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摘薹对不同品种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2-11-07石子建李韵汪寿根邵晓伟雷俊许竹溦唐鹏徐建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菜薹油菜籽浙大

石子建, 李韵, 汪寿根, 邵晓伟, 雷俊, 许竹溦, 唐鹏, 徐建祥

(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油菜是我国区域分布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1],菜籽油营养丰富,富含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保证油菜播种面积也是保证我国食用油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农资、人工、机械等油菜种植成本的增加,油菜纯油用种植收益下滑,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导致油菜种植面积减少[2]。目前,菜用+油用种植模式逐渐在浙江、湖南、上海、江苏、重庆等地受到关注,通过探索油菜的菜用功能,增加油菜的种植收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7]。

双低品种油菜薹鲜薹产量高,口感微甜脆爽,富含维生素C(VC)、维生素B(VB)、还原糖以及钙、铁、锌、镁等矿物质,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8-9]。摘薹时间一般在春节前后,市场上蔬菜供应量较少,菜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市场需求的同时销售价格也较高。摘薹对菜籽产量的影响与摘薹高度、摘薹时间、追肥量等栽培方式以及油菜品种有关,适度摘薹一般不会造成菜籽产量降低,菜用+油用模式相比单纯油用模式可以增加油菜种植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10-12]。

浙西地区是浙江省重要的油菜种植区,农民种植一季水稻后会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油菜品种主要是浙大630、浙双72等双低品种,稻油轮作对提高土壤肥力、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13-14]。油菜除了肥田作用外,还可以采摘菜薹作为蔬菜食用。浙西有着悠久的摘薹食用的习俗,但是关于菜油两用油菜品种的研究开展较少,如不同油菜品种菜薹产量的差异、菜薹品质、摘薹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油菜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报道较少,开展针对上述问题的试验研究,对促进本地油菜薹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油菜种植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油菜品种为LYB、浙双72、浙大630、中双11、浙大635。LYB为浙西地区本地种;浙大630、浙双72与中双11在本地种植面积较大,浙大630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提供,浙双72与中双11购自浙江乐土种业有限公司;浙大635为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菜育种课题组、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乐土种业有限公司3家单位联合选育的新品系(申请登记中,已提交农业农村部)。该5个品种为油菜薹口感佳的品种。试验地在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东湖试验基地,试验地土壤pH 6.48、有机质含量为37.7 g·kg-1、水解性氮含量为52.7 mg·kg-1、有效磷含量为33.0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74.3 mg·kg-1。

1.2 处理设计

本研究以5个油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计摘薹和不摘薹两个处理,共计10个处理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0 m2,各处理3次重复。于2020年10月11日进行直播,油菜种植垄宽1.2 m,沟宽30 cm,每垄3行,株距为30 cm。底肥施用51%丹王复合肥(武汉中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450 kg·hm-2与硼砂15 kg·hm-2,腊肥施用51%丹王复合肥1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生育期内不灌水。因不同油菜品种的熟期差异,当油菜品种菜薹达到采摘标准后立即进行采收。苗期防治2次蚜虫、青虫,花期后防治2次菌核病。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油菜抽薹后,当菜薹高度达到50 cm左右时,进行采样,油菜薹的采样高度统一为20 cm。2021年度委托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对供试品种菜薹进行品质测定,主要测定指标包括蛋白质(GB 5009.5—2016第一法),锌、铁、钙(GB 5009.268—2016第二法),VC(GB 5009.86—2016第一法),VB1(GB 5009.84—2016第一法),果糖、葡萄糖(GB 5009.8—2016第一法)。

各小区在成熟期随机选10株油菜,调查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生长和产量构成指标。成熟期进行脱粒测产,对小区产量进行折算。

1.4 数据处理

采用DPS 16.05软件的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WPS Office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薹产量

由表1可知,5个油菜品种的采薹期比较集中,菜薹产量在1 232.7~2 870.7 kg·hm-2,平均产量为2 234.0 kg·hm-2。浙大635菜薹产量最高,与LYB、浙双72、中双11 3个品种间差异显著,与浙大630差异不显著;中双11菜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浙大630的菜薹产量显著高于LYB,与浙双72差异不显著;浙双72的菜薹产量与LYB差异不显著。

表1 2021年不同油菜品种生育期及菜薹产量

2.2 油菜薹营养成分

由表2可知,不同油菜品种间菜薹的蛋白质含量在3.17%~4.05%,中双11与浙双72间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中双11菜薹的锌和铁含量最高,中双11菜薹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浙大630和浙大635菜薹的锌含量显著高于LYB;LYB菜薹的钙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浙双72;浙大630菜薹的VC和VB1含量最高,不同品种间菜薹的VC和VB1含量差异不显著;浙双72菜薹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LYB。

表2 不同油菜品种间菜薹养分差异

2.3 摘薹处理对油菜籽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油菜品种的株高、主花序有效长、有效分枝部位、角粒数、千粒重,油菜籽产量差异显著,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之间差异不显著;摘薹处理的有效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角粒数、油菜籽产量、二次分枝差异显著,株高、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摘薹处理与油菜品种互作对有效分枝部位有显著影响,对籽粒产量及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的摘薹处理相对不摘薹处理的有效分枝部位均显著降低,4个品种的摘薹处理显著减少一次分枝数,摘薹处理对每个品种的二次分枝数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5个品种的平均水平影响显著。籽粒产量在1 726.2~2 486.7 kg·hm-2,除了中双11摘菜薹后产量增加,其余4个品种摘菜薹均造成籽粒产量降低,LYB、浙双72、浙大630和浙大635分别减产359.0、1 363.0、456.8、431.6 kg·hm-2,其中浙大630和浙大635籽粒产量显著降低。5个品种不摘薹处理平均产量2 273.9 kg·hm-2,摘薹处理平均产量1 991.7 kg·hm-2,平均减产282.1 kg·hm-2,摘薹处理对产量影响极显著。

