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让新闻摄影更有视觉冲击力
2022-11-09文智诚
文 文智诚
所谓视觉冲击就是运用视觉艺术,给人的视觉感官带来深刻影响,给人留下深刻的画面印象。视觉冲击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造型、色彩、对比等进行展现,目的是激发人们的视觉感官,从而凸显画面所要展现的主题。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主要依托,以图片为媒介,对相关的新闻事实及内容进行呈现和报道的重要载体,是一则完整的新闻中不可或缺的画面要素。同时新闻摄影又是独立的分支,在国内外经常举办新闻摄影作品展,也有专门的新闻摄影网站,还有比较权威的新闻摄影奖项。作为新闻摄影信息传播的重要抓手,摄影图片的获取大多是依靠抓拍来完成,具有事件说明、信息传播等作用。摄影画面的展现对于提升新闻价值、展现新闻内涵、增加新闻阅读量都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影响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因素
摄影人员的个人能力
新闻摄影作品本身展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高低与摄影师个人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新闻摄影师本身对画面、构图、景深等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有独特的想法,还具备成熟的操作技能,对色彩、光影等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控制力,还能够自己负责后期制作,那么摄影师就更有可能拍摄出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反之,如果摄影师对这些基本的摄影技能都不能掌握和熟练地运用,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出片的质量、概率。除此之外,除了上述的专业技能之外,新闻摄影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对摄影视觉冲击力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新闻摄影师有别于其他的摄影师,虽然也是从事摄影行业,但是前面多了一个限定词“新闻”,这也决定了新闻摄影师在进行画面捕捉与拍摄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要对新闻内容、事件经过、背景、结果等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够明确新闻价值,并且还要善于捕捉人物情感,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拍摄主体、画面的选择,才有可能拍摄出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
新闻内容本身
新闻摄影主要就是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呈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将重大事件、伟大瞬间以画面的形式定格,再配以标题或者是简单的文字说明,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同时将摄影作品中比较直观的视觉冲击呈现转化成为读者主观上的感悟,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新闻摄影对视觉冲击把控力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画面与新闻内容、新闻题材的匹配程度。如果新闻事件或者是内容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而新闻摄影的冲击力不能满足大众需求,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举个例子,就比如人们熟悉的《乔的笑》,就是定格了1971年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在宣布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权利时潇洒豪放大笑的画面,成为了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的经典镜头。这张新闻照片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将新闻内容与新闻画面的精神内核实现了统一,使其具有感染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增强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性
捕捉和留存新闻的经典瞬间
为了提升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新闻摄影工作者会更多地从新闻事件本身出发,提升新闻敏感度,从新闻角度入手,而不是单纯地从摄影角度入手,用更为独特的新闻视角来进行画面的捕捉。一些有想法的新闻摄影工作者还会根据自身的理解赋予新闻画面更多的情绪和情感,使拍摄出的摄影作品从画面上更加具有视觉语言和镜头语言。因此通过视觉冲击力的增强,更加有助于人们对一些经典瞬间以及独特场景的捕捉和留存。
增加新闻的真实性要素
提升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还更加有利于展现新闻的真实性要素。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件的画面定格,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真实性,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连新闻摄影画面的真实性都不能保证,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新闻报道整体的可信度,从而降低新闻传播效果。之所以要强调新闻摄影中视觉冲击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要求摄影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真实性上的把控,唯有真诚最能打动人心。与此同时,增强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还能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新闻的感知度,这里所说的视觉冲击力并不是满足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而是更多地保持一种客观的视角,运用相应的摄影技巧来对新闻内容进行真实客观的呈现,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提升新闻报道的竞争力
在一则新闻报道当中,新闻画面占据非常重要的版面,也是最能够直观吸引读者的要素。以北京申奥成功的经典摄影画面为例,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主席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新闻摄影工作者通过广角拍摄的手法,将前景的五星红旗、远景的天安门以及中间的人群进行画面定格,景深、构图以及画面要素的选择都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将这一摄影作品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引得各大媒体竞相转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提升,还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新闻摄影工作者从提升视觉冲击力的角度入手,会进行不同视角新闻画面的捕捉,能给社会公众带来更为多元的视觉体验,充分地挖掘画面中的趣味性元素,从而让社会公众对于相关的新闻内容更为津津乐道。比如,有这样一则关于国庆阅兵后“借来”的和平鸽是如何返回到饲养者的手中的报道。新闻的配图就是饲养和平鸽的一位北京大爷,坐在家门前看着一群和平鸽的画面。由于采用了较为独特和新奇的视角,这张图片在被转载到网络上后,广大网友脑洞大开,做出了一些趣味性的解读,从而引起了社会公众广泛的共鸣和喜爱。
提升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策略
注重摄影思维的创新
