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

2022-11-07

新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营造树木林业

褚 杨

(建昌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建昌 125300)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和市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随之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限制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提高对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影响因素对营造林的不利影响,从而不断优化营造林建设效果,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1 林业工程中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规划因素

开展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是加强林业工程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开展营造林整体工作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后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应充分加强对造林地块的规划,保证在完成区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该环境特征的树木种类,并通过分区域种植等方法来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还应有效对种植密度加以控制,保证每单位土地内的树木数量可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密度过大会影响树木生长;如果密度过小也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为进一步提升植物的存活率,还应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种植技术,只有确保前期准备规划工作的稳定落实,才可以为后续的造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但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营造林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在规划环节会存在设计不合理、规划存在弊端以及有关部门将重点放在林业资源数量而忽视其质量等问题,进而也会导致树木品种不合适、种植密度不合理以及存活率难以有效提升等后果,对后期的相关管理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1.2 管理因素

林业工程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显现出其积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开展林业工程造林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只有充分落实科学的维护工作与管理制度才可以切实提升整体林业工程造林的建设水平,早日实现相应的林业工程造林目标。然而实际上,相关人员往往缺少整体的林业工程造林工作意识,同时也不具备完善的制度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更多会将林业工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而林业维护的理念却有所欠缺,没有充分结合树苗的生长状况科学合理地开展后续工作。以施肥工作为例,施肥量将会对树苗的生长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施肥过多将会对树苗的生长起到反作用,而施肥量过少则难以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总体来说,缺乏对管理因素的合理掌控一方面不利于推进总体的生态平衡建设,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区域内的环境负担,这都会严重影响到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严重的时候还会进一步引发其他方面的生态问题。

1.3 病虫害因素

结合树木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一品种的纯林在工程及采伐上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在后期树木养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单一品种纯林不是开展营造林建设的最好的选择。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在种植的时候还应以混合林的形式开展,从而实现保持树木生长层次差异、保证阳光照射均匀、完善内部生态链结构、丰富树木品种、避免病虫害大规模发生等目的,有效确保造林质量的提升。当前,林业工程的营造林大多都是人工林,而采取混交林栽种的模式对提升人工林质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提升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开展良好的规划工作

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是全面提升营造林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要想切实提升营造林建设水平就应对各个方面实现完善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各项自然因素的考量,避免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出现管理问题与纠纷。为落实完善的规划设计,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前期规划方案,同时充分发挥其有效的引导作用来确保营造林过程中每一环节工作的高效进行。在规划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可能影响营造林建设质量的相关要素展开全面调查,其中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水文、气候等,并根据这部分要素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对营造林建设各环节的内容展开梳理,并对相应的工作形式加以明确,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为营造林的后期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有力保障。

2.2 落实完善的营造林管理

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所在,林业部门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应不断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并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举措。首先,应通过落实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升营造林管理的规范性。在管理制度当中,应对林区维护、林区寻访以及除草、施肥等工作进行重点明确,并保证可以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每一项工作。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对管理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切实提升其工作成效;还可以更好地实现工作内容的合理分配,真正做到“工作人员都有事做、树苗都有人管”。除此以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林业工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林业部门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从经济角度考虑,对林区维护次数进行合理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其次,应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来提升营造林的管理水平。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林业部门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围绕营造林工作内容对其展开业务培训,并通过这样的培训完善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理念,促进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参与林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提升营造林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最后,林业部门还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通过为团队注入新鲜力量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保证团队内所有人员都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实践中,为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2.3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病虫害是降低营造林质量的重要原因,在开展林业工程的时候,一旦发现林木感染上病虫害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清除,避免因交叉感染而扩大病虫害影响范围。管理期间,有关部门应重点加强苗木检疫工作,严格落实相关检疫程序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对树木生长产生威胁,同时为苗木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通过有效的技术举措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预防,保证在参考树木生长环境与生长质量的基础上对可能会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予以预测,进而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第一时间落实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林业工程营造林的良好生长。为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整体林地的长期监测指标地,对其具体生长情况及病虫害问题予以及时观测与记录,同时明确其影响的严重性。除此以外,在有必要的时候该可以构建相应的临时指标地,在临时指标地收集的数据可以作为长期监测指标地的补充,以提升信息收集的全面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种影响因素,为充分发挥营造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应充分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掌握。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从规划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入手,从而实现区域内的营造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营造树木林业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树木之最
land produces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