表3 摘薹处理对不同油菜品种油菜籽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4 供试品种摘薹与不摘薹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4可知,摘薹油菜菜籽平均产值13 145元·hm-2,不摘薹油菜菜籽平均产值15 008元·hm-2,摘薹后菜籽平均产值降低1 863元·hm-2。浙大635和浙大630菜薹产值均超过16 000元·hm-2。不同品种摘薹后的总产值均比不摘薹高,产值增加8 231~14 332元·hm-2。本地油菜种植的投入成本包括开沟、收割的机械投入,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的人工成本,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成本,共9 900元·hm-2,本地的菜薹采摘成本为3 000元·hm-2。摘薹后的净收益较单纯菜籽收益均有大幅度增加,摘薹后的净收益依次为浙大635>浙大630>浙双72>中双11>LYB,平均增收8 541.9元·hm-2,其中浙大635摘薹后的净收益为16 527元·hm-2,增收幅度最高,较单收菜籽增加收入11 332元·hm-2。

表4 不同油菜品种摘薹与不摘薹经济效益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表明不同品种间菜薹产量差异较大,5个供试品种菜薹统一摘取20 cm,平均产量为2 234.0 kg·hm-2,浙大635油菜菜薹产量最高,为2 870.1 kg·hm-2。菜薹产量与采薹时间、采薹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推荐采主薹,采摘一次,油菜菜薹高度为50~60 cm时,摘薹15 cm左右为宜[5,15-16]。

本试验供试品种油菜薹养分丰富,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其中中双11的蛋白质、铁、锌含量最高,LYB的钙含量最高,浙大630的VC、VB1含量最高,浙双72的葡萄糖、果糖含量最高,浙大635的养分含量均衡,各指标在供试品种中均在偏上水平。油菜薹可溶性糖、3种维生素类物质(VC、VB1和VB6)、有效Zn和全Se含量分别是白菜薹的1.82、2.61、4.44、1.68、1.81和1.67倍[8]。梁晓梅等[17]试验结果表明,狮山油菜薹的薹、叶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可溶性糖含量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薹;矿物质元素Ca、Fe含量叶>薹,Mg、Zn含量在薹、叶中差异不大。菜薹养分含量与油菜品种、种植地点、栽培方式、采薹期等都有一定关系[8,18]。薛高尚等[19]研究表明,播种至采薹始期时间越长,油菜薹营养物质积累越丰富,品质和口感越佳,后期因采薹时间和生长因素趋同,品质和口感差异较小,9月30日播种的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油菜薹纤维素含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播期适中的VC含量最高,不同长度油菜菜薹的干物质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菜薹长度对菜薹的营养品质影响最大[20]。林宝刚等[21]研究表明,油菜薹中VE、VB1和VB6含量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就采收时期而言,相同施氮量下,株高30和40 cm采收的菜薹具有较高的维生素含量。

摘薹后油菜营养生长旺盛,继续分枝能力仍较强,分枝数较多,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增加或者减少直接影油菜籽产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对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角粒数有显著影响,对角果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这与黄芳等[11]研究结果一致。黎兰献等[22]研究表明,摘薹后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每角果粒数均较非摘薹处理明显增加。而董国云等[23]研究8个油菜品种油蔬两用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株高降低10.2~46.2 cm,一次有效分枝数少3.0~5.6个,二次有效分枝数多3.6~12.6个;摘薹后两个品种的有效角果数增加,6个品种减少33.0~178.8个;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胡茂龙等[24]试验表明,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一次分枝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增多,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上分析,摘薹一般会显著影响油菜株高、分枝部位与分枝数,但是对角果数、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则随着供试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油菜摘薹期一般在1月下旬到2月上旬,正值春节前后,实现了蔬菜淡季供应,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显著。本试验在2月16—19日采薹,采薹后中双11油菜籽产量增加199.6 kg·hm-2,其余4个品种油菜籽产量平均降低402.6 kg·hm-2,5个品种平均减产282.2 kg·hm-2,摘薹处理对油菜籽的平均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摘薹和品种互作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摘薹后油菜籽产量降低可能和摘薹高度有关,随着采摘时间延后和摘薹高度增加,虽然会增加菜薹产量,但是会造成油菜籽产量降低,同时应追施氮肥,促进油菜分枝[10-12]。

孙晓敏等[15]研究表明,汉油6号采薹后分枝数增多,采摘1次菜薹产量最高,且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为27 966元·hm-2。鲁剑巍等[10]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表明,在采摘油菜薹4 200 kg·hm-2时,油菜籽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经济收益增加12 452元·hm-2;摘薹后追施油菜专用肥150 kg·hm-2,油菜籽产量比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分别增加8.1%、9.2%,收益分别增加12 884、432元·hm-2。黎兰献等[22]油蔬两用油菜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菜籽平均产量4 809.0 kg·hm-2,比非摘薹处理明显提高,合计效益为43 047元·hm-2,分别比CK1、CK2增收10 362、8 449元·hm-2。供试5个品种油菜采薹后净收益较单收菜籽平均增加8 542元·hm-2,其中浙大635采薹后净收益为16 527元·hm-2,较单收菜籽增加11 332元·hm-2,综合净收益最高。综上分析,各地的采薹试验表明,采薹高度、采薹时间适宜,一般不会对菜籽产量造成显著影响,采薹后追肥甚至会增加油菜籽产量,同时采薹可多一茬菜薹收益,综合经济效益增加1倍以上。

猜你喜欢

菜薹油菜籽浙大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春来菜薹鲜
美国农业部:油菜籽需求旺盛 将造成库存紧张
菜籽:投资价值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