在新闻摄影中,要实现视觉冲击力的提升,首先就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注重摄影思维的创新。可以不夸张地说,对于新闻摄影工作者而言,有时摄影思维要比摄影技术更加重要。要实现摄影思维的创新,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先从内容来看,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从内容上去寻求新的摄影思维,也就是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主动地寻找和挖掘画面主体和对象,最好是没有呈现过或者是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一些主体或者是对象。就比如有这样一幅摄影作品《烟火绽放的背后》,就是新闻摄影工作者把目光聚焦于烟花设计人员,当人们沉醉于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烟花时,却对于烟花设计这个行业及相关从业者知之甚少。新闻摄影工作者就挖掘了这一新的视角,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烟火绽放的背后相关人员付出的辛苦与努力。再从形式创新的角度来看,要凸显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摄影创新思维,除了内容上的求新之外,还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即使挖掘了新的新闻视角,有着饱满的新闻内容,但如果新闻摄影的拍摄形式落于俗套,或者是进行模板化的摄影,那么也无法实现视觉冲击力的提升,从而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实现形式上的思维创新呢?其实关键就在于解决怎么拍的问题。就比如针对一些外交活动的新闻摄影,无一例外都是领导人握手、检阅较严肃的呈现形式,其实对于这一类比较严肃的题材也是可以尝试用轻松的画面来展现的。比如在2021年7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法属波利尼西亚,在机场举行的欢迎仪式上,马克龙接受了当地人赠送的多条花环,马克龙身上挂满了花环,几乎要将马克龙淹没。这样的画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其实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也具有一定的反差性和幽默性,通过对这一画面的捕捉和定格,打破了传统的外交摄影思维和形式,从而引起更为热烈的新闻反响。
善于生活细节的挖掘
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增强新闻摄影中的视觉冲击力,还要善于进行生活细节的挖掘。要知道对于新闻摄影工作来说,大部分的摄影内容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因为新闻报道所反映的也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和真实存在的人物。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想实现对画面冲击力的良好把控,就要增强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这样才能不放过新闻摄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更有可能捕捉和定格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要实现对生活细节的挖掘,首先就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注重在生活中进行新闻拍摄素材的收集,新闻摄影工作者要经常走街串巷,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善于挖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画面。除此之外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时常记录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这种记录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者是文字加图片,主要就是培养自身的感知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在不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在摄影中融入自身的感受和一些主观元素,实现与社会公众之间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从而提升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
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画面
要增强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还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善于对信息含量大的画面进行捕捉。在新闻摄影工作当中,一些画面往往转瞬即逝,要更好地捕捉这些瞬间的画面和影像,更好地来展示新闻内容、传播新闻信息,就要从信息含量这个层面入手,一张新闻照片所蕴含的信息量越大,其新闻价值就越高。就比如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中国航展,届届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的获奖作品《炫舞蓝天扬国威》就是在2018年航展现场拍摄的,因为该作品兼顾了视觉冲击力、新闻信息量、丰富的内涵而受到不少评委的青睐。2018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航展是世界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的一大热点展会。在采访的前一天,笔者有一个拍摄的想法,如果只拍战机表演可能会出一些唯美的片子,但缺乏情感和信息量,怎样能拍到观众和战机有呼应的画面?我穿梭在人群之中,试图寻找到理想的“上镜人物”。第一趟飞行表演没拍到满意的片子,只能等后面的表演了。第二趟中国空军的表演让我的拍摄有了突破,在“八一”飞行表演队战机轰鸣声振聋发聩、即将腾空而起时,一些小朋友急切地喊着:“飞机来了,还带了彩带。”一名骑在父亲肩上的小男孩兴奋极了,他一边抬头仰望天空,一边挥舞着小国旗向空军勇士们致敬。此情此景让笔者找到感觉了,以这位骑在父亲肩上的小男孩做前景,等待战机进入取景框。说时迟那时快,战机呼啸而来,连拍了几张后从中选出了一张较为满意的片子。画面里战机斜插云霄,国旗挥舞致敬,不仅视觉冲击力强、信息含量多,更体现了观众们的爱国情怀。以上所说的信息含量主要是指新闻事实信息,除此之外,其实信息含量还包含一部分情感信息。纵观一些获奖或者是出名的新闻摄影作品,经常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可能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没有包含太多的新闻信息,但是仍然获得成功和受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新闻图片中的情感信息含量比较大。就拿人们非常熟悉的《希望工程女孩》这一摄影图片来看,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为希望工程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照片中的其中一幅,这个大眼睛女孩的照片中就包含了非常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大眼睛和眼神中流露出的天真、质朴和希望,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这也是这幅摄影作品被大量运用和转载的主要原因。
善于捕捉象征性的瞬间
象征性的瞬间或者是画面的捕捉与信息含量大的瞬间是不同的,信息含量大的瞬间与画面所强调的是新闻事实,但是象征性的瞬间在视觉冲击上更为抽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隐喻性、寄托性,作品中的画面所表露的往往是某些更为深层次的寓意,具有更为深远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表露出摄影工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意识形态。之所以要注重对象征性瞬间的捕捉,就在于这种瞬间给读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感官层面,更多的是调动读者的思维,让读者产生深层次的思考,画面中的寓意越丰富,其冲击力就越强。比如,在报道克什米尔地震时,一幅名为《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的新闻摄影作品获得了当时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这幅作品就是通过选取灾难中具有象征性的画面来展示灾难,画面是在一个废弃的帐篷当中,一位母亲轻轻地抚摸他受伤的儿子的头。画面中的母亲眼神哀戚但坚定,儿子神情暗淡且颓丧,画面给了母亲瘦骨嶙峋的手一个特写镜头,既表达了地震给不幸的人们带来的苦难,同时又突出了拍摄者想要表达母亲的伟大与刚强。通过这种象征性瞬间的捕捉,给新闻摄影工作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也更有利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增强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关键就在于摄影思维的创新、生活细节的挖掘、信息含量大的瞬间以及象征性瞬间的捕捉,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将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切实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