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语与真趣:刘伟冬绘画赏析

2022-11-07郑闻

关键词:油画画家园林

文/郑闻

“这墙在哪里结束?植物又从哪里开始?”

——童寯《江南园林志》

传说,老托尔斯泰会怀疑目光之外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于是,他会在有些时刻猛地转过脸去,以期发现世界尚未来得及展开的样子。刘伟冬描绘园林的视角也好似时光倒流的惊鸿一瞥,确认着那些静谧优雅的经典场景仍在眼前。江南园林永恒的时空之美,随着画家笔触的起伏,静静盘踞在粉墙黛瓦的线条之上。园林象征着中国历代名士理想中的“桃花源”,刘伟冬的绘画以一种隽永的姿态提炼并再现了这些空间,如同电影中的空镜,以“凝聚”和“静止”的力量抵消了时光的流逝。

作为文化意义的“江南”,既存在于黄公望或倪云林简淡的山水之间,也存在于《袁中郎尺牍》的字里行间。约瑟夫·D·帕克在《室町时代早期的禅宗园林艺术》中分析过东亚国家共有的艺术理念,即“个体的内在状态”。刘伟冬兼具意象化与抒情性的油画语言,正是他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术生涯中自然生发的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他在历遍中西、畅游艺海以及告别俗务之后,与内心最为契合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油画创作展示了一位学养深厚的当代学者,对人类理想化的自然与诗意化的生存方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5 中英文化交流年之际,刘伟冬曾携20 幅园林油画作品,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名为“园中梦”的个展。英国艺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嘉宾们着迷于刘伟冬园林绘画中静谧清幽的氛围,追问不同画面中所绘园林的具体名称。刘伟冬回答说:“有时我会感到时代的变迁,例如园林过去是一种很封闭、私密的场所。而现在,它变成了一种公共场所和旅游热点。在这些画作中,我表现的就是一种过去的、没有受到人迹干扰之前的园林,是我觉得园林应有的一种状态。”所以,刘伟冬的园林绘画并不是对于任何一座具体园林的真实描绘,而是对于“有关园林的经典场景”的一种心理再现与主观表达。

2022 年新年,在刘伟冬的新作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视野更加开阔的风景绘画与雪景绘画,同时也看到一批优美洒脱的静物绘画。这批绘画的用笔用色松动而自如,我们可以看到刘伟冬在绘画手法上的日趋娴熟与绘画观念上的兼容并包。画家在这片由刘海粟、林风眠、苏天赐等先贤耕耘过的绘画沃土中,引入了现代性的审美与当代化的视野,体现出一种放松与自由的绘画状态,活泼与自然的表现力度,让人感受到仿佛上世纪初中西艺术融合伊始时的生机与活力。他越来越擅长用轻快的笔触,为画中的景色敞开一片天空,留出一方天地——这是一个画家在他内心桃花源中的漫步,也是一个文人的物语和随笔。

刘伟冬面对中西艺术的伟大传统,不仅具备一个美术史学者的清醒与理性,还体现出一个画家本能的激情与“情趣”。中国现代第一代建筑学家童寯,在《东南园墅》等著作中谈到中国传统造园的核心理念,即“情趣在此之重要,远甚技巧与方法”。刘伟冬在绘画中同样巧妙展示了“漏景”“泻景”“借景”等造园的经典手法。在画中一隅,他还会如巴尔蒂斯一般,别出心裁或“别有用心”地安排一只黑色猫咪。猫用一种漫不经心又耐人寻味的姿态,穿过午后的光线,带领观者作一个愉悦的“消遣”与“游戏”,激活了画布与心理的双重空间。

2021.12.15

猜你喜欢

油画画家园林
一张油画
清代园林初探
油画《塬下》
油画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酷炫小画家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聪明的画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