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2022-11-07张晓艳,龚亚萍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时代

张晓艳,龚亚萍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也要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推动大学生把理论认知转化为价值信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构建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多元协同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2)03-0063-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重要职责。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也要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教材。学好用好“社会大课堂”这部教材,引导大学生在观察、体验、感受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知和价值信仰,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学理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阐述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及实践育人的重要价值,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育人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育人理论为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总和层面着手,指出实践是人和外部世界就物质、能力以及信息进行交换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最为直接的存在形式,是人们情感、意志、理智等抽象活动的对象性与具象化的展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实践为人的能力提升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必要前提,人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能动性、意识性及社会历史性。从能动性看,实践是人类自由的、主动的去向外探求世界的活动,“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正是通过实践,人类将主体意识转化为客观现实,实现了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改造,创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从现实性看,人类之所以能够根据头脑中的意愿来改造对象世界,使对象世界成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为我之物,在于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从社会历史性看,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关系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是制约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国共产党实践教育论述为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一贯主张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生产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主要路径和媒介,教育必须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讲实际,不知道实际,老讲书本上的道理怎么成”。[[]]邓小平发展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江泽民鼓励青年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强调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胡锦涛鼓励青年学生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要求高校强化实践育人工作,坚持将理论教育同社会生产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努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及路径,加快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勉励广大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二、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在生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培育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环境越是纷繁复杂,越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领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两个阵地,在课堂上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观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的历史巨变,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发展大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个人发展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7]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我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发展成就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教材。学好用好这部教材需要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际操作和实际运用中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和团队协同中增强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升综合素养。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把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发挥好社会实践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内校外多种课堂共同教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合力,构建起实践育人共同体,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化思政课实践育人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建设科技强国。广大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创新意识的培养来看,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冲破原有思想和观念的束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从创新思维培养来看,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会有不同于学校、不同于课堂的全新体验。在社会空间里,学生从多维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观点,视野会更加宽阔,心态会更加开放,有利于促进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开拓。从创新能力培养来看,大学生在实践中面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认识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及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将知识内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逐渐把理论知识输入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形成创新创造能力。

三、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8]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促进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需要不断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政治性和思想性为引领,以课堂主题活动、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参观调研和网络互动实践为着力点,构建起多向联动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引导新时代青年在真切体验中把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在亲身参与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一)在课堂主题活动中推进思政课课内实践育人

课堂主题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注重以课程内容为导向的实践体验,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演绎为形象的具体表达,既便于组织开展又能够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亲和力和吸引力。在课堂主题活动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实现有内涵的主题、多样化的形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机统一。

1.要坚持内容至上,提升课堂主题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主题的设计是课堂主题实践教学的核心所在,高质量的实践主题需要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注重政治性是由思政课的本质决定的,只有把握住实践主题的政治性,才能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重思想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把握好实践主题的思想性就是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实践主题,以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践主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要坚持形式多样,增强课堂主题实践教学的吸引力。主题活动形式的选择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恰当的实践形式需要结合具体课程特点和学生特征组织实施,把课程的严谨性、思辨性与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独立、勇于表达、热爱探索结合起来,以可感知、可触摸、可體验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注重“理解、体验、感悟”,积极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分享理论感悟、畅谈理想信念”等叙事式、表演式、记录式主题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强调“思考、成长、践行”,积极开展“诵读经典原著、明辨事件真伪、见证时代变迁、奉献伟大梦想”等演讲式、辩论式、倡导式主题活动。具体表现形式上可以是传统的讲述、朗读、演讲,也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制作短视频、微电影和纪录片。

3.要坚持学生主体,突出课堂主题实践教学的参与性。“0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包容,主体意识突出,渴望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由“重视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围绕课堂实践主题将“文献查阅—梳理思路—观点凝练—情境创设—形象表达”等探究体验环节相衔接,促进学生“身体”与“思维”的同时“在场”,实现“学生与主题—主题与实践—实践与认知”的有效联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加深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体验和感受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价值信仰、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在校园社团活动中推进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

校园社团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和校园实践的主要形式,校园社团活动具有覆盖范围广、辐射带动强、参与人员多等鲜明特点,在引领校园风尚、凝聚学生共识、培育价值信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题中应有之义。在校园社团活动中推进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思政方向引领,加强思政课教师对校园社团的指导。思政课教师有着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深刻,对国际国内社会焦点和理论热点理解到位、把握精准。依托校园社团活动推动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遵循,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引领,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引导和政治素养的培育,促进校园社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使两者在育人功效上画出最大同心圆。

