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 理念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2022-11-08范思敏

科技视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经管类第二课堂理念

范思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0 引言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不同于第一课堂的独立的教学活动。著名教育学家朱九思在1983 年率先提出“第二课堂”的概念:第二课堂是在教育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第二课堂现已成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提升学生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培养学生课外学习和学术能力的有力抓手。但当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管理缺失等问题。而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学科的交叉性明显、实践性突出,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文章将基于OBE 教育理念,探索构建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有效提升第二课堂教学质量。

1 OBE 教育理念及其与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的适切性

1.1 OBE 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 理念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先明确第二课堂的教学成果目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和评价第二课堂各版块的课程项目,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完成自我能力的培养。另外,OBE 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1.2 OBE 教育理念与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适切性

经管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基于OBE 教育理念构建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2.1 成果导向思维有助于提高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的针对性

OBE 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以及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这些成果。将这种成果导向思维运用于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关键核心能力素养,据此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从而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提高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的针对性。

1.2.2 注重个性化评定适合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OBE 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主体性的发挥。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专业特点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也要适度考虑这种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学生的差异,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评价标准上也要考虑个性化需求。

1.2.3 强调能力本位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OBE 理念关注的成果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更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要与每种核心能力相对应。这种能力本位的思想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实践能力除了第一课堂中的实践教学以外,更多的是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获得的。因此,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这种教育理念与经管类专业具有内在一致性。

2 基于OBE 理念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模型

基于OBE 理念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是以OBE 教育理念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评价意见,构建反馈评价模型,贯彻OBE 理念持续改进的内涵要求,反馈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从形成性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两方面构建第二课堂教学评价模型(见图1)。

图1 基于OBE 理念的第二课堂教学评价模型

2.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由第二课堂参与主体学生和教师来完成。学生从参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授课时间和地点,以及课程重要性等方面给出建议。教师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和团委老师来完成,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授课方式的接受度,参与积极性和能力培养效果等方面给予评价,以及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2 实施效果评价

实施效果评价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主体实施。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学生素质能力要求在第二课堂中的体现和自己在第二课堂中的收获程度进行评价,对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和实施过程提出改进建议。用人单位的评价主要依据各个岗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与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是否相匹配,以及毕业生与工作岗位任职资格相对应的能力素质还存在哪些不足,将这些评价结果的反馈作为完善第二课堂实施过程的参考,指导课程设计和结构优化。

3 基于OBE 理念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注重思想引领,成立第二课堂教学评价领导小组

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需要高校相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认清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高校要充分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调动学校教务处、团委、人事处等部门及经管类专业所在学院和教研室的工作积极性,成立自上而下的第二课堂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层层指导监督。

3.2 强化专业导向,注重第二课堂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高校要围绕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第二课堂。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掌握哪些基本技能,结合各利益相关方的评价建议,尤其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估第二课堂的实施效果是否达成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同时,要形成与第一课堂的良好衔接,要在充分了解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第二课堂进行评价。

3.3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3.1 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

基于OBE 理念构建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是利益相关者,都要参与到第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承担着指导和引领作用,要关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接受程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就业岗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第二课堂有最直接的体会,高校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广泛地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

3.3.2 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象是第二课堂设计和教学实施效果。第二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搭建、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果的检验和反馈,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教学资源和平台的整合情况等。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效果除了学生成绩单以外,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能力的获得、性格的培养和兴趣的养成等,以及是否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此外,还应做好市场调查,对毕业生能否胜任就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3.3 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是衡量优劣的参照系,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是评价标准具体的呈现,衡量第二课堂各环节在多大程度上达成目标要求。评价指标要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来确定,同时根据各指标对评价对象影响力的大小赋予权重。高校可通过对各领域的利益相关方采取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搜集关于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见,确定评价标准和具体的指标体系,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问题,作出及时的修正。

3.3.4 评价反馈机制

评价反馈是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缺少评价反馈机制的评价体系是不完整的。高校应将教学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相关部门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将教学评价的价值发挥最大化。反馈的形式不能仅停留于简单的分数,高校要注重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教学主体学生,倾听他们的真实感想,从而制定适应学情的教学方法。

3.4 建立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保障机制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除了要完善评价体系的内部机制外,还要从外部建立保障机制,为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首先,要从制度上保障。高校要制定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其次,加强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提高教师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将教师评价结果运用于年度考核和薪资奖励中,提高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最后,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为用人单位参与第二课堂搭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使得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4 结语

基于OBE 理念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有效提升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正视当前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充分考虑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从形成性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两个方面构建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第二课堂设计和教学质量各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经管类第二课堂理念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