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2-11-08本刊通讯员心海

电脑迷 2022年7期
关键词:溶解氧淡水鱼水温

本刊通讯员 心海

1 池塘淡水鱼饲养管理

池塘淡水鱼的饲养管理较为复杂,不但牵涉到水源质量、饲料、气候问题,还牵涉到淡水鱼的活动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池塘养殖淡水鱼,对养殖户的要求较高,需要养殖户具备丰富的养鱼经验,并且心思细腻、观察力强,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能够清楚了解以及掌控池塘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稳产高产。

保证每一个池塘都有独立的养殖档案,该档案也可以作为情况分析和工作检查的原始档案,为接下来的生产计划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案。

饲养员最为基本的日常工作就是巡塘,每天早、中、晚应该各进行一次巡塘。早晨巡塘的主要工作是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有无鱼死亡。中午巡塘首要任务是投饲施肥,其次就是检查鱼吃食和活动的情况。晚上巡塘需要查看是否有残剩饲料,出现饲料剩余情况时,应该查看当日饲料投喂量并且在第二天对投放量进行调整。夏季天气状况变化多端的时候,如果出现浮头的现象,需要根据天气、水质等采取相应的措施。

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饲料品类繁多,可以投喂豆渣、豆饼、花生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糖糟、酒糟以及少量蚕蛹粉、鱼粉等。保证每周对投食场和搭配饲料的工作台进行一次全面清扫,同时,每半个月要对投食场和搭配饲料的工作台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可以选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

饲养员需要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了解鱼群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疾病,这样一来可以做到对池塘和鱼群有更详细的了解,对未来的渔业规划也能采取相应措施。

生长旺季鱼类饲养管理要点:

饲料投喂。夏季来临之际,水产动物的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这是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针对不同的水产品要投喂不同的食料,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均衡、物美价廉的饲料,保证所养殖的不同品种的水产品都能够吃足、吃匀、吃好,健康快速生长。

调节水质。不同品种的水产动物对水质的要求和最适宜生存条件都不相同,水质如果满足要求,水产动物就可以顺利生长发育。溶解氧不得低于每升3 毫克,氢离子浓度指数(pH 值)应该保持在6.5 ~8.5 之间,氨的浓度保持在每升0.02 毫克以下,硫化氢浓度应该严格控制在每升0.1 毫克以下,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每升0.2 毫克以下。

调节水质的主要方法有几种,如使用水质改良剂、正确使用增氧机、调节控制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如蟹池中的种草、投螺等),向养殖水体中补充有益菌以及定期合理加水、换水。

加强管理。经常巡塘是饲养员必不可少的步骤,巡塘的时候首先需要观察水产动物的进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活动情况和蜕壳情况等,如果巡塘时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对策,避免更大的损失。其次是根据池塘水温、天气状况、水产动物进食状况、池塘环境等因素来决定投放饲料的质量。再次是防止老鼠、鸟类等敌害生物危害水产动物。最后要做好防逃、防旱、防汛、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2 淡水鱼养殖水温变化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淡水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淡水鱼养殖是必不可少的。

2.1 水温变化规律

影响当日平均水温最大的因子是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水温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

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 ~2米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2.2 鱼类生长需要合适水温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

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有鲤鱼、鲢鱼、鳙鱼、鲫鱼,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 ~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上下浮动不超过4℃,产卵适宜水温18 ~30℃,最适温度为25℃,上下浮动不超过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速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

在不同生长阶段,淡水鱼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南方水温高,饲料营养丰富全面,淡水鱼生长周期较长,所以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种群,但由于珠江水温高,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相对来说长江种群优于珠江种群,而珠江种群优于黑龙江种群。

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2.3 夏季水温高会引发出血病

水温对水体中溶解氧、pH及氨态氮等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溶量均与水温有关,夏季水温升高,鱼类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由于浮游生物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水中溶解氧也随之发生变化,晴天含氧量高于阴天,白天含氧量高于夜晚,晴天下午含氧量最高,黎明前含氧量最低,当水中溶解氧量低至每升0.3毫克,鱼类即开始死亡。因此,夏季应特别注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采用增氧设备增氧,使水中溶解氧量保持在每升4毫克左右。

另外,水温还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中植物及浮游生物生长,而水中pH 变化主要由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引起,白天植物及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大于鱼类等生物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度,pH值上升;晚间光合作用停止,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pH值随之下降。

含氮有机物分解,水生生物(包括鱼类)代谢以及反硝化细菌还原可以产生水中氨态氮,水中氨态氮含量与pH及水温呈正相关关系,氨易溶于水,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因此,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饲料喂养次数以及换水等方法,对水中的氨态氮加以控制。

水温对鱼类感染疾病的影响:夏季由于水温高,水质较肥,水中病原体大量繁殖,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池水负载量大,可能会降低鱼类本身抗病能力,使其干扰病原菌。

进入高温季节后,淡水鱼类容易出现暴发性出血病,这种病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当水温长期在28℃以上时最易暴发流行,感染早期,鱼体表面各器官均出现轻度出血,严重感染时,鱼体表面严重充血。因此,必须做好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物消毒、换水保持水体清洁,降低养殖密度,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或适当减少饲料投喂,使用增氧机及时降低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

综上所述,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投饵、施肥多,最易导致水质变坏;同时水温高,寄生虫与致病菌大量滋生,易引起淡水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夏季淡水鱼养殖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水质状况的检测以及鱼类疾病的监控等,是实现夏季淡水鱼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K

猜你喜欢

溶解氧淡水鱼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奶茶泡茶水温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运用手持技术测定“蓝瓶子”实验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鱼能否在水以外的液体中生存
探究养殖技术改进对淡水鱼肉品质的影响
高温抬升淡水鱼价格 国庆节后涨情可能缓解
日产轩逸行驶时水温高
淡水鱼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环境条件对上海蕴藻浜水体沉积物Ni释放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