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的影响
2022-11-08冯群妍潘晓丹李欣亭
冯群妍,潘晓丹,李欣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广州510060)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发病率可达40%,放疗是其临床治疗方案之一,但放疗是较为严重的刺激源,加之疾病本身较严重,可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癌因性疲乏,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造成治疗中断,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出较高的要求[1]。常规护理以保障治疗的进行为目的,仅能满足基本所需,对脑胶质瘤患者应激反应、心理状态的干预程度较低,护理效果有限。综合护理干预以脑胶质瘤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指导,关注具体护理环节中细节部分,具有舒适、高效、系统的优势。目前,有研究报道,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疾病及手术患者中效果明显,但在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中应用报道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应激反应、疲劳状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神经病理学学会—哈勒姆共识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分级》[3]中脑胶质瘤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者;③具备放疗治疗指征,行首次放疗治疗者;④胃肠道、肝、肾无功能障碍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者;②生命体征不稳定、身体素质较差,难以完成全程治疗及护理干预者;③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心脑血管重大疾病者;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5(43.82±4.08)岁;病程1~17(10.30±1.03)个月;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专11例,专科及以上8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3(44.22±4.20)岁;病程1~18(10.61±1.12)个月;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放疗前常规教育,放疗前准备及相关检查,生命体征监护、常规巡护、合理安排家属探视、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首次放疗前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亲切关怀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宗教信仰等,用通俗易懂地讲解胶质瘤病情、放疗的必要性及优势,有针对性地交流,使患者了解放疗环境、主治医生、配合体位、放疗流程、治疗相关注意事项,面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疏导。另外,同病房的患者间可加强沟通,避免其产生孤立感。②首次放疗中干预:在首次放疗前等待时期,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放疗中仪器设备用途。根据患者爱好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帮助其调节与放松,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或为其阅读轻松愉快的故事,帮助转移注意力,消除或减轻对放疗治疗的恐惧感。③首次放疗后护理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家属首次放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干预手段,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指导其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减轻应激性压力,将收集到的信息给予记录与反馈。④加强随访: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联系,通过通信软件、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家庭情况及个体病情进展,构建网络平台,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脑胶质瘤首次放疗后干预知识,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了解,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针对患者可能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负性心理进行干预;同时强调日常饮食的重要性,进食高蛋白质、高纤维、低脂、低钠饮食,少量多餐。两组均干预至放疗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应激反应指标:首次放疗前后,通过PC-900PRO型生命监护仪检测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HR与SBP的乘积(RPP)。②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癌症疲乏情况,量表包括躯体、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各维度得分0~20分,得分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严重。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状况(0~28分)、家庭状况(0~28分)、情感状况(0~24分)、功能状况(0~28分)、总分(0~108分),单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该项目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放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放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CF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F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FACT-G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ACT-G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性疾病,疾病及首次放疗操作均可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语言、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及治疗、康复干预配合度,探讨优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改善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而优化患者预后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应激反应为身体防御机制,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受到放疗射线创伤后,外部刺激加之本身病理刺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肌收缩力,引起HR、SBP升高等[8]。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放疗后,对照组HR、SBP、RPP水平高于研究组(P<0.01),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应激反应。分析原因:首次放疗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强化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分析其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宗教信仰等,再根据患者理解能力个性化讲解胶质瘤病情、放疗治疗相关信息,使患者了解手术、放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利用松弛疗法使患者情绪更为稳定;同时在首次放疗前等待时期,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仪器设备用途,增加患者对放疗治疗的具体了解,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阅读轻松愉快的故事,减少噪声,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消除或减轻对放疗治疗的恐惧感,均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增加生理指标的稳定性[9]。
有研究显示,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不仅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由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放疗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癌因性疲乏,还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CFS中躯体、情感、认知维度得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FACT-G中生理状况、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疲劳状态,减轻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首次放疗后护理干预包括并发症预防、锻炼、疼痛干预等,更全面,可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12];护理人员增加与患者、家属的联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沟通,放疗后也通过通信软件、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并针对患者可能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进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13];此外,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家庭情况及个体病情进展,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脑胶质瘤放疗康复知识,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给予饮食干预,可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加患者的家庭支持,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应激反应,改善疲劳状态,减轻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但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单中心研究,且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胶质瘤首次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随访研究予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