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背景下的武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实践

2022-11-08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林荫生态园林

梁 发 刘 洁

(1.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 430023;2.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10)

城市道路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有机整体。在现代化城市中,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有交通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还是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的重要景观展示窗口。因此道路绿化的建设既要有科学性也要兼顾艺术性,承载的功能既有生态性也有景观性。目前,有些道路绿化建设以景观视角为主,强调道路绿化的景观性和特色性,忽略了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从最早的绣花式模纹设计,到近年来部分城市布置大量桩景、大草坪、带状花境、景观小品,以视觉美作为道路绿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而对乔木的种植越来越忽视。

1 道路绿化建设新要求

1.1 新政策指标解读

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规定申报园林城市或申请复查的城市必须未发生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破坏性建设和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等行为,对道路绿化设计理念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并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将城市绿化覆盖率及城市林荫路覆盖率两个指标作为底线指标,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作为导向指标[1]。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垂直投影占城市整体建成区面积的比例,通过遥感调查与相关基础材料进行复核。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中主要的硬质下垫面之一,占建成区用地比例的10%~25%,道路空间对城市绿化覆盖率具有较高的贡献值。

绿地乔灌木占比是指绿地建设中种植乔灌木的植物群落所占比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乔灌木占比≥70%,国家园林城市要求乔灌木占比≥60%。因此在绿地建设中,鼓励多采用乔灌木的种植形式,减少大片草坪和纯地被种植。

城市林荫路覆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城市次干路、支路的林荫路长度(km)占城市次干路、支路总长度(km)的百分比。其中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林荫路覆盖率≥85%,国家园林城市要求城市林荫路覆盖率≥70%。因此,提倡多建设林荫道路,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阴凉舒适的道路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道路绿化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的长度(km)占城市道路总长度(km)的百分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率≥85%,国家园林城市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80%。

1.2 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地园林行业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具体要求,如《上海市林荫道技术规程》、《武汉市林荫道验收评价指南》及北京市地方标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等提出完整的林荫道概念,其中河北保定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理念中甚至提出了街道林荫率100%的要求[2-4]。通过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及相关政策和指标体系解读,不难发现新形势下的道路绿化建设导向要求道路空间建设更多的林荫环境,从传统只注重街道景观、美化等装饰功能的绿化种植,强调四季有花的季相观赏效果,转变到提高道路慢行空间的浓荫覆盖率和连续度的生态功能。在新的政策要求下,道路绿化应以提高夏季街道空间的舒适性、有效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为主要目标,同时也适当兼顾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总体定位应以浓荫为主,以造景为辅,不宜本末倒置。

2 武汉市道路绿化设计实践

2.1 建设背景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武汉的道路绿化设计模式应以夏浓荫冬暖阳为主要设计目标,在此基础上体现道路景观的艺术性和特色性。

2.2 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的三环十三射的骨架路网和各种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逐渐成型,伴随着道路路网的修建,各种道路绿化也已初具规模,并对已有的道路绿化进行了提升改造。武汉市道路绿化景观已具有主要骨架和风貌,部分道路大量种植香樟、法桐、栾树等乡土乔木,具备良好林荫和景观效果,只需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图1)。

图1 龟山北路、体育路绿化现状

但是,在近几年的绿化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以造景为主的风向,不重视乔木的种植,认为乔木是遮挡视线的障碍物;还存在有地未种树,以及因用地侵占、未预留种植断面、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立地条件限制未种植行道树的现象。例如高新大道全线以极高的景观标准进行打造,在辅道和人行道区域因地下管线和设计理念要求,将原有行道树移除,而未新种植行道树;部分道路在绿化带内种植花灌木及地被,取消乔木种植,或种植的行道树因品种、土壤条件等原因导致长势不佳,未形成良好林荫景观,有绿不成荫。光谷四路在分车绿带内布置旱溪、花境,强调园艺化的视觉景观效果;部分道路植物缺株、死株或因道路平面布置导致道路绿化带不连续,有荫不成带;部分道路已形成林荫,但不太重视道路景观的设计,缺乏景观细节,有带未成景(图2)。

图2 高新大道及光谷四路绿化现状

2.3 设计模式

基于国家园林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结合武汉市气候条件和市民出行需求,建议武汉市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空间保证不低于90%的遮荫率及遮荫率的连续度不低于85%,利于为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图3)。

图3 林荫道建设各类要素组合

人行道林荫模式:对人行道大于3 m宽的人行道种植单排乔木,当人行道大道6 m宽以上可以考虑种植双排乔木,当人行道外侧围墙内为绿地区域可以引导绿地内连续种植单排乔木,借绿形成林荫道,人行道上要考虑夏日浓荫和冬日暖阳,主要以大冠幅的落叶乔木为主(图4)。

图4 人行道区域林荫模式

非机动车道林荫模式:主要是结合行道树和分车绿带内的乔木进行遮荫,当分车绿带的宽度大于4 m时,可以考虑种植双排乔木,在林下适当种植形式简洁、维护简单的花灌木,丰富视觉体验和季相变化,为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人提高舒适的道路环境(图5)。

图5 非机动车道区域林荫模式

机动车道的林荫模式:主要利用分车绿带和中央分隔带空间种植乔木,由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中对机动车道区域的遮荫率未做要求,但是参考《武汉市林荫道验收评价指南》中双向四车道(含)以下的达到50%,双向四车道以上的达到30%的遮荫率和河北保定雄安新区提出的100%街道林荫路,也建议中央分隔带考虑绿化覆盖率和浓荫率的提高[4]。但相较于侧分带,中分带可以有更多元化的植物元素,以及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高低、虚实、明暗对比等植物造景的艺术原理,形成以浓荫与造景并重的绿化空间(图6)。

图6 机动车道区域林荫模式

2.4 植物选择

武汉市道路绿化应以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建议占比大于80%以上。常用植物品种推荐常绿乔木香樟Cinnamomumcamphora、银木Cinnamomumseptentrionale,落叶乔木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珊瑚朴Celtisjulianae、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乌桕Sapiumsebiferum、榉树Zelkovaserrata等,根据道路环境和断面布置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品种。其中,主干路和快速路建议种植香樟、悬铃木、栾树、珊瑚朴等冠大荫浓生长迅速的树种,形成道路绿化的骨架,次干路和支路可以适当丰富城市道路绿化品种,考虑重阳木、榉树、无患子、乌桕、大叶女贞Ligustrumcompactum等乔木,并建议美国红枫Acerrubrum、北美枫香Liquidambarstyraciflua、美国红栎Quercusrubra、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巨紫荆Cercisgigantea等新优品种或遮荫效果较差的植物可结合立地环境适当使用,但不建议大量推广。

3 总结及思考

道路将呈碎片状的城市景观节点连接来,其本身也成为城市景象的标志,使人们能更好的认知和感受完整的城市景观特色。而道路空间则是一个复杂的视觉体系,有两侧包罗万象的建筑形态,道路内各种杆件林立、繁杂的标识和监控系统,而道路绿化只是道路空间的一种元素,道路绿化作为道路视觉空间和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各种功能需求,找准道路绿化定位,结合前期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管理要求,采用造荫、透景、配景、障景等手法融于街道整体环境,不宜过于强调道路绿化本身的视觉景观。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林荫生态园林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
阜阳市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咏国槐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
枫叶
枫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