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群: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2022-11-07孙君倩
○本刊记者 孙君倩
在石群老师心目中,阅读的世界广袤、丰富,当儿童初入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惊叹于它的包罗万象,也会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感到迷茫、无助。在儿童的阅读之旅开始之时,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他们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用温暖的光驱散混沌,引导学生走进这个世界,发现一路走来的美,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探索者”。从教近三十载,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石群老师一直怀着这样的初心带领师生前行,通过引人入胜又充满巧思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与一本本好书相遇,拓展自己阅读世界的版图;通过内涵丰富又各抒己见的教学研究让语文教师与学生结伴同行,共同走向自主阅读的高地。
钻研教学,拓展儿童阅读世界的版图
石群老师是一个看重“仪式感”的人。她十分认同《小王子》里的一段话:“……仪式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对石群老师来说,一个人阅读兴趣的发生就充满了“仪式感”,因为那个时刻与其他时刻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儿童阅读兴趣的发生,会发现其中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我问一群阅读者:你是在哪一个时刻爱上了阅读?每个人心里的答案肯定不一样,但这个时刻对个人来说一定意义非凡,让人谈论起来就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让这种偶然变成必然,让那个不同的时刻早一点到来。”
1.传统文化“渗透式”教学
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兴趣、性格都不一样,如何让所有孩子都早点迎来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时刻”呢?2003年,在几次教师研修活动中,石群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活动中,我重新阅读了经典篇章与古典诗词,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润泽了我的心灵,让我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无论兴趣爱好如何,个体差异多大,这是我们所共有的且需要传承的东西,是让学生开启阅读之旅的最好切入点。”于是,石群老师的传统文化“渗透式”课程从此起航。她在语文课程的学科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开掘并筛选有现代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渗透至课程之中,并在“渗透”的基础上勾连统整、纵横建构,构建既“渗透共融”又“独立互联”的课程体系。其中,让石群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羁旅乡愁”组诗单元教学。“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故土之思、乡关之情一直牢牢铭刻在中国人心中,也与每个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将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宿建德江》与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天净沙·秋思》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有梯度的品读中建立教材与教材间的联系,学会从阅读一个作品到阅读一类作品。巧的是,当时班上有一位学生是四年级时从上海的国际学校转来的,母语基础薄弱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她很难跟上学习的节奏。也许是经历的相似,也许是“乡愁”的共通,在品读了这些诗歌以后,她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石群老师便与她约定每天抄写、阅读一首诗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学期以后,她爱上了诗歌也爱上了写作。她写道:“夏天的枫树/每一棵都是一个大鸟巢/它们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只只绿色的、睡着的鸟儿/甜甜地睡着了的鸟儿/秋天来了/它们才会醒来。”在很多诗人的笔下,秋天是肃杀的,是会勾起人浓浓乡愁的,但在这位学生的笔下,秋天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就好像她与阅读相遇以后的世界,每一个事物都欣欣向荣,每一处风景都美不胜收。
2.“篇本类”联读教学
随着对语文教学思考的深入,石群老师认为,对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语文课本和篇幅短小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厚的语言养料,让他们在充满营养的语言情境中生长,成为她越来越渴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于是,在传统文化“渗透式”课程的基础上,石群老师依托教材,开展了“篇本类”联读的教学实践。这是由教材内容生发开去,将教材内的“篇”与相关联的经典读物产生联系、发生勾连的一种教学方式,意在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其思维的阀门。
“‘篇本类’联读的灵感其实来源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上面有一句话是‘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读书方法对我很有启发。如果说传统文化‘渗透式’教学是让学生从一个短篇作品读到一类短篇作品的‘开胃前菜’,那么‘篇本类’联读教学就是让学生从一篇课文读到一整本书乃至一类书的‘阅读盛宴’。”石群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记者阐明了两种教学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关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篇本类’的联读教学中,我所重点关注的是阅读方法的习得与内化。我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篇’习得阅读方法,再通过阅读与之相关的‘整本书’应用阅读方法,最终通过阅读‘同一类书’内化阅读方法。”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围绕神话展开,联系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石群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篇”,归纳出神话“神奇”的特点,并用图片将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视觉化”,通过绘制“起因—经过—结果”的思维导图梳理神话故事脉络,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读《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再触类旁通,用这些方法去阅读与比较其他国家的神话传说。而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则围绕中国的民间故事,石群老师紧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通过“传讲民间故事”这一任务型阅读活动,将该单元中的课文联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谱、故事情节连环画等方式梳理故事脉络,体会人物情感,进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阅读与复述《列那狐的故事》等其他国家的民间故事,总结出“民间故事的语言都是口语化、趣味化、通俗化的。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其善恶、美丑分明;而欧洲民间故事的人物形象往往映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具有象征性”的异同。
