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先锋:“桃二代”返乡助农

2022-11-08魏星

电脑迷 2022年7期
关键词:嘉善县嘉善黄桃

本刊记者 魏星

人物简介

徐先锋,中共党员,1985年3月出生,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街道三里桥村党委书记、嘉善县九熊黄桃专业协会秘书长、嘉善县乾贸黄桃专业合作社秘书长。

青壮年人口加速外流,人去屋空、田园荒芜、村庄萧条,农村成为“回不去的故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已然成为大部分农村面临的困局。然而,有这么一个村,年轻人的选择发生逆转。

离城返乡子承父业

他叫徐先锋,18 岁考上大学,22 岁毕业之后留在杭州工作。在杭州的6 年里,他始终认为自己就像浪里的小帆船随处漂荡,没有方向更没有归期。直到生活的小帆船漂到了2012年,在偶然间看到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的一系列提案,这让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忙碌了大半辈子种植的桃园,更让他想起了农村的乡亲父老种了一辈子的桃子还没有好的销路和公平的价格。

父亲徐秋永在村里第一个带头种了28 亩黄桃。种桃辛苦,靠天吃饭,碰上刮风下雨,“桃子有的在河底,有的在沟底。”即使碰上“大年”,桃农也常常丰产不丰收。徐先锋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8月,父亲把桃子一担一担挑到一公里外的船上,凌晨开着挂桨船,“突突突”一路开到嘉善商城,再一担一担挑进去批发。一个人一天挑75 00 千克,连续二十来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每千克桃子只能卖6 毛钱。每每想到年迈的父母,他总是睡不着觉,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2013 年他终于放弃了在杭州的打拼,回到了家乡。

成立品牌精细管理

近年来,三里桥村的变化日新月异。畜禽养殖业减量提质,村里拆光了违建的猪棚、鸭棚,成为嘉善第一个“无猪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组合拳”的实施,让村庄脱胎换骨。

为了打开家乡桃园的销路,徐先锋组建了嘉善县第一个黄桃专业协会,成立了乾贸黄桃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九熊”黄桃品牌,前后一共组织90 多名种植户统一采摘、包装、销售。不断邀请专家一起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定期培训会员。从此三里桥村的黄桃有了自己的招牌。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合作社种植的黄桃果实肥大、果肉橙黄、肉质细韧、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当地农户收获了比周边地区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确保黄桃优质、绿色、健康、安全,合作社还特地制订了一整套施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要求和黄桃的生育特点,分别进行施肥。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制作了一张黄桃操作技术标准图,分别规定了黄桃在休眠期、萌芽期、开花结果期等不同生长期的栽培技术要点、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让农民易学易懂,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提销增富搭上电商快车

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黄桃种植实现了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黄桃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当时正值电商爆发的风口之年,此前徐先锋并没有任何电商经验,凡事都是自己琢磨自己研究,尝试着开了第一家“九熊”黄桃淘宝店,并结合黄桃这个特色产业,打造了电商基地。当时三里桥村也成为了嘉善县首批淘宝村。通过打造农村电商产业模式,鼓励青年回乡创业,现在家家户户都“淘宝”,不仅仅是卖黄桃,还销售各种苗木和衍生品,都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多年来,徐先锋不断探索尝试,以合作社、协会为创业平台,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拓宽电商销售渠道。“未来,我们还将充分挖掘嘉善的黄桃文化,将黄桃产业做强做大。”他说。

“千亩桃林花成海,水清天蓝胜桃源。”现在的三里桥,看得见天,望得见水,承得了梦想,记得住乡愁,已然就是徐先锋理想中的模样。K

猜你喜欢

嘉善县嘉善黄桃
嘉善:江南明眸善睐的眼睛
奋斗的“新生代农民工”
炎陵黄桃促增收
县域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
桃之夭夭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
炎陵黄桃香飘万里
聚焦浙江省嘉善县“善的教育”
嘉善县首次邀请新居民旁听人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