕纸的传承人之一是民间艺术家张杰,其继承了满族撕纸的表现技艺和造型风格,以民间故事为撕纸创作的源头,将这些故事内容和民俗生活刻画成生动的撕纸艺术作品。其代表作品有《金刚经》《步步高》等,线条流畅均匀、气质风骨卓然,创造性地将撕纸艺术与中国书法进行了有机的衔接,使该地区的撕纸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别具艺术特色。
4 撕纸艺术的生活化表现
4.1 食品包装中的撕纸设计
撕纸创作者在设计撕纸作品时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何种领域,因为大师级别的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可以在美术馆、艺术馆展览,给作品赋予了一定的艺术高度,但那样便失去了作品的生活化气息。如今撕纸艺术尚未被大众广泛地运用,因此在搜索撕纸艺术生活化表现的相关资料时发现撕纸设计在食品包装中有所体现。比如儿童的糖果撕纸包装、口香糖撕纸包装、金元宝巧克力撕纸包装等都是食品包装中撕纸生活化设计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出撕纸艺术的生活化发展趋势。
4.2 节日庆祝中的撕纸设计
在节日庆祝时,许多手工爱好者会动手制作撕纸作品,比如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设计“十二生肖”的动物撕纸以及一些简单的撕纸窗花加以张贴,或者将其赠予亲朋好友;同时在儿童节时,手工艺爱好者会以刺绣撕纸、玦琅撕纸等为创作材料,制作撕纸玩具,比如公仔、不倒翁等等,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节日庆祝类的撕纸作品设计也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中出现了一些结合现代科技元素的撕纸设计作品,比如“红风明韵”“苏州北塔寺”等,都是在参考数字娱乐、视觉传达等现代科技元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这些作品中也融入了地方特色民俗节庆文化的内容,属于生活化撕纸的典型作品。
4.3 书法绘画中的撕纸设计
手工爱好者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撕纸艺术的制作工艺,进而将其运用于其他生活领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撕纸艺术。在书法绘画中也有撕纸艺术的生活化缩影,古城义县的“撕纸奇人”许会春,为了传承撕纸手工技艺,独自开办了工艺美术工作室,其研究的书法撕纸、手工撕画等撕纸作品,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喜爱,其手撕的《沁园春•雪》等作品已经被引入多个版本的儿童教材,正发挥着教育作用。同时,书法绘画爱好者也会参考许会春的设计作品,将其运用到书法创作和绘画练习的过程中,如此便体现出了撕纸艺术在书法绘画中的生活化转变趋势。
5 结语
撕纸艺术的传承和应用,给社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体现出撕纸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今社会大力挖掘撕纸艺术这一文化形态,并将其衍生出的各类作品应用到生活中,能极大地满足民众生活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还能使撕纸这一艺术技法经久不衰,在中华大地上长久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