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有声APP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辅助作用研究

2022-11-07李家凤袁莉王惠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辅助作用红色文化

李家凤 袁莉 王惠敏

摘要:文章通过对有声APP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有声APP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缺乏内生动力,传播内容鲜有连续的红色文化专题且更新迟缓,缺少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传播方式缺少互动等,达不到应有的红色文化教育效果。文章以大学生创新项目“鸿儒听书”的行动研究为例,通过设计,在喜马拉雅和知乎两个移动有声APP上创作“鸿儒听书”共两个专辑12个节目作品,得出有声APP具有解放双眼、节约时间,选择多元、激发兴趣,组合自由、传播广泛等传播红色文化的可行性;总结出有声APP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势在于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公益性免费、便于用户推广等方面;最后提出开发软件、社群运营和资源优化等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有声APP;红色文化;辅助作用;大学生创新项目;“鸿儒听书”

中图分类号:G230.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8-0023-03

红色文化富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内涵既深刻又严肃,其外在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如电影、故事、遗物、历史遗址等。其中红色文化故事为大众喜闻乐见,它通俗易懂,听起来入耳又入心,是保存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讲好红色故事,利用好红色文化普及红色教育,是保持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抓手。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国家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思政建设政策,要求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期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负面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等不良心理,更有个别崇洋媚外者,夸大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响应思政建设的号召,将传播红色文化作为思政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大力宣传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深化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可以落实主流思想的宣传和意识形态教育。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现状的论文有71篇,其中关于新媒体的论文有6篇,关于网络传播的有5篇。研究者发现,2018年的有声读物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增速达22.1%,与移动视频和移动阅读行业相比较,增速较快。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年有声阅读用户规模达3.85亿人次,到2020年已达到82.1亿元的市场规模和5.62亿人次的用户规模[1]。有声读物作为媒介新物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改变了其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同时,也不断接受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研究者还发现红色文化的传播缺乏内生动力,传播者分散,传播内容更新迟缓,传播途径单一,传播方式缺少互动,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面临很大挑战。而现有的有声读物多用于少儿、成年人养生休闲等大众文化领域,较少涉及专门的红色文化传播,因此有声APP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外,英国媒体社会学家约翰·汤普森早在2010年就提出,“出版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潜在的革命:一场过程中的革命,而非产品的革命”[2]。最终的产品可能看起来完全一样,但生产过程却截然不同。但数字有声读物出人意料的繁荣肯定也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阶段的一次革命,而不局限于汤普森所说的数字化尾端过程的一次革命。目前美国仍是最大的有声书市场,其2018年的总销售额为10亿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25%[3]。国外有声读物的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都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良性循环状态。

综上所述,有声读物在面临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受媒介生态环境影响和塑造,探索媒介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管理系统可以揭示人类传播活动与媒介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优化、创新并恰当地加以利用。

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通过梳理有声读物的媒介物种属性、市场潜力和竞争力,以此将有声读物视为媒介群落的支撑点,继而考察有声读物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辅助功能。

二、有声APP辅助红色文化传播的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多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所以,有助于缓解人们身心压力且能够跟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步伐,让人能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理念与设计,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为此,团队申请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鸿儒听书”,通过一年的尝试探索、调整行动、再尝试探索,先后在喜马拉雅和知乎两个移动有声APP上创作了“鸿儒听书”两个专辑12个节目的作品,得出有声APP具有以下传播红色文化的可行性因素。

(一)解放双眼,节约时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图书阅读量逐渐下降,对于红色文化更是关注得少之又少。有声APP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有声APP收听红色故事,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汲取知识的目的。同时,某眼科专家研究表示手机阅读对人的视力有极大的影响,使用手机1小时眼睛就会有不适的感觉[2]。为了保护人们的眼睛,有声APP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节约了时间又解放了人们的双眼。比如《和儿子一起“听书”的日子》的作者和家人仅仅利用每天吃饭的时间,在8年的时间内一集一集地“听”了34部小说[4]。

(二)选择多元,激发兴趣

了解红色文化的主流方式是阅读书籍、参观革命老区等,翻开一篇红色文章或一本红色书籍,里面多是大篇幅的文字,读者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业余时间很零碎,更倾向于阅读“微”文章,或倾听“微”声音,达到快速完成阅读和学习的任务。

有声APP的开发为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新途径。有声APP采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模块,声情并茂地传播红色文化,让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大学生创新项目“鸿儒听书”,采用专题模块,有“人物”“诗歌朗诵”等专题,听众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听众还可以享受不同声音带来的听觉盛宴,激发听众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同时有声APP的作品下方还设有评论区,供听众抒发感想,与主播互动。和听众互动有利于主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作品,提升作品质量,提高听众的满意度,而听众则会因为主播的关注、回复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欲望。

(三)组合自由,传播广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这里所指的传播范围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如关注度高、受众面广、互动积极。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实践证明,借助有声APP辅助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选择一个人们信任、喜欢的APP至关重要。以喜马拉雅APP为例,喜马拉雅有内容广泛化、垂直化,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求,注重PGC与UGC,内容丰富优质的优势,同时为传播者提供了服务较全面的平台,作品可配图片、文字、视频等,基于上述双重优势可以选择它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APP。在满足了用户信任的基础上,再提供高质量且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那么听众数量定会进一步上升,打破空间和数据限制。

