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实施困境与现实路径

2022-11-08李美华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育少先队员少先队

张 崇 李美华,2

(1. 青海师范大学 2. 青海师范大学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0)

一、少先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指由成人指导的,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并具有特定目标、共同活动和组织规范的一种群众组织。少先队活动作为劳动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将“五爱教育”彻底落实。少先队员在劳动中学习、创造和立志,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少先队员政治启蒙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少先队和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将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含义定义为:指以6—14周岁的少年儿童为教育对象,依托少先队组织,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少年儿童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体力锻炼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培养少年儿童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其特点体现为活动的丰富性、实践性、集体性和真实情境性。

(一)少先队劳动教育有利于促成立德树人的实现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与德育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最终目的都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即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这些精神和品性是构成道德健康的必要因素。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韧性、毅力、团结合作能力、互帮互助等精神会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得以塑造和提升,而这些品质是学生个人品德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最基本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贯穿于道德教育过程,两者相互发展、相互促进。“道德在劳动中产生,也在劳动演化中发展,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本同源”,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德育,在德育中融合劳动教育,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课题。

(二)少先队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少年儿童组织认同

在我国,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特指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和态度的一致性。少先队的组织文化不断浸润少先队员的思想和情感,个体逐渐吸收组织文化,最终体现为个体对组织在认知相似性、情感依赖性和行为一贯性上的加强。少年儿童组织认同需要不断地培养和强化,最主要的途径是依托于少先队活动,逐步形成组织认同的知、情、行三位一体结构。少先队劳动教育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之一,其丰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少先队组织成员对活动的参与,提高劳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少先队组织成员对活动目标、理念的认识;少先队劳动教育的集体性特征能够促进少先队组织成员间的沟通与互动、交往与合作,在集体活动中影响个体,个体交往中促进集体凝聚力,从而增强少先队组织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真实情境性能够促进少先队组织成员的知识转化,“劳力”与“劳心”相结合,使少先队组织成员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并逐渐内化,增强少先队组织成员的行为一贯性。

(三)少先队劳动教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发表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少先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其根本任务中规定了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因而依托少先队组织能够纠正目前存在的劳动价值观畸形化、功利化的现象,规范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

二、当前少先队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困境

(一)劳育观念偏颇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准确把握劳动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的劳动教育正面临价值观念畸形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窘境。在“应试化”“选拔化”的教育背景之下,多数学校、家长更注重对孩子进行“脑力劳动”的锻炼和培养,而忽视了“体力劳动”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体脑分工”的教育模式将造就一批只有学历而没有学力的“考试机器”。此外,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使劳动教育真正的育人价值丧失。一些学校将劳动教育的评价制度量化,设置各种等级评分、排名项目,学生只关注最后的“劳动成绩”,而不关注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在劳动评价量化影响下,学生往往会“物化”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功利化的劳动结果。劳动实践的体验被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取代,学生的“真实情境”体验被剥夺,非理性因素发展被忽视,劳动作为连接生活和实践的关系的纽带被割裂,陶行知先生的“劳心劳力,亦知亦行”的教育理想将难以实现。

(二)专职人员缺乏

少先队专职人员一般指的是专门从事少先队指导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一职通常由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兼任。许多兼职辅导员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局限,对少先队活动的专业理论以及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都缺乏认识,并且在多重任务缠身的情况之下,很多少先队辅导员会把学科任务和教学任务放在首位,忽视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忽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意义。在专职人员缺失的情况下实施少先队劳动教育,势必会影响少先队活动的科学开展。因专职人员缺乏而引发的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劳育方法不甚科学、劳育价值得不到发挥、活动方式缺乏创新等系列问题将无法有效解决。

(三)活动主体弱化

少先队活动课程需要通过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来进行。少先队自主教育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理想的劳动教育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能够被肯定、行为实践能够得到尊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有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在具体的少先队劳动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偏小以及家长溺爱等原因,家长或“社会力量”夺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权利,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劳动实践活动由家长取代或被商店里的“劳动产品”所代替。学生不仅体验不到劳动创作带给自身的成就感、幸福感,而且易导致形成不尊重劳动的意识和“物化”劳动的观念。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将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参与度降低、劳动意识淡化和劳动能力弱化。少年儿童没有在劳动中获得自主性成长,体验不到自我劳动的光荣感和价值,丧失了少先队劳动教育中的自主教育的意义。

