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科学养鱼技术
2022-11-08本刊通讯员宵魈
本刊通讯员 宵魈
1 养鱼池塘的标准
池塘养鱼的两大关键就是池塘环境和池水的质量。
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选择品质比较高的水源,这样池塘水源品质就得到了保证而且水量较为充足,池塘附近还要有无污染且水源有保障的河流、水库等。
要选择在饲料的投喂与供给方面都较为便利的池塘,尽量选择靠近大路、用电安全方便且便于车辆运输通行的池塘。
池塘所处的位置要具备一定的抗涝、抗旱的能力,雨季排水和旱季注水都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池塘的形状按照长方形5∶3的比例来设计,要按照东西走向建设,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池塘堤坝对阳光的遮挡,让池塘受日照时间变得更长,提高池水的温度,从而为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另一方面,这样设计,夏季刮风的时候,池塘的水面因风吹而波动更大,更加有利于池水中氧气含量的提高,并且方便养殖户拉网等操作。
2 选择和放养
鱼苗的质量直接影响鱼苗成熟后的质量和产量,在投放之前必须要做好鱼苗的筛选,挑选适宜的鱼苗种类,保证鱼苗质量可以满足放养需求。
选择生长速度快、饲养难度低、风险规模小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鱼种。对于我国来说,传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和鲤鱼都是常见的池塘养殖品种。
确定鱼苗的饲养密度。根据需要投放鱼苗的种类和池塘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最合适的投放数量。鱼种投放密度越高,产量就越大。
正确选择放养时机。池塘环境直接影响鱼群生长。
放养前将鱼苗喂至饱腹状态。投放鱼苗前应投喂蛋黄且使鱼苗饱食后下塘,目的是加强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提高鱼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放养鱼苗前也要关注水温情况,最好在水温较低时投放鱼苗,这样可以有效限制鱼的活动且更加方便捕捞,同时还可以降低捕捞时鱼体受损程度,有效提高放养鱼苗的成活率。
鱼苗的放养时机也有一定讲究,放养的时间越早,那么鱼苗进食的时间越长,相当于在无形中增加了鱼苗的生长时间。
3 饲料投放与施肥
如果只是依赖池塘原本有的食料来喂养鱼群,这一方式是很难达到放养的要求的,须使用人工干预方法来保障小鱼苗正常生长与发育。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鱼塘施肥。池水中往往有多种附着藻类和浮游生物,这是池塘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组成,同样也是养殖鱼类的重要食料。如果光照、营养成分和池中温度合适,这些藻类生物和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生长,成为池塘中食物链较为有保障的基础营养物质。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养殖户总结出一种“四定”喂鱼法即“定时、定量、定位、定质”。
定时:投放饲料时间固定,有利于鱼群养成定时进食的习惯。
定量:投放饲料的数量稳定,避免发生大幅度变化。
定位:池塘中有固定饲料投放点,做到定点投放。
定质:保证鱼饲料质量。
“四定”喂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作用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养殖户借鉴学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