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促进毕节市肉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08张贵强

新农民 2022年20期
关键词:毕节市生猪养殖

仇 弦,张贵强

(毕节市畜牧站,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毕节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降雨量较为充沛,畜牧养殖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贵州省畜牧大区。畜牧业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而毕节的畜牧业又以生猪产业为主,截至2021年底,全市生猪存栏355.94万头、同比增长45.8%,出栏402.12万头、同比增长18.71%.猪肉产量38.73万吨,约占肉类总产量的84.6%,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二。肉猪规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养猪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商品猪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屠宰率高、免疫力强等特性,能更好地提高生猪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政府的重视

毕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工作,强调毕节市生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促进毕节市生猪生产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是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提高我市的生猪产业水平,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将生猪产业发展与“菜篮子”工程相结合。首先,我市生猪产业遵照“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以“稳定”为主旋律,加快形成了布局合理、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生猪产业品种培育、新品种引进、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补强产业链,提高我市生猪的产能,逐步形成产业聚集、生产高效、产品安全、链条完整、保供有力、增收显著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助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至今发生在我市及周边省市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毕节市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为强力恢复全市生猪的高速发展,毕节市党政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组长的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相继出台了《生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生猪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指导毕节市生猪产业发展。自2020年以来,毕节市千方百计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全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提升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在农村散养量下降的情况下,确保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2 举措

为促进我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猪养殖现代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依托越秀集团、温氏集团、正大集团等养殖企业,引入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采取“公司+规模养殖场”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寄养、代养、三变”等模式,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以智慧牧场建设为手段,全产业链打造肉猪生态养殖业,为把毕节打造成贵州猪肉稳定供应核心区做好内功、打好基础。

近年来,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积极利用扶贫资金发展生猪养殖,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在有关乡镇建立了一批以原贫困户为主体的养殖小区(场)、合作社,2020年我市已实现整体脱贫的宏伟目标,为全力做好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市重视脱贫攻坚阶段作出重大贡献的生猪养殖场、合作社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工作,把他们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育,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目前我市乃至全国非洲猪瘟疫情下猪肉价格波动大,原贫困户为主体的养殖小区(场)、合作社,由于受规模、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把提高养猪产业内涵即在管理水平、疫病防控、经济、社会效益等作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场一策”,抓紧实施有关养猪场(合作社)标准化改造和技术培训工作,在严防非瘟疫情满足养殖条件后尽快复产、满产。指导结合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集体与大型企业开展代养合作,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模式,逐步建立滚动发展机制,形成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增加村集体、原贫困户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养殖户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实际出发,各县(市、区)业务部门把对该类养猪场(合作社)的养殖技术培训纳入主要业务工作,建立有关养猪场(合作社)的生猪户口制,逐场逐户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控,从疫病防控、饲养技术提高入手,督促指导养殖、屠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开展,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抓好生产环节生物防控,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巩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养猪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非洲猪瘟疫情下养猪行业易产生过山车似的变化,要求各级业务部门做好风险防控的相关预案,从疫病防控、配套技术、资金监管、市场预判等方面着手,强化抗风险能力,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制定工作计划对全市相关养猪场(合作社)生产情况开展摸排、检查, 结合我市各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际及下步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在生猪生产发展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引导养殖农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给农民群众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达到产业致富的目标。

目前,毕节市生猪重点建设项均已全面开工,七星关区汇兴公司项目、大方县马干山市牧垦场项目建成投产。金海湖新区岔河镇项目、纳雍县新房乡项目、七星关区小吉场镇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赫章县珠市乡项目、大方县兴隆乡项目、饲料厂项目、屠宰场等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对全市养殖规模500头以上养殖场(户)采取不同的补贴方案予以全面资金扶持:凡利用闲置圈舍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并在省内销售的猪场,给予每头50元临时性补助,并将新建、改扩建猪场的建设资金纳入支持范围。对年出栏规模在5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并购买了政策性保险的能繁母猪,每头补贴200元。市县两级共整合资金2.5亿元投入生猪生产。多部门协作联动,通过与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重新规范划定了“禁养区”,扩大了生猪养殖可用地范围。

近年来,毕节市把生猪养殖作为十二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狠抓四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生猪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一是抓谋划,落实发展目标。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生猪工作专班,结合不同时期全市生猪生产实际,对生猪生产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谋划下步生猪生产方案,确保市民猪肉“菜篮子”不脱销、不断档。对有关业务部门和重点养殖场根据“任务不变、标准不降、措施不减、考核不松”原则,继续强力推进生猪复产,巩固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二是抓龙头带动作用,我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培育,坚持效益优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引进温氏、越秀、新希望、正大等养殖龙头企业在毕节市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生猪产业模式,引导生猪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目前,毕节市5个省级重点项目均全面开工,进度较快的越秀集团汇兴公司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和毕节新六农牧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已基本完工,其余项目稳步推进中。

三是抓落实保障有关资金到位。认真落实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环评、保险等优惠政策,市级财政拿出3000多万元作为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市级、县级72%、25%形式补贴符合条件能繁母猪22万头,促进生猪产能恢复。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加大可乐猪等地方特色猪产业化开发。以赫章仁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纳雍康泰达牧业公司、赫章金宝可乐猪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优农谷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等公司为主体,在全市推动优良地方猪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坚持“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生态品牌,做健康产业”的战略构想,将产业发展与群众需求相结合,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带动贫困户及扶贫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不但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越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乐猪新品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畜产品”称号,系列产品远销广州、重庆、浙江等省,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扩大增收途径。

五是抓好管理,强化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根据农业农村部《防控措施指引》和《应急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养殖经营者主体“三个责任”。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人员、经费和物资三位。坚持内防外堵,规范生猪调入、饲养、繁殖、屠宰、销售、调出等生产环节防疫监督,坚持外防输入、内强消毒监控策略,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快速处置。建立完善疫情举报核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和隔山开证等行为,防止非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集中查办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曝光,形成执法震慑。

新形势下,非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压力依然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安全、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是我们工作重点。

当前,由于毕节生猪分散养殖比重较大,规模养殖还需进一步提高,千家万户养猪形态设施、设备落后,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防范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稳产保供压力仍然存在。毕节市紧紧围绕“立足当前恢复产能、着眼长远转型升级”目标,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一百万产能的布局。为进一步形成全产业链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2021年底我市生猪存栏355.9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67万头)、出栏402.12万头。生猪生产恢复接近常年水平,为全省生猪稳定供给提供强力保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21年,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按照“优良品种出成效”“特色品种走高端”的思路,走“育繁推一体化”的路径。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种猪良种化、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品绿色化、品牌化等方面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根据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情况,设定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的最低保有量,加强监测预警、调控,实现我市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未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毕节市生猪养殖业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畜牧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毕节市生猪养殖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