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声语言创作中“陈述式”的应用
2022-11-09杨迪
文 杨迪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的轰炸,人们需要精准、高效地获取信息,这对有声语言的表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更高效、更准确、更清晰、更有逻辑的表达。
在各类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新闻播音一直以来更讲究传播的有效性和服务性,所以率先在话语样式上发生变革,发展出了“陈述式播音”,这当中不仅仅是话语样式的转变,还有传播信息的逻辑和方式的转变。而其他各类有声语言的创作也可以从中借鉴,充分发挥“陈述式”播音当中的“陈述式”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优势,以便让表达更符合时代和受众的需求。
陈述式播音的特性
纵观播音史,新闻播音创作历经了朗诵式播音、规范式播音、说新闻,而后进入了陈述式播音的时代。陈述式播音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说话方式,是在忠于普通话规范语音的前提下,从文稿内容出发,根据字词间的汉语语法逻辑关系所自然形成的播音节奏来合理分配语气的抑扬顿挫,有条理地进行事实陈述,从而达到语言表达的终极目的,即突出语句内容重点的播音形式。
从陈述式播音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播报形式的关键点在于“逻辑”。从文稿抓取逻辑关系,形成节奏、确定重点、处理停连位置,做到“强调有依据,断句有逻辑”,最终让受众听清楚、听懂你所要表达的信息。
因此,深入理解稿件是“陈述式”播音创作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备稿时对稿件的解读不可以只是单纯基于文本的理解,而应该是对稿件所表达的内容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那这部分的“理解”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度创作”。只有用心、用脑地对稿件文本进行“掰开揉碎”式的“二度创作”,才可以传达出稿件最本质的信息和最准确的情感。
另外,“陈述式”播音有很强的服务属性,其核心已经回归到最朴实的突出重点内容的事实陈述上来,从而达到最有效传播信息的目的。虽然朗诵式、唱播式、假说式三种播音方式的实质内核并不相同,但是三者有一个共同属性就是把新闻播音当作艺术来对待。可是新闻播音的本质是准确清晰传达信息,是具有强烈的服务性质的,所以“陈述式”播音才是最适合新闻传播的播报方式。陈述式播音的“服务性”具体到新闻播音的实践当中,就是要把握稿件的整体结构,一切以内容为依据,引导式地进行表达和传递。
了解了“陈述式播音”的特性,我们不妨把他外延出去,让更多类型的有声语言创作融入这种“陈述式”播音中,让情感更为真挚,传播更为真实,表现更为细腻,信息获取更为精准。
朗诵创作中的“陈述式”
朗诵是从西方传入的概念,至今不过百余年,但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诵”的概念。先秦时期的第一部历史散文《尚书·舜典》提到“诵其言谓之诗,咏其言谓之歌”应该是与朗诵相关较早的记载。朗诵的定义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艺术注重用语言艺术魅力来感染听众,而且她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并配以音乐、形体动作、表情等元素出现,所以朗诵通常是具有表演性的。乍看之下,朗诵与“陈述式”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朗诵创作更注重情感传达和情景再现,因此技巧、气息、语言形式等各个方面以文本为前提服务于情感传达和情景再现。主要表现为外部技巧和气息应用的大开大合,以及语态语势的夸张化处理。可如果想让作品拥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达到经久不衰的效果,那“陈述式”的应用,才能给予朗诵创作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要强调的是在朗诵当中加入“陈述式”的表达和“朗诵式”播音需要有明确的区分。朗诵是独立的有声语言创作形式,“朗诵式播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当时的新闻播报有着舞台报幕的遗风,融合了诗朗诵艺术特质。朗诵式新闻播音特点呈现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高亢响亮、慷慨激昂、气势磅礴。二者不可混淆。
朗诵创作中的“陈述式”应用我们不妨拿西班牙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来举例比对:
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这首诗是裴多菲写给初恋情人的诗,诗中用一连串的我愿意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忠贞。情感在“我愿意是废墟”之后层层攀升。如果这首诗从一开始就运用大开大合的气息与外部技巧,那么呈现的情感就会让人觉得粗糙,并无法获取诗人为了爱情心甘情愿奉献一切的信息,而此时在前三段运用加入“陈述式”的表达把“我愿意为爱情做什么”这样的信息,细腻准确地传达出去,不仅诗歌前后的情感表达有所对比,同时让整首诗更有层次。所以,就算是诗歌也不一定非要用“诵”来表现,陈述式的加入会让作者依托作品中的信息,将作品更细腻婉转地展现在舞台之上。
戏剧独白里的“陈述式”的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独白的定义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后来独白又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剧作品当中,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根据独白的定义,不论是在哪个时期,独白都有解释说明、传达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在戏剧演出当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是细腻而复杂的,会以大段长时间的台词来展现,当演员没有抓准大段的台词“逻辑”时,那么这段台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信息混淆、结构混乱、情感不明的状态。那么此时独白应用陈述式,在演员对文本有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强调有逻辑,断句有依据”就会让问题迎刃而解。此处我们不妨拿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当中男主人公经典独白选段来做一下对比:“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换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神经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的窗下自杀?”
