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政服务业发展提速

2022-11-08张程

检察风云 2022年21期
关键词:照料家政服务员

文/本刊记者 张程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社会分工细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进程推进,以及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家政服务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刚需,需求巨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家政服务员排名前十。不仅家政服务员的市场需求在增加,雇主们的个性化需要也在增加,对家政服务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不少家庭在聘请母婴护理员时,希望她们会做月子餐、催乳等。对家庭照护员的要求也不只是会照顾老人,还要掌握老年人噎食的急救和预防、认知障碍老人记忆力训练、老年人突发心脏骤停的急救等多项技能。

虽然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受到文化观念偏见的影响,以及对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担忧,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导致家政服务员数量缺口难以有效填补。尤其是社会亟需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政服务员,数量缺口更大。如何完善家政行业就业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大

近年来,家政服务员“招工难”问题时常见诸于报端。家政服务员市场最紧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针对高龄老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方面。高龄老年人方面,根据2020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4.63%,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针对老年人照料的家政服务需求随之增加。有研究表明,201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老年人社会化照料需求,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140%。这种变化对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中国承担养老照料工作的主要是家人或朋友。研究数据显示,由家庭和朋友提供家庭照料的比重约91%,由家政和社区居家照料的比重约5%,由机构照料的比重约4%。虽然老年人照料仍以家庭照料模式为主,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工作时间约束以及劳动力迁移等将越来越多地限制家庭照料能力,并促使老年人照料需求模式发生转变,更多地选择社会化照料。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家政行业养老看护营业收人达到759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70%。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5年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料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个百分点。预计2050 年健康受损老年人照料的劳动力需求将增加到2015年的2.7倍。

随着照料需求不断增加,家政服务成为了照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家庭雇佣家政服务员在家庭私人领域从事保洁、做饭、陪护等老年照料工作。2018年中国家政行业营业收入5762亿元,从业人员2326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108%和32%。

然而,市场的迫切需求与被贬低的职业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养老护理员存在严重的性别化、 阶层化和高龄化问题。老年照料工作的低回报率和污名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致使老年照料工作缺乏吸引力,照料市场上出现“用工荒”。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城镇老年人照料市场仍存在超过434万的劳动力缺口。

在学龄前儿童照护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双职工家庭增多,女性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时间投入减少,亟需引入第三方照护力量。但是与养老护理员的情况类似,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母婴照护家政服务员,同样存在年龄偏高、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母婴照护类家政服务员的市场缺口超过315万。

家政行业招人难

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家政服务员行业的缺口却难以填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了125个家政相关专业。但是,家政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344人,也就是说,平均每所学校不足20名。其中,以上海一地为例,高端家政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20万。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家政不需要学,就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和扫地、做饭等简单技能。大学生不选择家政行业也存在担心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完善、不受大家的认可等原因,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做这种“伺候人”的事。

目前,家政行业之所以难以吸引年轻人,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从业者的权益保障不健全。一项针对北京地区近600名家政从业者的调查显示,有10.3%的家政从业人员并未与企业或雇主签订过任何合同或协议,双方只是做简单的口头约定,仅有36.2%的企业或雇主给从业人员上过保险。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及“灵活用工”现象普遍,导致家政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不理想,这成为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家政服务行业出现的这种较为普遍的“灵活用工”情况,国家应当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保补贴政策,从而打破制约高素质人才进入家政行业的屏障。

要提升家政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除了要通过大学和职业学校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家政从业人员之外,也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提升其技能和素质。但是目前国内家政相关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加之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意愿较低。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过193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家政”。其中,51%为个体工商户,78%的家政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36%的相关企业为小微企业。

总结来说,家政行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行业集中度低,存在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职业保障缺乏等问题,加之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年轻人对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有顾虑。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家政服务员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保障制度,改变传统文化观念,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同时也要通过引导、教育,改变部分居民轻视家政劳动和家政从业人员的错误思想观念,为家政从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职业道路规划日益完善

2022年8月,上海市将“养老护理员”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的做法也表明,家政服务员的职业保障日益完善,优秀的家政服务员是受社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享受公租房保障的家政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22个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获评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出炉,明确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技能获得更高等级的证书,享受政府相应人才补贴政策。据了解,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前家政服务员分为4个工种,即母婴护理员、家务服务员、家庭照护员和整理收纳师,分别对应母婴照护服务、家务服务、病人老人照护、整理收纳服务。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家政服务员职业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同时政府还在大力优化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2021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同时要求,落实相关政策,为员工制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家政服务新模式。

培养专业、规范、领先的家政服务品牌,有利于打破家政服务企业“小、散、弱”的发展现状,通过选取发展潜力较大、知名度较高、客户数量较多的家政服务企业,加大资源倾斜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企业,对优化家政服务人员的就业环境可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政府还鼓励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社会团体建立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开展诚信评价,倡导家政劳务品牌开展诚信经营自律承诺行动。家政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行业自我管理与服务功能,在标准制定、行业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有效工作。对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明朗。预计未来家政服务员将成为一种普遍的新职业。

猜你喜欢

照料家政服务员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杨丽娟 从服务员开始的逆袭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具有备用服务员和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及其仿真
顾客和服务员
有毒!海底捞服务员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