三、项目发展优势

在详细阐述了有声APP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辅助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再发挥有声APP具备的独特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借助学生团体公益性来传播红色文化并组织多样化活动来增强自身优势。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线上产品,“鸿儒听书”每周制作1篇有声作品,可以推送到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各类平台和板块,为读者分析和讲解热点问题,辅助主流媒体传播红色思想。另外,“鸿儒听书”项目通过定期开展线下读书会,既可以引发思想碰撞,又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一步团结同辈群体。

这种推广方法,以线下的方式聚集更多的学生,对于产品开发的初衷——传播红色文化来说有积极意义。再者,线下和线上相辅相成,也能够增强用户黏性,提高产品的推广力度。

(二)公益免费

目前国内听书软件大多采用会员制,如喜马拉雅用户要通过购买喜马拉雅VIP会员才能免费收听带“VIP”标识的会员畅听专辑,且在收听过程中可以去除包括无声音广告、部分广播电台的电台广告及主播在节目播放中的口播广告在内的所有声音贴片广告[5]。而“鸿儒听书”属于公益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听书软件,是非营利性的,在听读的过程中不会添加任何广告,同时也没有类似抖音、快手、直播那样的打赏模式,只是单纯地以宣传红色文化为目的。软件的运营方依托学生团队,由学生自发运营、设计、创新,既减少了开支,又具有知识优势、活力优势、创新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三)用户推广

“鸿儒听书”线上营销渠道主要有喜马拉雅APP、微信公众号、知乎,线下渠道主要有“鸿儒听书”读书会。线上和线下渠道通过大数据、同辈群进行联结。线上朋友圈、有声软件等的宣传以及线下口耳相传,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鸿儒听书”未来的宣传不会过分依赖广告,主要的宣传策略是用户裂变策略,通过对“鸿儒听书”读者分享新用户,实现用户数量的裂变[6]。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内容品质过硬且受大众欢迎。其所传播的大部分红色故事、红色诗歌都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未来发展策略

由于受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红色文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力,本项目必须拟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该项目会建构自身的软件平台,借助社群运营、优化资源的优势,在未来红色文化市场中实现进一步发展。

(一)软件保障

未来移动有声APP的开发和使用,对于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鸿儒听书”可以尝试借助微信、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引流宣传,完成用户积累。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融合化,必然会面临需要选择更优质途径的问题,还会遇到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一个固定的、可信任的软件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因此开发新的APP是“鸿儒听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开发自己的APP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又能够更好地开发多元的创新性产品,并对其专题内容进行分类,这不仅有利于细分用户群,也为用户获取所需信息提供了便利。

“鸿儒听书”是O2O模式线上部分的重中之重,“鸿儒听书”APP+线下读书会是现阶段所构想的发展体系,而最终目的是希望形成一个独立的APP,吸引更多的人学习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二)社群运营

“鸿儒听书”团队的设想,是以学校所在的江西省上饶市为基础,向周边城市的大学辐射,由大学的学生团队引导,开展读书会,这些以城市命名的各个读书分会将定期举行读书分享活动,自发集中进行线下听书学习、演讲等活动。每个分会都有各自的负责人,负责管理读书会内的一些读书相关事务,大家在学习之余可以参与读书、听书并进行分享,探讨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对一些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大家互相关心、团结互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仅交到了朋友,更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毋庸置疑,这样的深度社群运营对“鸿儒听书”的用户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资源优化

目前该项目的红色文化资源仍局限于红色故事、红色诗歌等方面,内容较为单一、零散,缺乏系统性。面对现存问题,未来将整合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查阅知网,目前红色文化资源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旅游+宣传”模式,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鸿儒听书”是以有声APP为基础,要挑战将实地旅游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有声展示形式。经过团队成员的讨论,决定采用“双场景互动直播”。所谓“双场景互动直播”类似于新闻直播模式,每月随机抽取一部分听众参与互动,由项目成员负责录制,在第一场景进行口头直播互动,然后转至第二现场,第二现场通过联系当地大学生成员为我们现场展示,讲解红色旅游景点,在互动过程中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这种新颖的模式不仅为听众带去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较好地开发和利用了红色文化资源。

五、结语

移动有声APP凭借实用性、便捷性、独特性等优势,以学生群体为基础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该项目运营简单便捷,传播内容也可以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年龄、兴趣爱好等加以筛选,极大地节约了用户时间,再加上专题内容多样,可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且大中小学生群体规模庞大,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该项目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该项目的探析可以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符克议,王禹涔,章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读书社群运营模式实践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炼钢”读书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0):71-72.

[2] 李伟轩.连续使用一小时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视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1):131-132.

[3] 薛邦熠.浅析语音播报APP的优势和不足:以喜马拉雅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9):37-38.

[4] 王惠敏,马法亮.和儿子一起“听书”的日子[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9(1):36-37.

[5] 王海英.图书馆制作和传播有声书侵权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3):49-55.

[6] 高志辉.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满意度研究:以“樊登读书”为例[J].情报科学,2020,38(5):98-105,119.

作者简介 李家凤,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袁莉,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王惠敏,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方法、大学生双创训练指导。

猜你喜欢

辅助作用红色文化
小学体育课堂中合理安排体育游戏的策略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英文歌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