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伦克《三十首练习曲》探究*
2022-11-08吴荻武汉音乐学院
吴荻(武汉音乐学院)
文章以法伦克为钢琴创作的《三十首练习曲》为研究对象,从其创作背景、技术分类、音乐元素分析和训练特点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归纳出《三十首练习曲》作为手指技术练习的特殊性,以期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围绕作曲家的研究不断增多,那些在历史中被遗忘的作曲家及音乐作品亟待挖掘。本文研究将聚焦于一位法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路易斯·法伦克。她曾任职于巴黎音乐学院,是第一位拥有职业音乐生涯并获得教授头衔的杰出女性,除此之外,她同时作为学者、编辑、作曲家和钢琴家活跃于乐坛。对法伦克钢琴练习曲的研究,不仅能扩充当下主流钢琴文献曲目,更为如何兼顾演奏者技巧性和音乐性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关于法伦克和《三十首练习曲》
(一)关于法伦克
法伦克是19 世纪法国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及学者。作为钢琴家,她天赋异禀,从小师从于莫谢莱斯(1794—1859 年)和约翰·胡梅尔(1778—1837年),并成为19 世纪唯一一位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教授职位的女性。作为作曲家,她的作品获得了包括舒曼在内的音乐家们的赞誉,她创作的室内乐作品被认为与同时代的男性作曲家齐名。作为学者,她与丈夫共同编订的钢琴音乐历史文选《Tresor des pianistes》共23 卷,其中收录的作品从15 世纪初到18 世纪30 年代,这套作品使很多公众不熟悉的早期音乐作品得到演奏,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19 世纪的音乐审美。但遗憾的是,与法伦克十九世纪的影响力相比,在当今学界,她对音乐领域的贡献却很少被人提及,关于她生平和音乐的研究严重不足。随着近年来以复兴被遗忘的作曲家为主题的研究日益增多,音乐学界开始重新挖掘、出版和演奏他们的作品。这无疑对法伦克音乐作品的重现与传播提供了契机。
(二)法伦克的钢琴作品
在法伦克有编号的51 部作品中,其中有32 部作品是为钢琴而作,主要体裁包括变奏曲,幻想曲、回旋曲、改编曲,四套练习曲及一些小型乐曲。
19 世纪30 年代,随着法国沙龙体裁音乐的蓬勃发展,活跃于巴黎的钢琴家也趋于鼎盛时期,法伦克的大多数钢琴作品多创作于此时,她的钢琴作品沙龙风格显著,尤其符合当时大众的音乐审美。
(三)法伦克的《三十首练习曲》
伴随钢琴制造工艺的变革,由于钢琴琴键重量的增加,需要演奏者更加关注手腕和手臂的运用,但演奏中手指技术的运用依旧是演奏的基础。因此,对练习曲的需求也随之而来。作曲家创作有针对性的技巧练习教材,以帮助演奏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主要创作这类教学作品的作曲家有车尔尼、克拉默、克列门第、莫切莱斯、肖邦等。
法伦克为不同程度的演奏者共创作了四套练习曲集(Op.26,Op.41,Op.42,Op.50)。作品在技巧训练的同时兼顾音乐性的表达。其中,《三十首练习曲》(Op.26)(又名为《为所有大小调创作的三十首练习曲》)是她创作最早并且技术难度最大的一套练习曲集。不论演奏者还是作曲家都能从该套作品中受到启迪,获益良多。该套曲集正式出版于1839 年,不久之后,法伦克便任职于巴黎音乐学院,她的两套练习曲集Op.26 和Op.41 正式作为巴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材。该作品最先由她的丈夫出版(1839),后来在她去世十年之后,由Leduc Publishers 重新出版,并命名为《Ecole du pianiste》(钢琴家学校)。
二、《三十首练习曲》的技术分类
本套练习曲共有30 首,是法伦克四套练习曲中程度最难的作品。由于在《三十首练习曲》中,每首练习曲所包含的技术类型大部分是多维度的,因此很难将其进行绝对的技术分类。通过对每一首练习曲的主要针对性训练的技术类型进行分析,笔者将《三十首练习曲》的技术分类进行了归纳。
《三十首练习曲》中的主要技术类型有手指扩张练习、双音、多声部音色控制、和弦、装饰音、卡农、音阶、重复音共8 种(如表1)。
从技术类型的曲目数量看,分布并不均匀,技术内容相对集中在手指扩张、双音和多声部音色控制这三项。
手指扩张技术训练是整套练习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技术类型,共有8 首。在《三十首练习曲》中,针对手指扩张技术的练习是较全面的。
在训练方法上,法伦克运用多种途径来强化练习。有针对琶音的手指扩张练习,如No.9;有单声部经过和弦的扩张练习,如No.1;有专门针对4、5 指保持音的扩张练习,如No.18 等。经过这些练习,关于手指扩张的各种技术类型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对手指跨度的伸展有显著帮助。
《三十首练习曲》中,对三度音程、六度音程及多种双音音程的连接都有相应的训练,但作品中也融合了其他技术类型,使得技术类型更加多样化。
表1 技术类型归纳表(表格来源:作者本人自行绘制)
如No.3,左手十度的跳进,配合右手以各种断连法演奏三度音程,以手指扩张练习和触键控制练习来强化三度双音的训练。
如No.28,在不同的力度标记下,将持续的双音断奏与带重音的双音连奏结合,以训练双手轻盈精致的断奏触感。
