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 三字经派推拿联合强化干预患儿腹泻的效果

2022-11-08

光明中医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甘草性状次数

赵 霞

小儿腹泻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及大便次数增多,会导致腹泻患儿免疫力下降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等[1]。中医治疗常被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其中三字经派推拿法容易操作,且易被患儿所接受,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能够帮助腹泻患儿调整肠胃功能,但其对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要求,若推拿力度过大,容易导致患儿疼痛、皮下出血等[2]。腹泻在中医上属“泄泻”范畴,且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湿邪侵犯而伤脾胃是该疾病主要病机,故中医治疗以益气祛湿、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3]。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中含有丁香、吴茱萸、苍术等成分,可发挥止泻、化湿的功效。但腹泻患儿普遍治疗依从性较差,需给予针对性干预以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其中加强干预通过建立风险预估机制,有利于及时处理患儿出现的急症。但目前关于腹泻患儿应用穴位敷贴、三字经派推拿联合强化干预的效果仍需探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分析穴位敷贴、三字经派推拿联合强化干预在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山西省儿童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本研究。所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2组性别、年龄、病程、平均腹泻频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4]中关于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者;中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中的“泄泻”相关诊断标准者。

1.3 纳入标准病程≤14 d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者等。

1.4 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差者等。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处理,包括电解质补充、营养支持等,存在感染的患儿可给予抗生素。对照组给予三字经派推拿治疗,补脾5 min,清补脾5 min,清补大肠10 min,揉10 min外劳宫,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药物组成:砂仁5 g,炙甘草6 g,白术8 g,丁香、党参、肉桂各9 g,黄芪、茯苓各12 g。将药物打成细粉,敷药时用适量的水和黄酒把药粉调糊,敷在天枢穴和神阙穴上后,用纱布进行固定,约9 h/次,2次/d。2组均治疗6 d。

1.5.2 干预方法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给予强化干预。①组建干预小组及质控小组:干预小组组员包括1名儿科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及4名护士,小组成员要进行7 d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可参与干预。同时成立强化质控小组,包括1名儿科护士长及2名质控管理员,对强化干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②风险评估:干预小组要查阅相关文献,对导致腹泻患儿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缓解脱水、退热等症状的注意事项作详细了解,建立风险预估机制,可给予饮食干预及微生物制剂,并制定一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及手法按摩计划,以改善患儿肠道菌群状态。③治疗期间的强化干预:对患儿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病因及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配制配方奶,由儿科护士遵医嘱进行操作;此外,护士用捏脊的手法对患儿背部皮肤进行刺激,脊柱皮肤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进行提捏,食指、中指缓慢向前移动且轻缓按捏,双手交替进行移动,推捻交替,有利于改善患儿肠道吸收功能;为预防及降低感染,护理人员在干预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洁净,并叮嘱患儿家属为患儿更换衣物;注意患儿饮食不宜过饱。

1.5.3 观察指标①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退烧、呕吐缓解、大便常规恢复正常、大便正常恢复及腹痛缓解的时间。②不同时间点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比较: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3 d、6 d后的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其中大便性状采用布里斯托尔粪便(Bristol)[6]分型进行评价,其重度、中度及轻度分别为6、4、2分。③免疫功能:于治疗前,治疗6 d后,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2组全血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2 结果

2.1 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期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退烧、呕吐缓解、大便常规恢复正常、大便正常恢复及腹痛缓解的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腹泻次数 大便性状评分比较治疗6 d后,2组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3 d后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3 d、6 d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腹泻次数更低,治疗6 d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大便性状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腹泻次数 大便性状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治疗6 d后,2组全血lgA及l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3 讨论

腹泻是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6个月到2岁群体中患病率较高,腹泻患儿主要发病病因有患儿免疫功能及消化系统功能较弱、感染及菌群失调等因素,腹泻也是导致儿童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补液盐、鼓励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及补锌等方法对腹泻患儿进行干预,但部分实施率不高,而三字经派推拿法是一种中医治疗腹泻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重视纯阳,清补大肠、脾,有利于调整腹泻患儿大肠功能,但其治疗效果较为缓慢,单一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选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对提高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尤为关键。

中医上将小儿腹泻归属于“泄泻”范畴,患儿脾胃虚弱、水湿内停乃至脾胃运化失司、清浊难分为该病发病病因,故中医以健脾化湿为主要原则[8]。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中含砂仁、炙甘草、白术、丁香、党参、肉桂、黄芪、茯苓等中药成分,其中砂仁具有开胃化湿、温脾止泻的功效;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白术可用于脾失健运、脾胃虚弱等,具有健脾补气、燥湿利水的功效;丁香具有较好的温胃作用;党参可发挥补脾益气、养血生津之效;肉桂药性是热性的,可散寒而暖脾胃;黄芪具有补脾补肺的功效;茯苓可健脾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止泻及化湿健脾之效[9]。故将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用于腹泻患儿中能够有效缓解患儿腹泻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大便性状。此外,对腹泻患儿进行强化干预时,通过建立风险预估体系,便于对急症进行有效处理,进一步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进而可缩短症状恢复时间[1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期间,观察组退烧、呕吐缓解、大便常规恢复正常、大便正常恢复及腹痛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3 d、6 d后,观察组腹泻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6 d后,观察组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了穴位敷贴、三字经派推拿联合强化干预可有效改善腹泻患儿腹泻症状及大便性状,缩短病程。

腹泻患儿的免疫功能较差,lgA、lgG是临床常见的免疫功能指标,其水平升高,患儿免疫力增强。本研究发现,治疗6 d后,观察组全血lgA及l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了穴位敷贴、三字经派推拿联合强化干预可显著提高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现代药理研究[11]证实,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中炙甘草含有甘草次酸、甘草甜素、甘草多糖等多种成分,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中可发挥有效作用;白术中的挥发油及多糖,能够提高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党参中的果胶型多糖具有明显免疫调节的作用;黄芪中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氨基酸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故丁桂运脾散穴位敷贴可进一步促进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的增加。此外,强化干预通过对腹泻患儿进行背部皮肤刺激,可增强肠道吸收功能,并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患儿对营养的摄取,进一步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

综上,三字经派推拿、穴位敷贴联合强化干预可有效促进腹泻患儿腹泻症状及大便性状的改善,减少患儿症状患者的时间,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甘草性状次数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甘草,多种药物的“调味品”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甘草
如何在IMS网络中计算呼叫接通率
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