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财会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职业锚理论的应用

2022-11-07黄奕盈彭瑱黄钰婕罗宗铭陶妍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财会学院理论

黄奕盈,彭瑱,黄钰婕,罗宗铭,陶妍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也是影响学生人生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2020年广西人才网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传统管理类职位(包含行政/文职/后勤类、人力资源/人事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人才需求小幅下滑3.99%,而人才供应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8.11%,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增加明显[1]。据数据统计,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909万,其中财务/税务/审计专业占比约10%,稳居各大专业前列[2]。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财会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至关重要。

一、职业锚理论及研究现状

“职业锚”理论是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的有关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的理论。他指出“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在近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着眼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3][4]、问题与对策[5](研究例如注)的调查分析和思考,有学者研究表明,通过应用职业锚理论,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缺陷,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职业品格,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6]。但此类关于将职业锚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研究仍然不足,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型大学的调研,较少涉及独立学院,比如有学者分析了职业锚理论在人文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情况[7]。而涉及独立学院的研究,主要在分析独立学院总体校情、生情的基础上提出应用职业锚的建议[8],缺乏专业针对性,关于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二、职业锚类型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分析

本文选取广西某综合性应用型高校进行调查分析。该校在校生总人数约为13500人,其中财会类学生2744人,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0%。在该校2021届毕业生(约3000人)中,有721名财会类的应届毕业生,占全体应届毕业生的24%以上。由此认定该校具有代表性。同时课题组向该校财会类学生发放了关于职业定位的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615份,其中有效问卷559份,有效率为90.89%。

如图1所示,财会类学生在各职业锚类型上分布显示,稳定型职业锚的学生共155人,占比23%,生活型职业锚的学生共144人,占比23.4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会类学生对“稳定”和“生活”的倾向明显较强,对“管理”和“服务”的倾向较弱。

图1 财会类学生职业锚类型分布图

如图2所示,课题组发现稳定型和生活型职业锚的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只有初中以下学历,通过抽样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父母中务工、务农、个体经营者居多,工作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图2 稳定型和生活型职业锚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情况

此外,课题组还进行了集体访谈,通过受访学生了解到独立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相关讲座、组织校园人才招聘宣讲会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任。

三、调研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从职业锚理论的角度出发,课题组发现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因素对学生职业锚的影响

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观念的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财会类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在满足了对工作安全稳定的需求之后,学生渴望能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寻求个人、家庭和职业三者之间的平衡。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单一,职业锚理论应用不足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较为简单,以集中授课或会议为主,既难以引发学生兴趣,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参与度不高。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无法引起他们对职业锚理论的重视和应用。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运用职业锚能力不强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较少有真正具备相关学科知识或受过系统培训的人员,学校开展的各类培训很难做到长期深入,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加之很多兼职人员仍有其他工作,较少有精力开展职业生涯的工作,指导工作无法做到行之有效,职业锚的指导现状也不乐观。此外,独立学院仍存在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通、缺少深层次合作,以及专业教师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

四、职业锚理论在财会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一)根据职业锚类型,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校应重视财会类学生的职业锚特点,根据学生的职业锚类型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目标。根据调查结果,选择财会类学生分布较为集中的两种职业锚进行分析。

1.对稳定型职业锚财会类学生的指导方式

稳定型职业锚的学生希望未来的职业薪水稳定增长、有良好福利体系以及其他长期的工作保障,他们认同并自觉遵守组织的决定和政策,情感上依附组织,渴望在团队中获得安全感。他们没有好胜心和改革意识,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等。

稳定型的财会类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比较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日常表现,能从学习成绩和所获荣誉上获得很大的安全感。但他们缺乏创造力,做事趋于保守,这些与当前社会对财会类学生的需求相脱节。因此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迎接挑战,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集体活动组织策划、小组任务展示汇报、岗位体验等,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2.对生活型职业锚财会类学生的指导方式

生活型职业锚的学生重视家庭,追求生活的幸福感,在职业上协调和处理好个人、家庭和职业三者的关系。他们认为,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他们宁愿辞职,也不愿从事需要家庭和个人做出牺牲的职业。

因此需引导他们认识到在重视家庭的同时,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提升也同样重要,并让他们提前了解到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达到家庭、个人、职业三者的平衡并非易事。因此,可以鼓励这类学生通过参加校内的各类文体活动,尝试担任一些学生干部职务,学会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二)将职业锚理论贯穿于各教育阶段

在大一阶段,学生对于财会类专业职业前景的认识还很模糊,在课堂上以“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独立学院应从财会类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如开设职业测评、举办“生涯体验周”活动、组织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发挥教师指导与朋辈指导的合力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大二阶段,要重视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大力开展财经论坛、会计信息软件应用培训班等,让学生逐步学会将理论融入实践,同时还要加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在大三阶段,要着力提升财会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塑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学科竞赛,如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财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开阔视野,从大赛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大四阶段,应注重对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适应指导和求职技巧培养,邀请财会类专业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简历问诊服务。同时应创新就业指导平台,与优秀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战”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财会类毕业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找到职业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提前发掘目标人才。

(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定职业锚类型

1.引导财会类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入学初期,应引导财会类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让学生学会通过自我剖析、他人评价、社会比较等途径,分析、归纳、总结自己的性格特征、外形气质、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早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全面认识自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2.自我探索认定并验证职业锚类型

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财会类学生充分了解当前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环境和相关就业岗位的特点,思考自己对职业的预期,同时利用职业测评量表、心理测评量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把握当前阶段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测定职业锚类型。随着学生对自我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职业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一个占据主要地位的职业锚。对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观察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变化,对此前认定的职业锚类型进行阶段性的验证,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找准自己的职业锚类型。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注意与时俱进,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职业锚理论及其他专业知识和工具,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探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目的地开展生涯实践,完成理论输出与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财会学院理论
初等教育学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