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08蒋文国孙景福郑冬梅
□ 文/蒋文国 孙景福 郑冬梅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背景下,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师有效教学,是本科课程教学变革和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一个机遇与挑战。有效教学实质上是由教师通过一系列实用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1]。近年来,围绕教师有效教学的评价多以教师第一视角展开研究[2]。基于学生调查的教师有效教学评价仍存在理念和方法上的混乱。基于学生调查的教师有效教学评价特征是什么?基于学生调查反映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如何?类似问题在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临关键点的当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以CCSS 2.0绿色版问卷作为调查研究工具。这一工具很好体现了学习是人的知、情、意、行整合性活动,很好表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环境的多元互动过程,对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能力有很好的挖掘价值。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选取教师自身教学特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与学校组织保障三个变量作为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各变量采用了李克特4点量表测量方法,选项依据从正面到负面排序依次赋值1~4,以此设计假设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结构方程模型。
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与各研究变量的显著性探究
1.探究教师自身教学特质与其有效教学能力
一般来说,教授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涉及三个关键过程:课程设计(含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如何?教学活动过程(讲授有条理、深入浅出和多元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何?教学反馈如何?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和实践,直观反应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质,并且会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基于此,假设H1:教师自身教学特质对其有效教学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2.探究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与教师有效教学能力
应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断和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由学者研究可知[3-4],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切实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是提高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途径。基于此,假设H2: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3.探究学校组织保障与教师有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良好的校风学风、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备的实验装置、融洽的互动氛围以及先进的信息平台,都是教师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此外,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教改创新激励可以给予教师提升高质量教学的动力,激发教学改革的热情。基于此,假设H3:学校的组织保障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研究变量间的显著性探究
1.探究教师自身教学特质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两主体,是相互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和学彼此依存、辩证统一,师生双方均受益。学生不断自觉地通过主动合作学习积累学习和实践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提前构建好所教授知识的体系和目标,而且还需要尽可能地消除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损失,让学习者更易接受。基于此,假设H4:教师自身教学特质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间有显著相关性。
2.探究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与学校组织保障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参与日常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学校常常会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同时,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风气也会提升学校整体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基于此,假设H5: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与学校组织保障间有显著相关性。
3.探究教师自身教学特质与学校组织保障的关系
学校完善的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保障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将其从繁琐的与教学研究无关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使知识传播得更快、更精准,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的教师将更有可能帮助学校完善相关组织保障政策。基于此,假设H6:教师自身教学特质与学校组织保障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本次调查对象为一所典型都市型农林类本科院校,共收集样本问卷数2,646份。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总体KMO为0.951,各研究因素的峰度值均在3附近,表明数据呈正态分布,各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8,表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表现。
运用AMOS 22.0软件分析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初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拟合指数符合评价标准,但模型的拟合精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参考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剔除教师自身教学特质指标变量A4,增加变量A1、A3的残差项e1和e3;剔除学校组织保障指标变量C5和C6;剔除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指标变量B2;剔除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指标变量D4、D7。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路径系数和标准化路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绝对拟合指数在3附近,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对拟合指数,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息指数相对较小,节简调整指数,在可接受范围。由数据可知,结构模型的适配性较好(见图1)。
图1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
从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结果分析,教师自身教学特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和学校组织保障对教师有效教学的路径系数均大于零,表明均对教师有效教学有正向影响,且在1%的检验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假设1~3成立。其中,教师自身教学特质路径系数为0.87,其正向影响比其他两项更显著一些,研究表明:教师自身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是提升有效教学能力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强化教学使命感,明确教学目标,锤炼教学技巧方法,努力提升有效教学效率。简言之,提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关键还是加强教师自身“内功”的修炼。
上述三个因素相互之间路径系数均在1%的检验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说明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双向正关系,假设4~6成立。具体分析:学校组织保障和教师自身教学特质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也给予了学生和学校正向激励,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学校高质量教学保障体系愈加完善。同时,教师自身教学特质和学校组织保障之间呈现双向激励关系。研究表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提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和更加科学化的教学平台;教师也应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有效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建议
1. 丰富教学形式,培养教师的教学热情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具有教学热情,在引导教师建立对教学工作认同感的同时,也要引导教师了解校情、国情,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可以组织面向新教师的教学类竞赛,通过竞赛形式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可以鼓励不同学院、学科的教学团队,建立基于交叉学科的教学小组等,以团队形式激发自身的有效教学热情。通过不同领域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拓展教师的教学方法论,逐步明确其有效教学的方向。
2.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影响下,重视学生学习经历、倾听学生声音,是高校评价有效教学的指标之一。基于大学生参与的有效教学评价研究表明:教师有效教学的实现和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具有密切相关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要通过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创造适宜的学习逻辑,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小组或团队研讨机会,激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课程内容或课程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驱动力,敦促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提升有效教学能力。
3.加大学校保障力度,创造良好教与学氛围
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支持保障服务对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环境条件,因此校园和谐的教与学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第一,学校可以在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中,通过专业讲座、课程观摩、交流报告会、师承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引导新教师熟悉有效教学的基本情况,培养其教学创新兴趣。第二,积极设立教学提升课题,开展教学实践竞赛,通过设置评选奖项,给予经费和绩效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赛,形成良好的有效教学创新氛围。最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由教学名师、青年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加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研讨会,建立交流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教学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