2.深化职能部门联动,完善校园社团育人保障机制。校园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都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真切体验的方式开展活动,都能促进大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更深刻认识国情。依托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各职能部门加强交流、深化合作,负责思政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积极与团委、学生处等学生社团主管部门对接,探索依托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活动设计、人员安排、经费统筹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思政课实践育人多部门有效联动机制,打通跨部门合作育人“最后一公里”,营造组织高效、内涵丰富校园社团环境,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社团活动的耦合。

3.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增强校园社团的思政教育性。依托校园社团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于挖掘社团活动的思政元素,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思政社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一要突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积极开展“红色影视赏析、改革故事分享、重大事件探究”等多形式的校园四史学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重大命题。二要突出经典研读,成立“理论之光”“思想力量”“明德力行”等校园社团,在研读经典、交流经典、感悟经典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三要突出时事融合,在“七一”建党日、“十一” 国庆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到来时,积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致敬革命先驱”“歌颂伟大祖国”等主题社团活动,鼓励青年学生自觉感受蕴藏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树立起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

(三)在参观调研中推进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参观调研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构成。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必要延伸,校外参观调研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和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思政课校外参观调研实践教学需要将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完善评价标准和加强交流分享结合起来,为参观调研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1.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是参观调研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联系确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高校所在地区资源,选择确立红色文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典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考察,推动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促进思政课抽象理论教学与直观实践体验高度融合。其次,要建立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服务平台,把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和参观调研实践教学安排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引导学生事先学习了解,增强校外参观调研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后,要积极组织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的教案设计比赛、典型案例分享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氛围。

2.规范校外实践教学流程。科学的校外实践教学流程为校外实践教学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遵循。制定校外实践教学流程,一要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针对教学目标选择相应参观调研地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设计有效调研问题和访谈提纲,为校外参观调研实践教学做好学理上的准备工作。二要设计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按照不同实践主题,选择相应的国情社情观察、焦点问题调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三要规划校外实践教学的交通安全保障,合理安排参观调研路线和安全防范预案,确保校外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四要交流参观调研感受,把教师点评与学生分享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成效。

3、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考核。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健康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首先,要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既注重实践结果的考察,也注重实践过程的评价,确保评价标准的严谨公正与客观公平。其次,要丰富考核评价方式,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以是否具有价值性及创新性综合考量校外实践教学效果。最后,要组织多元主体参与考核评价。校外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开展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相互协同,考核評价也应该由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践单位评价和校内外专家评价共同组成,以多元主体参与促进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四)在网络互动交流中推进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

网络线上体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创新。“00”后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网络世界是他们的“生命共同体”和“精神栖居地”,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主动适应网络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变革,促进实践方式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1.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由抽象灌输向交互体验转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扁平化的,难以形成立体的感受和认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景能够从视觉、听觉多感官多角度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同学们走进一大会址,登上嘉兴南湖红船,重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看见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感受脱贫攻坚的人民情怀,体验乡村振兴的历史剧变,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成就,懂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性,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2.要拓展網络实践方式,优化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资源。网络信息的即时可得和广泛传播为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提供了宽广的信息资源条件。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QQ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影响,推进思政课网络实践方式的革新。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情景实验室和主题网站建设,开设思政课移动实践体验、录播实践体验等新型体验方式,形成以主题网站和情景实验室为主体,多平台、多模式协调互动的立体化、交互式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广覆盖。

3.要搭建数字化育人平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的线上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搭建数字化育人平台促进信息实时更新、动态跟踪和共惠共享,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0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效解决以往传统实践教学中无差异模式化供给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对称问题,提升网络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精准聚焦学生个体特点,根据浏览记录、点评留言、观点陈述等数据信息,梳理学生的价值认知状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进行个性化实践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构筑起学校、家长、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凝聚起最广泛育人合力,推动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7.

[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光明日报,2018-05-03(2).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Value Implication and path choice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ng Xiaoyan, Gong Yapi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o tea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ell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for college students, cast the soul and educate people with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deepen practical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cognition into value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ep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four key points,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in-class and out-of-class, in-school, and out-of-school, on-line and off-line,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时代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