这段独白,单独看文本会觉得逻辑略微混乱,前后因果关系也不通顺。但是,如果结合主人公的性格、职业、经历,考虑其在处于“明明”怎么也不会爱他的绝望当中,这看起来“前言不搭后语”的逻辑也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来。那么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陈述式的处理应该从开头一直延续到“我要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是如何爱你?”因为第一个层次交代了背景、情感、关系,陈述式的表达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了角色的神经质,捕获到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等信息。当第一个层次结束,此处也是主人公情绪爆发的开始,这样的转折因为第一个层次陈述式的铺垫,才不会显得突兀。整段台词也因第一个层次的陈述式处理,层层递进,推向高潮。
职场表达中的“陈述式”的应用
如果说在其他类型的有声语言创作中,“陈述式”带来的是部分内容的升华,那在职场中的“陈述式”表达则会是“先人一步”的法宝。
日常职场当中的产品介绍、新品发布会、竞标演讲等,需要大篇幅表达的场景不一而足,一旦篇幅过长或者重点过多就会让现场的听话人产生听觉疲劳以及混乱之感。很多人对此是毫无头绪的、更多人是埋头读稿抑或是陶醉在自己做的PPT当中“口沫横飞”。职场的表达最本质的目的就是高效、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这个特性就和“陈述式播音”的服务性不谋而合,而且陈述式带来的客观与理性更会带来说服感,那么采用“陈述式”的表达,会让前期的文本写作逻辑清晰,让表达者“强调有依据,断句有逻辑”,最终达成重点突出、层次鲜明、高效传达的职场表达。
这个部分我们不妨拿产品经理工作的日常——产品介绍来举例:
看见爱氨基酸沐浴露,是看见爱专门为孕期女性所研制的,氨基酸表活体系沐浴露,女性在孕期内皮肤结构与营养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肌肤保护和修复能量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加之妊娠期对胎儿的保护,更应该选择安全温和无刺激的产品,而市场上大多数沐浴露很少能做到氨基酸表活体系。看见爱氨基酸表活应用于沐浴露中弱酸性水润配方,清洁的同时保护皮肤屏障,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酒精水杨酸等物质,为孕期女性提供舒爽的体验顺滑的肤感,更能安全提供保障。
这段产品介绍可以说在短短215个字之内把产品的优势和目标群体说得很清晰,可是通读下来觉得优势与产品信息混在一起,没有层次分明的感觉。那么从陈述式表达的角度来说,在文本写作上就可以把产品信息优势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看见爱氨基酸沐浴露,是看见爱专门为孕期女性所研制的,清洁的同时保护皮肤屏障,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酒精水杨酸等物质,为孕期女性提供舒爽的体验顺滑的肤感,更能安全提供保障。”其他产品信息再逐一陈列紧随其后。在表达时,“陈述式”平实质朴的语态和语气可以有更多的说服力,有依据的强调和有逻辑的断句,让紧随其后的产品信息,完整又清晰地传播出去,用户会听得懂你卖的到底是什么产品。
解说当中的“陈述式”的应用
中国的观众几乎都已经习惯了凡是遇到大型活动,节目主持都是高调的朗诵式的,主持人都是大开大合的“朗诵式”表达,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型活动的情境下,“朗诵式”的渲染能力会更强,主持人把现场的气氛和情绪都通过口头语言带给屏幕另一方的受众。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内容传播的全面、有效、生动上难免会有欠缺。而陈述式的表达更关注于内容的真实有效传达,忽略花哨的修辞与技巧会让观众更顺畅舒适地感受到主持人与他们的交流。
冬奥会期间,热门选手羽生结弦比赛中的一段解说词又再次翻红,在我看来点睛之笔就在于,解说员陈莹用“陈述式”把对羽生结弦最真实的评价和最真诚的赞美表达出来: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回馈。”
当解说词当中拥有大量的诗词和渲染性修辞的时候,反其道而行运用“陈述式”的表达,恰恰显得真诚而朴实,也可以让解说与运动员本人的形象、个性相得益彰。
这方面的先驱者,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白岩松。早在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电视直播期间他就提出:“解说表达的人性化叙述。”在解说中,白岩松语调自然、平和,语言简洁、朴实。白岩松的解说还富有人文意识,解说中白岩松多次提到演员和演出舞美、音乐等工作人员的名字及其经历等信息。虽然这样做并不是完全的“陈述式”表达,但他的平实、自然的语调,简洁、朴实的语言与“陈述式”表达的特性不谋而合,也为之后解说话语样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有声语言的创作并无规定态势可言。“陈述式”播音从信息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抓住逻辑、理解内容,表达时做到“强调有依据,断句有逻辑”,最终让信息完整、真实地传达出去,受众也听懂所表达的内容。
最朴实的方式才能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平实表达,好好说话”这是有声语言创作者专业的态度,也是职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