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太极拳身体哪儿先动

2022-11-08陈兆强王荣泽

少林与太极 2022年5期
关键词:躯干太极拳身体

◎陈兆强 王荣泽

练习太极拳套路,有人说“外带内,梢带根”,有人说“内带外,根带梢”,两种说法相反。这里的外,一般指身体;内,一般指内气、内劲、呼吸;梢,指腕节掌指;根,指躯干。“外带内,梢带根”意思之一是,身体的运动带动引领内气、内劲、呼吸,腕节掌指的运动带动引领躯干运动。“内带外,根带梢”的意思正好相反,是内气、内劲、呼吸带动身体运动,躯干运动带动腕节掌指运动。

有人说“以手领腰”,有人说“以腰领手”,这两种说法也相反。“以手领腰”的意思是,手走腰随。“以腰领手”的意思是,腰走手随。“以手领腰”与“梢带根”有相近的意思,“以腰领手”与“根带梢”有相近的意思。

套路练习时,身体到底哪一部分应该先动、领动,哪一部分后动、跟动?

一、内气、内劲、呼吸带动不了身体的运动

人们对太极拳的“内”及所谓的“内功”津津乐道,其实所谓的内功是内气、内劲、呼吸等的统称,这些东西在健身时有独到的效果,但在搏击时贡献实在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太极拳独特的运动形式,练习时身体会有气感,会有“气遍身躯不稍滞”的感觉,气随着身体的运动而行于筋窜于膜,是带气的运动。但是如果反过来说气带动身体运动,这是不对的。因为,气没有带动身体运动的能耐,肢体复杂的往来伸缩拧裹缠绕不是气所能驱动得了的。

“以气运身”,这个气指的是意识,是精神,不是内气。“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这里的意气,也是意识,是精神,“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内气也带动不了身体的运动。所谓内劲,是在用意不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不用力而有力的感觉,力度非常小,依附在动作结构动作过程之上,也没有驱动身体运动的能耐。

运动量大,呼吸急促;运动量小,呼吸缓慢。呼吸也建筑在动作结构动作过程之上,呼吸也没有驱动身体运动的能耐。

二、“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

对于初学者,有些老师在教匀缓连绵不施爆发力的太极拳的时候,会把每个式子的攻防意识讲给学生听。虽然招式用匀缓连绵的方式练习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但带着攻防意识练习,必定是“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操作居多。

有些老师认为对招式作攻防想象没有实际效果,招式只是假借,为避免学生重视招式而被招式所误,教的时候不讲招式的攻防意识,或者轻描淡写一句带过,尽管如此,学生练的时候仍旧是“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操作居多。

初学者不管什么情况,都是“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操作居多。

三、“内带外,根带梢”“以腰带手”

乘坐高速动车,乘员能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平稳行走,不受高速影响,得益于动车的稳固稳定。一部的稳固稳定能换来另一部的灵动。乘坐拖拉机,乘员能坐稳就已不易,想自由灵动则是奢望。没有一部的稳固稳定很难有另一部的灵动。

武术运动,就整个身体而言,腰相对稳固稳定,胯则灵动。就上肢而言,肘相对稳固稳定,与它相邻的腕和肩则灵动。就下肢而言,膝相对稳固稳定,与它相邻的踝和胯则灵动。

网上有反面教材,水蛇腰,腰定不住,摇头晃脑,“两手乱动,身体乱挪”。身体没有一个稳固稳定部分,四肢难灵动难发大力,要引以为戒。

太极拳“腰如纛”“腰脊板似牛”,腰稳固稳定,为四肢灵动创造条件,提供保证。腰的稳固稳定,含劲锁力主宰,运动幅度远远小于四肢的大动灵动,会产生“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感觉。另一方面,腰的稳固稳定,含劲锁力主宰,劲感远远大于四肢,会产生“内带外,根带梢”“以腰带手”的感觉。

四、拳式不同,感觉不同

久练太极拳懂劲之后,身体不会再板硬成一块,节节会松开分开,能够感知手是手,躯干是躯干,这关节是这关节,那关节是那关节。由于身体分出了彼此,彼先动还是此先动的问题就会冒出来。如,做吴式倒卷肱时,明显地感知腰的后抽后撑后努,明显的有躯干、腰先动,领动“根带梢”“以腰带手”之感。做吴式野马分鬃时,明显地感知两手左右上下分开先动,领动“梢带根”“以手带腰”之感。不同的拳式,时而是“根带梢”“以腰带手”的感觉,时而是“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感觉。

五、“一动无有不动”

初学时以“外带内,梢带根”“以手带腰”的操作居多。懂劲之后,时而是“根带梢”“以腰带手”之感,时而是“梢带根”“以手带腰”之感。感觉是感觉,事实是事实,感觉有时是会骗人的,感觉与事实不一定相符。作为练习要求,作为练习标准,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纯熟之后,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不分先后,不存在哪部分先动领动、哪部分后动随动的操作,只有大动小动之别、显动隐动之别、灵动稳动之别。

太极拳起势双手前平举时,身体笔直纹丝不动,手动,躯干不动,下肢不动,外观看去与“一动无有不动”不相符。起重机的吊臂在外伸远离时,产生的重力矩对起重机有倾覆作用,为了对抗倾覆,设计制造时一是加大起重机的自重,二是尽量把这个自重往吊臂运动的反方向移。双手前平举时,手的重力矩对躯体有一个向前的倾覆作用,外观躯干纹丝不动,内里腰脊后撑后努暗暗用力以对抗倾覆,“内动不令人知”。这两者的现象和道理一样。踢腿分腿等式子都是类似的情况,手动脚动躯干不动。看似身体一部不动的式子还有许多。一部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可以有明显的反方向运动,以取重力矩平衡之效,这是机体的代偿机制。也可以不必明显反方向运动,只做反方向微动或不动,躯干暗暗有力抵消倾覆作用,起势时的腰脊后撑后努就是这种情况。不管外观腰脊有没有动作,只要手脚运动必会引起重心变化,引起重力矩变化,腰脊都同步运动“一动无有不动”,发挥代偿作用,抗衡倾覆,这个过程可能是外观可见,可能“内动不令人知”。身体某部外观不动,并不等于真的没动。

在手表现为诸如穿、挑、靠等时,手不能单兵突进,如果单兵突进就会出现身手脱节,身体跟不上手,躯干等部动慢了。在快练太极拳的时候,如果过于浮躁,上式还未做足做充分时某些部位已经在做下式,会出现散乱的感觉,这是某些部位动早了。耸肩、抬肘、弓腰、驼背、挺胯、撅屁股等,是这些部位过分凸出动多了。每动都要“一动无有不动”,身体相关联部位要同步启动;都要“一静无有不静”,身体相关联部位要同步停止。不管是快练还是慢练,动作对不对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顺遂。不要纠结,不要关注,不要刻意先与后、内与外、梢与根,感觉顺遂舒服就练对了,舒服为万法之宗。有先有后、有领有随、有梢有根,是因为还没有做到“顺遂”,还没有做到“一动无有不动”。

猜你喜欢

躯干太极拳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我de身体
游泳教学中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