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现状比较探析
2022-11-09周瑛
周瑛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即其人文精神,任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持。艺术高校的责任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基,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行为、志向、品德等。成功的高等教育应根植于本国且具有国际视野,因此,人文科学教育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艺术类高校人文科学的构成
人文科学一般主要涵盖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人文素养作为思想范畴中的重要部分,并不是人类天生就拥有的,而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人的态度”,核心内容为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艺术高校的人文科学教育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艺术能力。借由外语助力学习不同领域的课程,能够极大地拓宽艺术高校学生的涉猎领域,增加自身的艺术积淀。
二、中美艺术类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的人文科学教育多为“分布必修型”。各个高校的课程基本为学科大类课程,即公共必修课加选修课。目前虽然核心课程计划跨学科课程比重大,加强了道德、文化、艺术相关方面的内容占比,但由于对师资力量及资金的要求较高,国内只有极少数高水平大学实施。核心课程通常学科分布广、数量多、质量高。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学校历来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致力于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该院建立了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和“人民之心,美美与共”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作为承担人文科学教育重任的艺术人文学院,设有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行政与策划系。学院的通识教学部为面向全校本科与研究生开设的中外美术史、文学、外语等文史哲通识课程,充分发挥艺术人文的全校辐射性作用。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在QS 世界大学排名(2019)的世界前25 设计学院中排名第三,其办学理念是:“致力于设计和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升大众艺术教育、商业和产品的水平”。罗德岛设计学院以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而在艺术院校中脱颖而出,下设三个系部:历史、哲学及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与研究;理论、艺术史与设计。人文科学课程涵盖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认知科学、创意写作、文学、历史、艺术史、表演研究、哲学、心理学、宗教、社会学等学科。
(一)语言能力
纵观人类文明史,语言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工具。我国艺术高校的语言课程一般包含外语和汉语言文学,外语课程目标主要为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中国美术学院的外语课程现正处于改革过渡期。改革前,一年级学生必修大学英语及汉语言文学,但从二年级开始,只开设大学英语。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视听说和综合教程两部分,每周共四课时。大三开设板块课程,以语言运用能力及外国文学鉴赏为主,每周三课时。当前,学生对于外语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热情,但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外语基础薄弱,总体教学现状有待提升。
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界进行了三次人文科学教育运动,美国政府不断出台国家语言战略政策支持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罗德岛设计学院下属文学艺术与研究院开设了各种课程,从电影研究到批判理论到表演研究,再到英国、美国和世界文学的传统方法和非传统方法,都强调了语境在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作用。学生可充分参与到新闻、小说和诗歌写作等研讨会中,所开设课程均主张用多个“英语”的概念代替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规范的、真实的“英语”。
(二)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不是简单地了解文化现象,学习文化知识,而是需要了解更多的文化价值及信仰,解决社会问题,经过思考、分析与鉴别,最终促进其文化意识的形成。高校外语课程目标除语言技能外还须增加文化、社会等功能项目,防止出现学生母语与所属社会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
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为例,该学院在经典学科基础上,开拓新的专业领域。本学科一方面持续强化艺术史及观念史研究,另一方面以中国特有的博物学、金石学与文献学为基础,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整体优势,将艺术与学术转化为社会创造性能量。该学院一直致力于保持艺术创造与学术生产的开放性,构建以“艺术智性”为内核的新思维、新创作论、新批判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理解并坚守艺术的创造力和美学价值,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高素质艺术人才。
罗德岛设计学院除了提供广泛的人文科学课程之外,每个系还为本科生提供特定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某一研究课程,如人文科学院通过独立学习项目(ISPS)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合作。该院为想在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设计实践交叉领域进行高级研究的研究生提供了两个硕士课程:为期一年半的全球艺术与文化和“自然—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硕士项目,要求学生扩展传统学术的边界,批判性地思考21世纪生活的新挑战。学院旨在帮助学生以睿智且负责的方式参与到当代文化中去,成为批评家、创意作家、表演者、艺术家或设计师。
三、中美艺术类高校对比
艺术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无论是对其艺术创作实践,还是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艺术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外语能力为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出国际化全方位的人才。
通过比对中国美术学院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的人文科学课程设置、师生配比、教学特点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的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涵盖领域更广,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多。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艺术高校的人文科学学科发展现实因素所致。以外语教学为例,艺术高校外语教师基本毕业于外语专业,单一的专业背景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艺术高校的公共外语教学具有局限性。
四、对于我国艺术类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的建议
(一)注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整合和艺术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应明确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而所谓全方位发展的人,是指通过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无论是人文教育、专业教育或者是科学教育,其最终都只是教育的一方面。应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育之中,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当今世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目前我国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应掌握多领域、多知识以及多技能。
虽然近几年高校已经提出了有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还缺乏跨学科的意识,尚未建立相关课程体系。如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力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可参考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与布朗大学的联合授课与双学位模式,互为援引,共同发展。还应加快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可与国外优秀大学联合办学。要求各个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探索并最终建立起相对健全的课程目标体系。
