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特征

2022-11-09孙珊珊

记者观察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斗争理想信念

文 孙珊珊

意识形态的建设于政党、国家、民族而言举足轻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关乎政治安全,关乎民族未来,是凝聚力量的关键工程。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外重视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优秀传统。回顾党的百年伟大征程,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彰显出其鲜明特征。在探索新的百年征程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鲜明特征并从中汲取力量,正当其时。

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坚定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旗帜即是方向。党的思想旗帜即是马克思主义。回首党的百年历程,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波谲云诡,但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艰巨任务,取得众多成就走向辉煌的关键一点,也是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建设所体现的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文化”一词,意在表述意识形态,强调共产主义思想对其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党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来开辟现实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为其指导地位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如何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建设好意识形态这一铸魂工程的认识不断深化。邓小平反复强调,“党一旦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就遭受挫折,吃了很多亏。”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的指导之下,才可正确地改造世界,实现历史使命。一旦思想出现偏离,就会受到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的成长、成熟、壮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可丢掉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后经苏东剧变,在苏联解体、错误言论泛滥的国际背景下,党始终保持清醒和自觉,汲取其深刻教训,审时度势,为了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战线,维护社会安定,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发展了自身的思想理论,在其指导下解决现实问题。

2012年至今,党在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上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全新历史高度,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上升到根本制度的新高度。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充分运用好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引,才能把高度的理论自信展现出来,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功,中国何以不断走向富强繁荣,实际上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基于对所处时代的全面把握,将指导思想制度化,使得观念理论和制度规范相互耦合,同向而行,从而更强有力地应对现实挑战。

坚决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

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而意识形态的纷争又是客观存在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放眼国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着眼国内,各领域斗争呈现出愈加复杂之势。因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本就是不可回避的命题。回顾百年,党始终强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从未放弃使用意识形态斗争这一理论武器进行自我武装,攻坚克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旗帜领导多元社会思潮,批判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

毛泽东高度重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面对革命过程中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他认为人类社会不但要搞社会阶级斗争,更要搞自己头脑中的阶级斗争。他曾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于错误的、歪曲的思想,党自始至终敢于亮剑、直面压力。可见,不惧斗争、敢于斗争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

邓小平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并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作了坚决的斗争。他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邓小平强调要用好斗争的武器——批评,对于错误思想要敢于、善于、勇于拿起批评的武器进行纠正,从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运用好意识形态中批评这一有力武器,突出表现了政治立场和态度,具体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斗争性。

江泽民强调思想斗争十分必要。他指出:“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正如苏联的分化瓦解,实质上并非由于受到了枪炮战争,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大败亏输,全盘西化。对于错误思想必须敢于批判,百折不挠,在斗争中主动取胜。

胡锦涛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容忽视。他深刻认识到,“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十分复杂。”意识形态的斗争亦是残酷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止过,加上改革进程的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成为争夺的主阵地。必须时刻保持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警惕性,不能任之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他指出:“要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打好主动仗,防患于未然。”我们过去时而听到一些所谓“不争论”“要宽容”之类的言论。而扑朔迷离的意识形态暗战未有穷期,开展正确的舆论斗争是精神健康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鄙的,在真理面前永远旗帜鲜明明辨是非,扬善惩恶。时下我们看到,意识形态的纷争不断,甚至有愈加激烈之势,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具备和增强敏锐辨别、有力批判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

注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放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也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继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优良传统。历史实践证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都不曾消失。虽无硝烟,但同样尖锐激烈,我们对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理论上肃清歪风邪气,准确把握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集中式学习与经常性教育

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了“灌输论”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自觉的阶级意识的培养,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由意识形态家(思想家)从外部灌输或者输送“科学的意识形态”,只有不断地灌输到无产阶级的思想中,才能指导其革命行动。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是要通过灌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励更多马克思主义者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教育学习活动,开展适当的马克思主义集中式学习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特征。恰是依托于一贯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党、全社会逐渐普及,推动全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不断加强。

回首百年历史,党多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教育活动,旨在锤炼全党的党性修养,提高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毛泽东时代,延安整风运动与教条主义作斗争,纠正了党内一些不注重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邓小平时代,全面整党充分利用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坚持抓教育实践活动不放松,端正了全党学习态度,解决了党内软弱涣散问题。通过全面整党教育活动,锤炼了广大党员的党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觉悟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反对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能力。江泽民时代,“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领导干部掌握复杂情况的能力。胡锦涛时代,全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普遍展开,加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当今时代,以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推进意识形态的建设。“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活动深化了党内思想教育,着力扭转干部队伍和普通党员党性修养不够、忽视人民利益的现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了全党的责任担当;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推动了其受众不断向全党、全社会拓展。

掌握理论才能应用理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并且擅于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集中式学习与经常性教育,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党不断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分重要,也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鲜明特征。同时,党内集中式学习与经常性教育也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磨练中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是围绕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展开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又一鲜明特征。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奥秘。正如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在粮食不足、经济落后、武器装备不够的恶劣情况下,一声号角响起,中国共产党人仍能冲锋陷阵,宁死不屈,捍卫国家安全。经历了生死考验,共产主义信念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为梦想敢于拼搏、敢于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不可忽视的因素。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国门内外重压之下,党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带领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通过实践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强大优势。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实现改革开放奇迹的强大支撑。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中国的发展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也充分证明了信念的坚定是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坚强的信念是始终不渝的意志力量。在共产主义信念的指引作用下,党带领人民百折不挠地向着目标前进,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实现新时代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诚哉是言,信念的坚定是党在不同时期赢得胜利的政治优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更要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淬炼的根本任务,面对困难坚韧不拔。

可以说,百年来,不管顺境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惧山高水险,不怕流血牺牲,团结带领人民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取得伟大成就,其中一个关键缘由就在于党在长期实践中信念的坚定。百折不回地坚定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美好未来。

回首百载征途,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思想建党,用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过荆棘而不断走向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党对意识形态的关注和发展,使全党能够一直富有蓬勃朝气,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新的征程上,要继续搞好意识形态建设,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坚定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坚决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集中式学习与经常性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新的时代继续稳步前进,开辟锦绣征程。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斗争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艾滋病之役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