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2022-11-07都新艳

新农民 2022年26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农民人才

都新艳

(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烟台 264100)

乡村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地区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新的机遇不断产生。然而,很多乡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知识不足、智慧外流等,乡村人力资源急需得到开发。人才为要,强调培养一批懂农业、爱乡村、爱村民的人才队伍,打破人力限制,发挥人才支撑的作用。

1 农村人力资源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可以带来价值的农村劳动力总和,而农村劳动力主要指的是在农村范围中可以从事劳动的总人数。然而我国现阶段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而在农村通常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不具备健全的年轻劳动力。而增加劳动力数量是促进农村经济进步的关键措施,我国重点培养农村专业人才以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而怎样更加科学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是政府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将发展与培养农民为主要目的,我国农民不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农民也是我国较为充分的人力资源,应该由政府重点开发利用,强化农民的素质,从而使农民可以具备更强的能力从事各项农业方面的高端技术活动。

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

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人是决定生产力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工作报酬也不是很高,工作辛苦程度和报酬多少不成正比,使得农民的家庭情况仍然不好,其子女无法正常接受良好教育,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新时期,对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政策、方针的具体执行者,他们承担着组织和引导村民振兴乡村的重要职责,推动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在充分了解乡村发展现状的条件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融合的制度,看清乡村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对外推广特色产品,打响品牌。

人才之贤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一方面能够向广大农民提供法治、德治理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能够培育乡风文明,推进乡村秩序和谐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吸引了很多具备资金优势的人才回乡创业。对于这些致富能手,他们可以率先成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人、带动人,是乡村经济壮大的主力军,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并且他们可以将自身技术推广给农户,并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技术,从而扩大消费市场,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居民实现生活富裕,满足精神文明的需求,推动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其他人的生活,并会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攀比享乐思想越来越严重。相反,一些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逐渐消失。一些落后的贫困地区的农民有着顽固的思想,他们听天由命,认为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安于现状、消极生活,失去与命运抗争的信心。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质量低下。正因如此,使得许多农村封建迷信盛行,社会治安混乱。所以,只有农民素质真正提高了,才会有一个良好的乡风,才能充分保证文化环境的氛围。

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基本现状是:水平比起之前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并不高。在民主意识薄弱的条件下实施村民自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要管理民主,必须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特别是科学的民主参与意识。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农业技术飞速进步,我国也是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成重点的农村经济体制,大致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情况相符。我国存在大量的人口数量,可以说目前的农村耕地水平数量无法供给大量的人口,主要是借助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够让通过少量的土地养活大部分人口,也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成就。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农业也不断变得更加优秀。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农业环节的关注,所以,持续开发人力资源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重点管控农村人力资源,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3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城乡发展实施了二元结构,在长期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多个问题,大大限制了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

3.1 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

乡村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人力资本支持力度不高,这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表现为学历较低、素质较低、技能掌握较差、劳动力较少。处理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三农”问题处理的重点,能够在文化、教育、思想与科学技术上大致体现出农民的综合素质。第一,文化方面,农村人口通常不具备较高的学历,大部分为初中以下的教育程度,十分缺乏高中与大学以上的文化教育程度,第二,科学技术方面,大多数的农民的农业耕作形式普遍为出卖劳动力的传统体力消耗环节。第三,思想观念方面,由于农村大部分人口的思想理念较为落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所以从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情况可以得知,农民并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阻碍了我国农村的飞速进步。

3.2 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大部分农村出来的人员通常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愿回到农村进行建设,同时农村里面并没有大量的具备现代化农业知识技术的人才,并且农村的青年涌入城市务工,使得农村的先进技术与人员缺失,也降低了农村的可利用资源,降低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增加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困难。

3.3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

由于农村教育发展程度较低,并且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够高,通常将出卖劳动力务农当成重点就业方式,选择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所占据的比例更多,而选择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就业的农村人口占有的比例较少。代表着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比例失调,再加上地方政府未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培训力度,以至于其人力资源开发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无法让农民拥有具备转移到其他产业上的技术水平,也无法强化农民的综合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开发难度。

3.4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差,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民文化水平是衡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方面,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文盲数量明显下降,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人数明显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水平仍然很低。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几乎没有农业知识,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没有多少人可以阅读农业科技书籍。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障碍。

