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及关注的方面

2022-11-08张伯旭

北京社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数字北京

张伯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围绕北京高质量发展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于北京如何高质量地发展,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研究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来评价和指导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2022年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吉宁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在减量发展和最严疫情防控措施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22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5%以上,这同样释放了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给市场增加了更好的预期。

北京的经济发展,不是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要更加关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因此,确立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亟须对制约和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分析。归根结底,还是要聚焦如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产业发展的不均衡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北京的第一产业占比不到1%,第二产业不到16%,第三产业超过83%。仅从服务业所占的比重看,北京已经远远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样的评价维度过于单一,不能充分说明北京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水平。恰恰是当前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既有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比例问题,也有同次产业中行业的结构比例问题。

第一产业中,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在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首都农业在城市运行安全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在第二产业中,现代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还需提升。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重点行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2021年,由于两支新冠疫苗的强势带动,第二产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能否保持这样的高产值还是个未知数。第三产业则过度依赖于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发展,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北京市同时要治两个“病”:一个是中心城的“城市病”;另一个是远郊区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农村病”。即:优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些区域,中心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城南四区与北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三)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近几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在热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问题。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更加均衡;基层公共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如何提高;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如何提升,以使居民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如何更加彰显活力和宜业宜居。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抚幼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

(四)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优势发挥不充分

北京建设“四个中心”、做好“四个服务”的定位是十分鲜明的。这既是要求,也是机遇。首都高校、研究机构云集,拥有大量的科技和人力资源,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方面,动能转化及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方面,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和重构方面,北京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战略布局,是基于更大的空间格局来考虑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是一次整体意义上的经济变革、产业革新。但从目前看,产业协同还没有真正破题,更多地还是从疏解转移的角度考虑发展问题,缺乏统筹性的产业协同布局,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架构上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在发挥三地的资源优势方面缺少互通互补。

(六)利用经济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充分

在城市治理方面,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仍习惯于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与南方城市相比,在运用经济手段治理城市问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经济手段行政化、行政手段经济化层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逐步缓解和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北京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一)需要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首先要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北京的减量发展并不是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发展,减量是阶段性工作任务,提质是长期性工作目标,减量与提质并重。非首都功能疏解后要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保持发展的稳定性,不能骤停骤起,要平稳实现动能转换。

(二)需要引领创新

十四五时期,国家要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基础攻坚战,在战略必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好基础研究。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动能转换,利用好科技资源优势,在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有全球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群。要发挥“三城一区”的整体优势,建立“三城一区”的统筹发展机制,完善对重大发明、理论创新、颠覆性技术的激励机制,强化“一区”和副中心创新成果的承载地功能,提高高端产业规模。

(三)需要发挥好首都功能定位优势

“四个中心”建设是国家赋予的职责,也是资源禀赋所在,既是功能,更是机遇。要深入研究利用四个中心建设的叠加优势,要特别注重“四个中心”建设之间的资源融合、产业融合,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强化产业概念、效益概念,深度挖掘新的发展潜力。

(四)需要聚焦数字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北京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也处于优势地位。下一步需要重点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价值、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场景等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交易—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使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与城市治理,形成服务首都建设、辐射引领全国的强大势能,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五)需要产业协同、区域协调发展

应当树立三次产业占比“底线思维”,重新审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基础性作用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连锁效应。要保持第二产业的合理比例,高度重视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注重优化主城区外的产业布局。中心城区的产业应当首先向城市副中心、平原“多点”地区转移。从创新链入手布局产业链,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上,重在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创新要素沿轴向聚集。要建立全市产业统筹和政策引导机制,既要发挥各区的资源优势,调动各区的积极性,也要避免各区的同质化发展和非良性竞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简单重复和照搬照抄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必要时要跳出原有产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产业重构再造,例如可以通过“飞地”“深度合作区”等方式创造性地推动建设。

(六)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政府要主动让市场发挥作用,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界面,不能过度大包大揽。要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有更好的政策预期,使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产业经济相关政策出台前应征求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在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同时,做好营商环境影响评估。要解决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的问题,在基层真正形成政策联动。在重视大型企业的同时,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七)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社会文明的不断提升

要完善居民收入稳健增长机制,努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稳住就业,拓展新的就业岗位。注重增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把一些公共事业方面隐性的财政补贴等,通过明补的方式,形成政策性补贴发给居民,以增加居民的转移性净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城市管理、生态治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形成政府、社会、公众的协同治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要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方式来弥补诸如污染治理、交通拥堵等领域的外部不经济等问题,以推动整个社会运行成本的不断降低,进而实现更好的城市治理效果。

猜你喜欢

高质量数字北京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北京,北京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