No.4,在强调一五指与二四指的连奏的同时,通过不同的乐句划分,训练对作品旋律线条的勾画。
在针对多声部音色控制的6 首作品中,3 首赋格曲的分量尤其重。可以推断出,法伦克认为对于赋格体裁作品的演奏尤为重要,其要求演奏者能足够的明晰主题,无论多么复杂的织体和声部,都应清晰地展示主题。如No.23。
在其他数量不多的技术训练中,法伦克也有独特的训练方法。比如分别通过断奏和连奏来训练大量的和弦连接(No.19、No.24);用卡农曲式来训练左右手的声音统一性(No.13);在重复音的训练中,融入了左右手不同的触键方式,分别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等(No.30)。
三、其他音乐元素分析
(一)调性
对于作品《三十首练习曲》的调性安排,法伦克运用五度循环的方式进行,始于C 大调/a 小调,然后以升号调号升序进行到升F 大调/升d 小调,随后以降号调号降序,从降D 大调/降b 小调开始,结束在F 大调/d 小调。此外,法伦克还额外创作了5 首练习曲,作品调性为C 大调、E 大调、降A 大调、降E大调及d 小调,总共30 首作品。在作品调式安排上,法伦克严格的遵守五度循环的模式,并将每个大调与其关系小调相衔接(如表2)。
(二)速度
在记谱法中,关于速度的标记方法主要分为富有音乐内涵的“速度术语”和直观的“节拍器数字标记”。在法伦克《三十首练习曲》的手稿中,所有作品都运用两种标记对速度进行了明确的指示。这在其他练习曲中是较少见的。演奏者在练习中,既能通过速度术语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内涵,又能通过数字标记明确作曲家对作品的速度要求,从而更好地体现作曲家的创作主旨,将技术练习与音乐性培养做到完美的结合。
(三)作品结构
在《三十首练习曲》中的曲式安排上,法伦克大部分都采用了结构简明的三部曲式,并在再现段之后加以一个短小的尾声结束作品。在每首作品的呈示段主题部分,就能明确该首作品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而在作品中段和再现段的创作上,则呈现以下特点:
1.法伦克通常将作品的中段建立在新的调性上
以便从调性色彩上区别于呈示段和再现段。No.5 呈示段和再现段均为e 小调,而发展部则是E 大调。No.7 呈示段和再现段均为D 大调,而发展部则是升F 大调。在中段进行调性转换的练习曲有NO.5、7、11、14、18、19、21、22、24(如表3)。
表2 调性总结归纳表(表格来源:作者本人自行绘制)
谱例1 法伦克三十首练习曲手稿(图片来源:IMSLP 网站)
谱例2 法伦克三十首练习曲(图片来源:Florian Noetzel Verlag)
表3 曲式结构表(表格来源:作者本人自行绘制)
2.在再现段的写作上
法伦克分别运用了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直接写作的方式,例如No.5,在缓慢地中段结束后,直接通过Tempo I标记,将作品的呈示部进行再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Da Cape al Fine 进行再现,如No.1。
3.在再现段的呈现上
法伦克并非仅运用单一的重复再现。例如No.6 呈示段中,左手进行双三度的技术训练,作品旋律则由右手奏出,在再现段中,将左右手的声部互换,由右手演奏双三度,左手演奏作品旋律。No.21 中,作品的再现段将主题的音乐内容通过变奏手法再现,都显示出法伦克在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四、技术训练特点分析
通过以上技术类型和音乐要素分析,可以看出法伦克的《三十首练习曲》在技术类型的训练设计上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归纳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重技术类型融合
《三十首练习曲》中,每一首都有主要训练的技术类型,但在对某一特定技术类型训练的同时,法伦克会通过声部转换、节奏变化、调性转变等方法,多维度地将特定技巧的训练加以强化和巩固。多重的技术要求相较于单一技术类型的手指训练,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强调复调演奏能力的训练
复调演奏能力是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综合演奏能力。《三十首练习曲》中,法伦克直接以赋格命名的作品有三首(No.12、No.23、No.29),除此之外,法伦克将复调的创作手法,融入不同的技术训练中,既增加了作品特定的技术训练难度,又使复调演奏能力得以强化。
(三)音乐风格的多样化训练
法伦克在《三十首练习曲》的创作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挑战。
其中包含四声部赋格(No.12)和二声部的卡农作品;自由幻想风格的慢板(No.10);模仿机械式乐器的迷人快板(No.3);以无词歌风格创作的安静及有表情的行板(No.7);具有滑稽性格的行板(No.26);也有在作品中包含对比性音乐风格的作品(No.22)。
五、结语
法伦克为钢琴而作的《三十首练习曲》Op.26 对于手指扩张、双音以及多声部的音色控制技术有较为全面的训练。练习曲难度较大,作品在训练手指技术的同时,兼具对演奏者音乐性的塑造,实现了技术与音乐的统一。同时,该套作品充分体现了法伦克在钢琴作品创作中的独特风格。练习《三十首练习曲》,对演奏者诠释法伦克的其他钢琴作品也是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