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效及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效果
2022-11-07叶波胡宇峰张震邱海萍柴荣耀
叶波, 胡宇峰, 张震, 邱海萍, 柴荣耀*
(1.浙江省农业农村生态与能源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2; 2.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宁海 315609;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小麦穗期恰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历年来赤霉病发生均较为严重[1-2],锈病近年来时有暴发,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是目前浙江省小麦稳产增产的重要障碍;小麦赤霉病在浙江省暴发风险较高,据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统计显示,全省赤霉病发生面积常年在10万hm2左右;另外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减产,其产生的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俗称呕吐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影响食品安全,赤霉病重发年份常导致麦粒呕吐毒素含量超标而出现粮食收贮部门拒收,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3]。化学防治是小麦病害防控中最重要的措施。长期以来赤霉病防治用药剂较为单一,主要以苯丙咪唑类杀菌剂为主,使得病菌抗药性问题日趋严峻[4],为此氟唑菌酰羟胺、冈·戊唑醇等药剂防治小麦病害渐有报道[5-6]。选用高效的新药剂进行更替可有效控制小麦穗期赤霉病和锈病的危害,提高化学防治的效率,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宁海县长街镇九江村进行, 试验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金运麦1号。
供试药剂7种: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25%丙环唑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安道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江苏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6%天然橙油可溶性液剂(美国奥罗阿格瑞有限公司)。施药器械:手动药泵,药泵型号LL-80A,压力为2.6 MPa;植保无人机大疆T16(型号3WWDZ-15A)。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其中6个处理分别为: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900 mL·hm-2,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75 mL·hm-2,20%氟唑菌羟胺悬浮剂75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20%氟唑菌羟胺悬浮剂750 mL·hm-2+25%丙环唑悬浮剂450 mL·hm-2,采用手动药泵喷雾,每667 m2用水量30 kg;另设处理: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75 mL·hm-2+6%天然橙油可溶性液剂 150 mL·hm-2,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每667 m2用水量1 kg;以未防治为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00 m2,随机排列,重复3次。
小麦播种时间2019年11月10日,播种方法为撒播,用种量165 kg·hm-2。施药2次,第1次防治时间2020年3月18日(小麦开花初期),第2次防治为药后7 d(2020年3月26日)。用药当日无降雨。
1.3 调查方法
至小麦成熟后,每小区进行棋盘式5点取样调查,每点不少于500穗·叶-1。按国家标准GB/T 15769—2011 和行业标准NY/T 617—2002记录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DPS 17.10软件进行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
小麦赤霉病病穗分级:0级,无病;1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 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3/4及以上。小麦锈病病叶分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1,空白对照病穗率为40.4%,而病情指数仅为11.3,表明试验田块小麦赤霉病发生率虽高,但严重度相对较轻。使用药剂喷雾防治2次后,6种药剂处理平均病穗率在14.6%~27.6%,其中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75 mL·hm-2处理平均穗防效最低,仅为31.8%;其他5种药剂处理平均穗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50.9%~64.0%。病情指数的结果与病穗率相似,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75 mL·hm-2处理病指防效最差(38.9%),显著低于其他5种药剂处理;其他5种药剂处理病指防效均在56.2%~66.4%,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处理防效最好,达到66.4%。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药剂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病叶率100%,病情指数88.8,试验田块小麦锈病发生严重。使用药剂喷雾防治2次,6种药剂处理平均病叶率在22.8%~81.7%,其中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900 mL·hm-2处理平均叶防效最高,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次之,分别为77.2%和72.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和20%氟唑菌羟胺悬浮剂750 mL·hm-2+25%丙环唑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叶防效较差,均在40%以下。病情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900 mL·hm-2、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20%氟唑菌羟胺悬浮剂75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75 mL·hm-2等4种药剂处理平均病指防效均在93%以上,它们间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药剂处理。20%氟唑菌羟胺悬浮剂900 mL·hm-2病指防效较差,仅为55.3%。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
2.3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穗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植保无人机应用与人工药泵相比,对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40%以下,两者无显著差异;对锈病的病指防效两者均高于90%,植保无人机应用的防效显著优于人工药泵。
表3 植保无人机与人工药泵在小麦穗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药剂防治试验表明,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仅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仅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较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在小麦穗期防治应用中,通过增加43%戊唑醇悬浮剂或25%丙环唑悬浮剂可有效增加对锈病的防治效果,且可减少药剂的用量。因此,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及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结合43%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小麦穗期病害防治推荐用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与小麦锈病。
植保无人机因其作业效率高、节水省药、环保等优势,适应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需求,使其在作物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7]。本研究通过无人机喷施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锈病,与常规人工药泵喷施防治效果相当,且对锈病的防效优于人工药泵。浙江省小麦穗期多雨,高效的病害防治具有时效性,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间短,因而向种植大户推广应用更有利于小麦穗期病害防控择时择机,保障小麦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