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都
2022-11-08唐红生
文/唐红生
鼎湖峰
缙云、仙都,这两个地名听上去仙气十足。单从字面理解,缙云为五彩祥云之意,仙都为仙人居住之地。进一步了解得知,缙云是华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名号。仙都也有来历,更令我心驰神往。
从浙江省缙云县乘车至仙都景区,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窗外景色。抬眼望去,溪流对岸断面裸露,崖壁赭白相间,气势宏伟,如烽火烈焰过后的古战场赤壁,因规模较小,故名小赤壁。溪水绕山脚蜿蜒流经,将山体衬得凹凸有致。一条栈道在悬崖中若隐若现,虽未去行走,也能感到奇崛险峻。
车至终点站鼎湖峰而下,溪水潺潺,古木参天。一处石牌坊掩映在林中,左右立柱上分别题有南宋诗人王十朋的诗句:“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奇丽美妙的风景能与西湖媲美。
据北宋《图经》记载,唐天宝七年,缙云山四周忽有五彩祥云缭绕,仙乐响亮,鸾鹤飞舞。缙云郡刺史苗奉倩将此事上奏朝廷,唐玄宗李隆基闻奏后大悦:“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二字。至此,缙云山遂改为仙都山。
长长的石桥横跨好溪,溪水清澈,倒映着四周苍翠的山色,山色也把水染得绿茵茵的,似一块巨大的绸缎,丝丝波纹如丝绸纹路,透出质感。
上游不远处,一座石峰拔地而起,直指云天,气势夺人,惊艳无比。此峰为鼎湖峰,又名独峰、丹峰,俗称石笋,高170.8米,为1.6亿年前火山喷溢经地质外力作用而形成柱峰奇观。此峰雄奇中不失俊秀,无怪乎被誉为“天下第一峰”。
三石争奇
鼎湖峰四周山峦围拥,山腰处三块岩石既兀自独立,又相互争奇。中间一石较高,如昂首望天的天狗。左边一石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顶部生长着一棵奇松,恰如“梦笔生花”。右边一石像猫头鹰,正睁大眼睛注视着猎物,随时准备捕获。三奇石正好组成一个“山”字,我们每个人加进去便是“仙”字了。这时我才理解先前看到“好溪溪常好,仙都都是仙”这副楹联的涵义,不禁拍案叫绝。
驭龙亭
轩辕殿
黄帝祠宇
横看成岭侧成峰,沿着溪堤前行,从不同位置看鼎湖峰,会有不同景致,你可以展开丰富想象,妙趣横生。一座童子峰似小石笋依偎在鼎湖峰这个大石笋旁,仿佛一对母子,正俯视一潭碧绿泉水中游弋的锦鲤。当游人投下食物时,锦鲤蜂拥而至,把原本平静的水面搅得涟漪阵阵。
潭边仰止亭、驭龙亭古朴典雅。相传黄帝在峰巅置鼎炼丹,鼎重达千余斤,把峰顶压成凹形,下雨积水形成了湖——鼎湖。后黄帝驭龙升天而去,曾有诗人留下“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
山谷之间,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宇雄立眼前。祠宇共三进,楼阁黛瓦赭墙,重檐翘角,气势宏大。华堂大轩,塑像威仪。匾额楹联,飞龙走笔,字字情深,像在讲述一个个久远的故事。该祠始建于东晋,前身为缙云堂,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唐玄宗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缙云堂就被称为黄帝祠宇,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并称为“北陵南祠”,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清明节、重阳节举行的轩辕祭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回到好溪,这里离鼎湖峰更近,可见峰上点点孔洞、片片苔藓、簇簇小枝。一条长长的矴步石桥连通两岸,溪水浅唱低吟,鼎湖峰的倒影已映到桥下。这一纵一横在水中交汇,虚实相间,刚柔相济,亦真亦幻。该桥大有来头,虽建于清代,但经历了无数次水毁修桥,前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进升级,直至如今以倒梯形长条石直立为柱,双向倒燕尾榫卯连接桥梁,背水一面用条石斜撑抵抗洪水冲击,基座再以块石砌筑矮坝,上面铺设缙云特有凝灰岩条石板。这近80米的桥是自然与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笑傲江湖》《绝代双骄》《仙剑奇侠传》等数十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山水妩媚,清灵秀逸,韵味十足,充满江南诗画风情。
仙都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美誉,我才走过一部分,已感名不虚传。还有仙都观、小赤壁等景点,走,去下一站。
矴步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