(四)活动内容窄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中规定的劳动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四个方面。但在访谈中发现目前劳动教育的实施仅体现于学校劳动中,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劳动以及社会公益劳动很少开展。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有劳动无教育”或“有教育无劳动”。目前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领。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仍停留于劳动知识的讲授,没有真实的劳动实践。自我服务劳动因家长过度关爱孩子而使得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契机丧失,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场景转化为应付学校作业的“照片”,劳动沦为一种“摆拍”形式,社会公益活动局限于特殊节假日。

(五)评价方法量化

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是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对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虽然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出现有关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探索,但是在怎么评价少先队劳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始终偏向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发展所需的情感、态度、品质、素养等内隐要素。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少先队劳动教育中,即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而非劳动过程中身心方面的体验。评价方式往往以等级评定或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劳动教育的价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更关注劳动成果的多少和劳动成绩的排名而忽视了劳动意志、劳动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造成劳动知、情、行之间关系的分离。

三、少先队劳动教育活动的现实路径

(一)转变劳育观念、复归育人价值

“重智育轻劳育”的观念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少先队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积极的、正向的育人活动,应该贯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过程。首先,少先队劳动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尊重每一种职业的劳动者。其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将有助于开发智力。再次,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劳动健体功能。最后,劳动实践能够起到美化学生心灵、润泽学生灵魂的作用。

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力量来支持。① 学校方面:在课程表中增加劳动课程,提升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育人地位,结合当地特色或校园文化开发独特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并制订劳动教育制度确保劳动教育保质保量开展;② 家庭方面:配合学校劳动教育,保证劳动教育的一致性,发挥“1+1>2”的作用,努力发掘家庭中的劳育机会,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争取让自己成为孩子劳动学习的榜样;③ 社区方面:创设良好的劳动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培植孩子的劳动精神,可以经常进行生产生活劳动知识宣讲,并组织少先队员参与社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只有正视少先队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更新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劳育观念,才能使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站稳脚跟,实现新时代的“五育并举”。

(二)加强少先队劳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优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结构,补充少先队活动课的专职人才。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① 利用高校阵地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专业或在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专业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增强少先队辅导员储备人才的劳动理论素养与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教育专门性人才,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有力推动者;② 政府、社会、学校要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路径,丰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内容,将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加入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课程中,并且要设置相应的考核方式,强化劳动素质;③ 鼓励教师或少先队辅导员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及相关的学术会议,与时代前沿接轨,更新自身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劳动素养;④ 激发教师劳育活力,把劳育作为职称评选、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⑤ 联动其他学校,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机制,共同研发劳动教育品牌活动。

(三)立足少先队主体的劳动教育

少先队的最大特点是集体性和自主性。在少先队劳动教育中要注意借助于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来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首先,少先队劳动教育是基于少先队这一特殊的组织而开展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因此必须发挥少先队组织所具备的功能——集体性教育,在劳动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的集体合作意识,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劳动精神传达给少先队员,培养少先队员积极的、高尚的劳动态度,激发少先队员创造性、创新性的劳动潜质,树立其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最终促其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劳动者。其次,在少先队劳动教育中,要始终把少先队员立于主体地位,鼓励少先队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思考和创造,锻炼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发挥少先队集体价值和少先队员个人价值,促进少先队主体作用和少先队员主体作用的双重实现。

(四)丰富劳育内容,整合环境资源

在少先队劳动教育中,日常生活劳动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生活劳动,如打扫卫生、做简单的家务等;生产劳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种植蔬菜、花草,农村地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少先队在农活时节体验农业生产劳动,通过真实劳动情境的体验来增强少先队员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服务性劳动方面,可以利用国际劳动节或学雷锋纪念日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志愿性、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并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要整合多方资源,坚持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劳育体系,多方位、多领域、多角度为劳动教育提供育人基地。例如,学校组织少先队员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校园为阵地积极开展自主建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老师可以开发校本劳动课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创设“课程劳育”体系;社区利用劳动育人实践基地,以少先队组织为单位进行实地参观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情感;家长要合理开发家庭中的劳动机会,引导孩子自觉在家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好家庭阵地的价值。

(五)构建全程、动态、多元的劳育评价体系

为提高少先队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劳动教育评价指向于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必须贯穿学生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劳动过程中学生劳动认知、劳动精神、劳动能力的发展,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其次,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特点决定了实践须在人的主观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因而劳动教育评价必须保护和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动态性评价管理来衡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行为参与与实际获得、激发学生的劳动创造性。最后,注重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以及其他基地,少先队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也必须包括少先队队员自身、同伴、辅导员、家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只有从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客观地对少先队队员的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以及劳动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育少先队员少先队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永远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