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

2022-11-09李娟杨文婷

神州学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医学院校国际化

文| 李娟 杨文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明确提出将“国际交流合作”视为高校使命,体现了对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开放合作的新认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以往多通过政府间公派实现。如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多以高校作为主阵地,开展师生、学术、科研、文化等领域国际交流以及校际间、校企间或校与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这也是高校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渠道。因此,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理应纳入地方医学院校发展进程。

一、研究基础

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现状、动因及部分政策等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有关研究多是针对国内一流高校及其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比较研究,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情况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地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的研究更少。CNKI 文献检索发现,以“医学院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关键词的论文检索,只有不到10篇相关论文。关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国际化教育研究匮乏,结合地方医学院校实际进行实例研究的论文几近空白。笔者认为,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分析地方医学院校国际化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国际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强。伴随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化知识背景的高级专业型国际化人才之间的较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地方医学院校应抢抓机遇、突破传统,用好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渠道。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对内强化整合、对外主动出击的全方位国际交流工作,逐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好地为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服务。本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为例,结合该校实际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研究,借鉴其他院校国际化办学经验和成果,分析该校面临的处境和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促进该校全面有效开展国际化办学工作。

当前国内关于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提出以该医学院为例进行地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除了进一步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同级同类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从高校自身发展路径来看,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益于为本校培养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多层次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研究,有助于推进本校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增强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全面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为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形式

关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翁丽霞、陈昌贵认为有国际交流、境外学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和境外师资引进等形式;黄兴认为有境外学术交流、研修、高级访问、合作研究、学生交换、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形式。结合地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际情况,将主要形式概括如下:

学校与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署交流合作协议,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合作,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师生互访、互聘导师等方式,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国际学生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类别为预科生、进修生和研究学者。

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自治区政府公派资助项目、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选派国际中文教师项目,选派师生到国外学习研修、提升学历、开展学术研究,或到孔子学院任教。派出单位做好师生境外管理,定期与师生联系,回国后研修人员进行成果汇报。

为了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不同国家的学生参加交换项目,相互交换学生。交换生可以选择到和自己所就读学校有学术联系的院校学习,两校互认学分,学期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

三、医学院校开展国际化工作现状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地方医学院校加快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国际交流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该校“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当前该校严格执行国家、上级外事部门有关方针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加强外事管理,组织聘用外籍教师,积极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学习、借鉴其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增强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提升学校实力与办学水平。

(1)对外合作交流与联合办学

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合作情况。2021 年3 月蒙古国立医科大学聘请该校3 位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双方通过多次交流与磋商,就深化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合作,洽谈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联合开展关于预防医学和药学方向的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并就科研学术交流、师生互访、教育教学、国际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达成共识。2021年4 月,蒙古国立医科大学举办第63 届传统蒙医药医科国际学术会议。该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受邀以线上形式参会,并作主题报告。此次会议,有效促进了双方在该领域成果和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卫生国际化能力及水平,促进了该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当前双方合作成果和经验,双方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和项目内容,推动实现国际学生招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入发展新阶段。

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项目。中外联合人才培养项目是该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一种模式。该校于2020 年10 月与泰国格乐大学签署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开始合作举办硕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项目。

(2)招收国际学生情况

自2020 年9 月起,该校计划从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及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接收和培养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4 个本科专业的国际学生。目前,招收国际学生准备工作已初步开展。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来看,国际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单一,国际学生主要来自蒙古国、巴基斯坦、印度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美国家的国际学生数量较少。该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起步较晚,当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响和冲击,国际学生招生比较困难,留学生派出和交换生项目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人数偏少。

(3)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根据《2022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要求,依照该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办法,3 月底经对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学校选拔和推荐,该校向自治区教育厅推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22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留学人员1 名,赴德国波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已被正式录取。

(4)国际认证

该校向教育部提交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申请,申请接受国际认证。2020 年11 月中旬,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对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评审。专家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基本情况。认证组对该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高度评价。2021 年4 月,经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审议,根据《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有关规定,该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国际认证,认证周期为5年。

(1)国际化理念不够先进

医学教育国际化还存在较多问题,如重学术数量而轻办学方案的选取;重视经验的学习,缺少自主创新。传统教育观念未得到全面更新,封闭办学的传统理念限制和阻碍了地方医学院校国际化发展。师生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不足,在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化理念的认识程度上还不够。

(2)学校办学特色凸显不足

地方医学院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多局限于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往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成果未体现出对学校发展的指导,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缺乏重点,难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势学科布局的结合度不够,对专业、学科的发展及国际化办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国际化项目形式不够丰富

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国际化合作项目数量不多,项目以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形式为主,此类合作交流形式缺乏深入性且时间短,延续性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目前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展国际化办学方面还需要多方借鉴现有成功的合作交流经验和成果,进行积极探索。

(4)国际化办学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亟需培养

目前与国际化办学相适应的师资比较紧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数量少,能胜任国际化教学与管理的教师更是缺乏。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给予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政策倾斜与制度保障,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5)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国际化办学与传统办学模式有诸多不同,现有符合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国际化办学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因此建立并不断完善与国际化办学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教育教学制度,为国际化办学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十分重要。

四、地方医学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策略

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学校为主体,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工作,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充分利用地域区域优势,扩大学校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整合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优势,努力使合作办学项目取得新突破。

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对接平台,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广开渠道,积极推进教师及管理队伍国际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外教资源,提升教师外语水平,拓展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根据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全面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教学制度,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积极拓展国际学生招生渠道,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特色专业国际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完善学校外事工作规范,充实外事人员队伍,加大外事经费投入,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提供保障。把国际化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点,逐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医学院校国际化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