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脏粘液瘤为主要表现的Carney综合征2例
2022-11-06桂燕萍许燕苏秀秀方跃华
桂燕萍 许燕 苏秀秀 方跃华
1 病例简介
病例1,女性,26 岁,因“发现右房占位2 年”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下唇多发点状黑色素沉着,舌床左侧见类圆形肿物,直径1 cm,表面呈蓝色。双指末端可见多个咖啡色点状色素沉着。腹部、下肢布满宽大紫纹。唇周、中下腹、双腿毛发增多。心率100 次/min,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浮肿。既往史:诊断库欣综合征10 年,双侧肾上腺增生切除术后,胸腰椎多处压缩性骨折,给予醋酸可的松片、碳酸钙D3 片等药物治疗。入院后心电图正常。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内可见一中低回声团块,呈椭圆形,大小约2.0 cm×1.0 cm,附着于右房顶部,边界清,回声较均匀,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超声诊断:右房占位性病变。心脏磁共振:右房占位1.6 cm×1.3 cm×1.5 cm,见图2。
图1 患者超声心动图
图2 患者心脏磁共振图像
入院后完善检查,体外循环下行右胸小切口心房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块大小约2.0 cm×2.0 cm,表面灰红质中,蒂附着于右心房游离壁。病理诊断:右房粘液瘤。术后予倍他乐克缓释片、雷贝拉唑、呋塞米、螺内酯等口服治疗。门诊随访家系后发现,患者母亲、舅舅、外公、舅舅子女多数均存在口唇、黏膜、指端的色素沉着,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外周血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及其家系中7 名成员存在PRKAR1A基因突变,诊断为Carney 综合征。
病例2,女性,37 岁,因“左房粘液瘤切除术后4 年,活动后心悸2 周”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 次/min,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浮肿。下唇有1 个芝麻大蓝痣。左侧背部有直径2.0 cm灰色色素沉着。4 年前发现左房占位(1.5 cm×2.0 cm),我院行左房粘液瘤切除术。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占位术后,左房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房内可见中等偏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8 cm×4.8 cm,边界尚清,回声欠均匀,呈分叶状,似见蒂样结构附着于右房外侧壁(近下腔静脉入口处),随心脏舒缩在右心腔内飘动,舒张期部分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室,见图3。诊断为左房占位术后,右房占位。
图3 右房肿物切除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病理结果
入院后完善检查,体外循环下行右房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块大小5.0 cm×6.0 cm,呈暗黑色胶冻样,分叶状,蒂附着于右房外侧壁,靠近下腔静脉入口处,长度约1 cm。病理提示灰红组织,肿瘤细胞呈星状或梭形,基质呈粘液胶冻样,诊断为心脏良性肿瘤,心房粘液瘤。患者否认相关家族遗传性疾病,但结合患者病史,右侧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双侧乳腺结节),左肺下叶结节术后,合并甲状腺结节、右侧肾上腺结节、横结肠管状腺瘤、牙龈瘤、代谢性骨病,高度怀疑Carney 综合征。最终经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PRKAR1A基因突变而明确诊断,现仍门诊随访中。
2 讨论
Carney 综合征在1985 年由Carney[1]首次提出,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以心脏及皮肤粘液瘤、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多发的内分泌功能亢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17 号染色体PRKAR1A基因与 Carney 综合征发病有关[3]。
心脏粘液瘤是Carney 综合征重要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为20%~40%[4],在心脏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其中80%位于左心房,7%~20%位于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相对较少[5]。心脏粘液瘤患者一般约有3%的复发率,但Carney 综合征患者复发风险高达30%[6-7]。由于肿瘤相关并发症可导致高致病率及高死亡率,如继发性瓣膜或流出道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心肌病、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因此,心源性死亡是该病主要的致命原因[8]。
本文2 例患者于体检首次或再次发现心房占位而就诊,因同时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及其他腺体肿瘤(乳腺、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异常而高度怀疑Carney 综合征,通过一级亲属筛查以及外周血基因检测,最终明确诊断。
Carney 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多学科综合诊断和评估对于早期诊断和筛查至关重要。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旦发现心脏粘液瘤,建议应及早手术[9]。因该病复发率高,一些患者还需进行多次手术治疗[10]。此外,围手术期风险还包括低心输出量、脑卒中、心律失常等[8]。反复手术引起组织损伤可能会导致心肌纤维化,最终进展到心房功能衰竭。极少数患者因肿瘤侵犯进入心肌,需要考虑心脏移植[8]。因此,术后建议每半年门诊随访心脏影像学检查。
Carney 综合征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心脏粘液瘤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死亡风险大。超声心动图作为该疾病主要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早期诊断、围手术期监测、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