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2-11-0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讨论,并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该研究覆盖面较大,既包括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文学作品等关于语言及文化特征的具体介绍,还包括语言的多种社会功能及文化对语言形式产生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论坛》为综合性人文学术出版物,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坚持以会通中外语言文化、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人文学术交流为宗旨,探讨不同语言与文化理论,交流最新研究动态,挖掘语言与文化多元化特征,弘扬地方文化,紧抓社会热点,凸显栏目特色,塑造属于本论坛自身的独特生命力和吸引力。
论坛特稿栏目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展现最新学术成果。《〈国标〉框架下再论英语专业复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一文对照《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要求和《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2020)的体系,基于作者自身的实践,参照欧洲高校的复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重提英语专业复语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契合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拓宽英语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实践、挑战与对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契合人类发展实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做了进一步探讨。
项目动态追踪栏目注重交流最新项目动态。本期推出《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嬗变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级俄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前者通过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对我国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嬗变进行了研究;后者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高级俄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为例,以期此研究成果能在高级俄语教学改革中起到探索与示范作用。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栏目着重探讨不同语言与文化理论。本期共收录文章5篇,书评2篇。《汉语个体量词的复杂性特征——基于术语英译的语言学理据》分析探讨了汉语个体量词的复杂性特征,为汉语个体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参考。《否定类歧义句“NP+不能+再+VP/AP”研究》通过变换分析法从形式上证实了“NP+不能+再+VP/AP”存在不同的语义关系。《近十年国内外数字多模态写作实证研究综述》为掌握数字多模态写作研究的发展情况,梳理了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实证调查,对现有研究进行批判性综述的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网络语境下建议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一文以发生在天涯社区上的建议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网络论坛上实施建议言语行为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和使用这些策略会产生什么语用功能2个研究问题。《新时代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构建策略分析》提出并具体论述了构建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的3个新策略。2篇书评为《隐转喻研究的全面回溯与总结性展望——〈隐喻与转喻研究〉述评》与《〈语言权势与社会和谐——中国转型期机构话语社会效应研究〉评介》。前者对张炜炜的《隐喻与转喻研究》一书做了简要介绍和归纳,并结合目前隐转喻研究现状,探讨了该书在展现未来研究方向、深化跨学科研究路径、拓展相关教材编写思路等方面的贡献;后者对该书的7个章节进行了翔实介绍与评述,凸显出了该书的三大特点,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栏目注重基础应用研究。本期共收录文章11篇。《自下而上定量研究:高校英语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学生接受度调查》探讨了影响学生接受“课程思政”的因素,以期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些许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汉字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分析了汉字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及高校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缺失现象表现,重点探讨了如何让高校的汉字教学与传统文化弘扬密切融合的方法。《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课堂+实践的架构模式》一文以期为学生应对信息化时代英语学习方式面临的挑战,为教师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词素构词理论下的西班牙语构词法教学策略——以否定前缀des-、in-、 a-为例》一文从3个部分展开论述,考察了西班牙语词素的特征与分类,探索和归纳了3个否定前缀des-、in-、a-的构词规律,并针对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构词法教学提出了几点反思,向从事西班牙语语构词法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建议。《基于PACTE翻译能力框架的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在PACTE翻译能力框架的指导下,对比了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渥太华大学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比较3所高校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差异与共同点,分析了3所学校在各个子能力下的具体课程,并提出了中国高校在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借鉴的3条策略。《“文化引领+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英语学科育人体系研究》一文通过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积极探索其融入英语学科育人体系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了4点建议;同时,为丰富融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及教师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外国语院校开设中华优秀文化课程的意义》系统阐述了外国语院校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在阐述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同时,结合相关知识理论和实践,探索了若干对策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COCA的高职综英词汇教学实证研究》运用COCA语料库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12周的英语词汇教学测试,表明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结合混合式教学,把课程思政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试图找到思政与课程紧密融合的点,总结有效的应用途径和实践方案。
青年学者园地栏目鼓励学术创新,呈现多元化的学术成果。本期共收录文章8篇。《绍兴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优化策略探究》分析了绍兴城市形象宣传片影像传播的现状,指出绍兴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跨境电商平台对外贸影响的实证探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从政府、电商平台及外贸企业3个方面对外贸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思想》对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诞生、派别、兴起及代表学说和社会影响做了相关介绍。译文《龟趺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聚焦17世纪,对日本龟趺的初期形状及其后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和详细的阐述,并对龟趺在日本成立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龟趺在日本产生的渊源。通过和中国龟趺及朝鲜龟趺进行相关对比,作者归纳出日本龟趺与众不同的特征和独特的意义。《战争语境下语言交际行为的多维透视——〈战时交际、口译与语言:历史与当代视角〉述评》一文对《战时交际、口译与语言:历史与当代视角》一书做了系统的评述,并对其所引发的启示和贡献做了切实肯定。《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中澳超市对比视角》从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超市行业政策、环境、现状及绿色可持续前景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期待视域下电影〈小丑〉的接受审美分析》从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域”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影《小丑》颠覆观众期待视域所产生的另类审美体验。《论〈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的编撰》提出《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可以弥补研究生同类英语教材的匮乏,贯彻党中央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意识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了经典性、时代性和思政性。
《语言与文化论坛》收录的论文理论多元,视角多样,既反映了当代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符合《语言与文化论坛》多元化的宗旨。希望本论文集能够一如既往地得到海内外从事中外人文社科研究,尤其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校内外同人的支持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