从一篇课文,到一类课文,再到一整本书,最后到一整类书,以点连线,以线织网,紧跟石群老师的脚步,在学生面前徐徐展开的是阅读世界的宏大版图,而阅读的方法也早已在日积月累中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技能。于是,大家都准备好了,像羽翼已丰的鸟儿,像整装待发的旅人,向着这个世界的丰饶与美丽进发,步履不停。
潜心教研,点亮儿童自主阅读的灯塔
对石群老师来说,读一本书,不是读完一本就结束的,应当还有下一本书。读一类书也不是读完这一类就结束的,应当开启下一类书。而在读书这个行为完成以后,还需要有总结、反思,找出其中的重点再次深入研究。教学也是如此,课程不是教完就结束了,教师应当去回溯教学的过程,研究其中的细节,得出指导性的结论,通过教研将好的做法推广出去,惠及更多师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阅读有一点兴趣,但不浓厚;很多教师对阅读有一点指导,但不得法。这就导致学生读完一本书或几本书就像完成了一个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的喜悦是完成任务的喜悦而非发自内心的、来源于阅读本身的喜悦。这就无法形成他们阅读的‘内驱力’。于是,对很多师生来说,‘整本书阅读’在课程结束以后就结束了,对学生的未来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也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启发。这跟‘培养终身阅读者’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怀着这样的忧思,2017年在担任扬中市实验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期间,石群老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儿童自主发展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带领全校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大胆改革与创新整本书阅读教学范式与评价方式,建立了学校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框架。2020年9月起,石群老师担任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副校长,兼任扬中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并成为镇江市“培养自主阅读者”小学语文教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将“培养自主阅读者”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带领扬中市小学语文教师整体规划小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分步实施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内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方案,参与研制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支持资源,并与“培养自主阅读者”团队成员一起,共同研制、归纳出镇江市小学整本书阅读“伴随式”评价方式,在区域内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伴随”是石群老师反复提及的词:“在学生阅读旅程的开始,教师应当作为一个阅读者,作为一个陪读者,作为一个共享者,伴随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且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映照,相互成就,直至共同走向自主阅读。”说着,石群老师翻开自己参与撰写的书《培养自主阅读者——整本书阅读的区域实践研究》,向记者展示了“伴随式”阅读评价的具体实施方式。记者发现,在这种评价方式的指导下,石群老师及“培养自主阅读者”团队成员把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划分为阅读之旅当中的一个个“阅读小站”。这些“阅读小站”有让学生捕捉封面信息、了解作者生平的“读前热热身”,有帮助学生梳理情节的“情节链”,有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关系的“朋友圈”,有引导学生思考作家创作智慧的“探究营”,还有鼓励学生读后反思的“阅读大派对”……它们就像散落在旅途中的小小驿站,让学生休憩、整理,让教师诊断、反馈,最后再兴趣盎然地开启下一场阅读之旅。“这种评价伴随学生阅读和教师指导阅读的始末,从读前诊断,到读中反馈,再到读后分享,始终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相依相伴,能够给阅读提供及时的反馈,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阅读状态做出调整和优化。这就使阅读、教学、评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石群老师介绍道。
在“伴随式”评价的指导下,教师们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根据不同书籍的不同内容,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又个性十足的“阅读小站”。有的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孤独的小螃蟹》这本童话故事前,将“读前热热身”做成小螃蟹的图案,引导学生捕捉封面信息,并将其填进小螃蟹的大钳子里。有的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一只想飞的猫》时,将情节变成一列“故事列车”,不同的车厢代表着不同的情节,让阅读成为愉快的观光之旅。有的教师在和学生阅读《稻草人》时,用玩转“人物大转盘”的方式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还有的教师在和学生读完《列那狐的故事》以后,让学生为“去世”的列那写一写墓志铭,把自己的思考通过短小、精炼又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来……这些智慧的闪光都被石群老师一一记录下来,成为“培养自主阅读者:儿童整本书阅读区域推进”项目研究的一部分。2021年12月,该项目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培养自主阅读者”团队也成为镇江市小学语文教研团队一张闪亮的名片。
回首来时的小径,瞻望未来的道路,阅读的版图幅员辽阔,阅读的旅途是星辰大海。石群老师用爱心和恒心点亮了儿童阅读之路,在阅读教学这片热土上,秉持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