(二)重视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实际上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三有”标准,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具体来说就是拥有想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理想,应该具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并且要求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能够承担新时代下大学生自身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义务,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到更专业知识、掌握坚实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具有极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走出大学之后,有能力面对来自世界,来自社会的挑战。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需要将伦理道德思考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如在哈佛大学就有关道德思考类的课程,而在日常的人文教育中,也需要不断渗透道德教育,才能让更多人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了解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价值、意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质量。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注重道德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下,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而艺术高校更需要立足于当下,结合艺术高校本身的优势,培养出更多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努力的大学生,让这些大学生释放出青春的激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础下,做到勤学笃行、德艺双馨,使更多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最终成为出色的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接班人。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其构建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工程。在当下的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消除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保持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所蕴含的完整性、专业性以及连贯性;第二,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应明确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国际化、多元化;第三,在课程形式选择时应做到多样化。我国高校还应大力发展同步和非同步远程教学技术,高等院校与高等院校之间也需要加强联系,不仅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院与学院之间同样应加强联系、加强院际合作以及交流,最终目的是为跨学科教育质量提升带来正面影响。应加强与国内外高等知名大学的沟通、合作与交流,不断整合全球范围内更多、更优质的课程资源。
我国高校应增加选修课程的设置,同时保证其开设的顺序合理,使课程之间衔接有序。将外语教育纳入当前国际公民素养培养这一环节中,提高国际公民人才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外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承担的价值以及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开放的全球视野。在当前需要培养学生的广阔国际视野,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至少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实现对这门外语的有效应用,在听、说、读、写等不同语言方面均可达到精通水平,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等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多元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人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实现有效沟通。
(四)注重民族性、国际性相结合
在一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性是其不可忽略的一个特性,也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的高校人文教育,都十分注重本国以及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基于此,在进行课程设定的过程中,要求相关课程应多为必修课或是核心课程。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所有的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都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深入贯彻并分析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涉及的科学学习观,应积极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相信并热爱我国的文化,明确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防止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甚至出现唯洋是从的情况。
应明确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中国特色、中国风范、中国气派所展现出的极为宏大的中国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先生曾经在《教育辞典》中针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应明确各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面向国内的基础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发展。高等教育从来不是一种固有的、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是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的教育,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加强外语教学,大量设置与国际问题相关的课程、专业以及科技。
在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广泛的人员国际交流,进行教育和学术的跨国合作。在课程内容上一定要做到国际化,要求学校在传统的课程中适当增加一系列的国际议题以及前沿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专题或是以研讨课的形式,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常见的国际问题或者前人知识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中合理的有效成分,还需要维持和发展本民族、本国家的语言,在学习外国文化,实现文化多样化的同时,达到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形成良性的跨文化交际互动。
目前,我国还需要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增强对学生自我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前进、国家的进步也有着积极作用。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艺术发展的接班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综合能力的高低,需要让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艺术学院大学生积极推动艺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科学吸取其他艺术高校的优点与经验,将教学计划与人文内容相结合,加大高等艺术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提升高等艺术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切实落实当前教育教学办学理念,明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以及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在相关的决策上一定要认真负责,才能够对艺术学院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起到全方位引导的作用,获取更多、更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艺术高校的人文科学教育质量,需要改变当前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应该提高对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注重,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利用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每一名学生切实的认知当前人文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将这些理念内容落在实处。并且将人文科学与艺术专业教育相整合,最终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拥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实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