3.5 教育系统投入严重不足

很多地区都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教师无法更新换代,衔接不足。由于投资力度的不足,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农村管理渠道不畅通。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凸显,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这就容易形成人才培训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4.1 调整人资开发思维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是针对有意愿从事农村农业活动、有一定知识技能且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以及外来参与乡村建设工程的各类人才,年龄层覆盖了18~65周岁。新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先将现有的农村人口划分为新农民、老农民两个范围。新农民指的是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积极性较高的人,特别是在农业新技术、产业新形态等方面,主动联系农业专家、村委会、农民、企业等主体,开展试点实验,积极探索“三农”创新思路,释放更多的农业生产力。这些人员往往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新的农业知识,能够根据时代的变革理清思路,对于激活农村人力资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有关部门要逐步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维,从不同的领域入手,将责任人作为被教育对象,正视人才运用的价值。要创新培养职业农民的理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政策,科学界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乡村实际资源投入的差异,基层部门要安排好进度,调查取证,认真分析人力资本成型的瓶颈,确定关键因素以改进。从政府、社会、媒体等方面开发区域乡村人力资本,有效落实各类机制保障。

4.2 细化人才诉求政策

乡村振兴需要多样性人才,如善于经营、善于创新、善于营销、善于联合合作等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理解“三农”的具体情况,熟悉本土乡情,了解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懂得最新的时事政策。为了尽可能地培养、吸纳、聚集上述人才,建议从源头做起,提供保障,加强投资环境、公共服务、政策资金保障、法律法规保障等,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计划,留住更多的有用之人。健全回乡创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将农民增收作为总体目标,推进乡村三大产业的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回乡服务的胡总东兴。持续强化农业知识技术培训、宣传力度,吸引社会、企业投资,树立振兴乡村、创业成功的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引入专项细则,为回乡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投资咨询等服务。对于优质外来人力资本,应当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务、医疗、住房等服务政策。

4.3 健全人资培训机制

针对现阶段乡村人资教育体系不足的问题,可以建立基础教育+新型职业教育的融合体系。设立农村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养,达到开阔视野,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的思维。为确保农民职业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需要按照专业院校、农业大学等模式来开展。此外,还可以设立在线科教平台,为有需求的农民提供条件,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生产需求的农民的知识需求,推动人力资源逐步转化为经济资源,乡村振兴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催生,建议将乡村产业规划与人力资本同步落实,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按照新的产业布局,策划能够发挥乡村资源优势的项目。我国必须要重视农村教育的投入问题,不管是培训目标、培训方式还是培训内容,都要把控好重点,让新农民拥有更好的职业技能,这也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职责。

4.4 创建更健全的农村教育机制,挖掘农村的潜在人力资源

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最主要的渠道,要是不具备最基本的国民教育与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信息获取能力,大部分农民就无法寻找到就业机会,更别提与个人发展相适应的机会。所以,农民需要进一步了解合理的文化知识,同时一步步消除掉农村中的大量落后封建思想,并将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从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单一型转化成多元化、分配型转化成市场化方向,才可以全面发挥农村经济改革形成的能量当作载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多方面发展。要想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就务必得优化与完善农村现阶段的教育机制,创建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第一步就是强化农村的基础教育,然后加大力度培养更具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合理结合农、科、教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农村的成人教育,增强农民的农耕技术与综合素养,强化协调管理,全面结合农、科、教方面的理念,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与措施增强农业劳动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生产技术。并且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典型意义,让农民在生产实践期间灵活应用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观念,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4.5 落实好体制保障、资金保障和社会保障

因为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行完善时需要将其广泛应用到镇甚至乡村最底层部分,从而更好地有的放矢,并实现各个击破的目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重点涵盖了这几个方面,其一就是增强农村的教育,其二促进农村产业进步,其三是确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按照三个方面各种特点创建分支体系,而每个分支体系也分配了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的进步与政府帮助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提高政府资金的投入。同时增加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医生等高知识人才的待遇,延长其留在农村、服务农村的期限,并且加大农业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大力督促科研院校与社会人士给农业带来的科技创新,支持农民自身探索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并且对回乡创业的农民给予贷款优惠,投入更多的资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步就是应该打破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保障乡村和城市中的制度一致,农村也可以享受城市所享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并给从事高危行业的农民购买意外保险。由于中国农村具有较大的人口基数,仅仅凭借政府的能力去优化社会保障还具有较高的困难,因此需要号召全社会力量协助可以帮助的农民,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有保障。

5 结论

激活乡村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说非常重要,基于目前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要理清思维障碍,把握好核心因素,创新实践路径,拓宽改革思路。从多个角度调整人力资源开发新途径,激活农村人力资本,与产业规划同步进行,因地制宜,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正视发展中的短板,集合各方资源,推进乡村纵深改革。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农民人才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农民
毛遂自荐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