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传承与影像表达的策略及传播路径探究

2022-11-06王培蓓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沂蒙弘扬红色

王培蓓

沂蒙红色革命精神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萌芽、发展、再创新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传播中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要更多地考虑到时代性、参与性、科技感等特点,以便精准地弘扬与传承沂蒙精神。因此,探究沂蒙精神的表达策略与传播路径成为新向度。

沂蒙精神 传承 影像表达 时代创新

1.关于沂蒙精神

“沂蒙”一词代表着红色文化。日常熟知的沂蒙山区是指“沂河流域和蒙山山系所经地区的总称”,是以蒙山和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而沂蒙精神始于党中央对一一五师东进“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伟大革命精神”。

然而,历史、内涵、传播、价值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沂蒙精神研究的聚焦点,沂蒙精神“对各艺术门类提供创作资源的作用和意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新时代传播弘扬沂蒙精神要以“揭示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传承发扬的方法路径”为主,这就需要精准把握沂蒙精神内涵的本质——“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探究符合时代脉搏的表达策略和传播路径,让“红色文化的艺术性转化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2.沂蒙精神的传播现状

从沂蒙精神内涵的发展来看,拓展和深化是其必经的环节。沂蒙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经不断地提炼概括,最终呈现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从2011年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弘扬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的内涵逐渐概括升级为“爱党爱军、无限忠诚的坚定信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政治担当”,为发展沂蒙精神指明了新方向。

沂蒙精神的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载体,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载体也越来越丰富。早期的影片《南征北战》(1952年)、小说《红日》(1957年)、《红嫂》(1960年)、《沂蒙长风》(2012年),是以文学形式弘扬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革命现代京剧《红嫂》(1964年)、现代芭蕾舞剧《沂蒙颂》(1973年)等艺术样式的呈现使其成为山东品牌并享誉全国。其次,创造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临沂模式”,以影视作品《沂蒙六姐妹》和《沂蒙》、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为代表的沂蒙精神文化品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产生全国性影响。沂蒙精神为社会、经济和生活的长久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沂蒙题材的传播对于带动沂蒙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在从革命老区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和城市新名片的打造进一步融会贯通,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临沂城市整体面貌的提升。此外,将红色资源融入旅游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来抓,沂蒙山区始终坚持文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文旅互相促进,开辟红色旅游线,努力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的一面旗帜。

但是,伴随着新时代物质生活的提高,沂蒙精神题材的表达过于传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微电影成为沂蒙精神传播新生力量”。由于网络微电影制作成本低、周期短、传播快,还能够吸引更过青少年群体参与,所以成为拓展沂蒙精神的首要手段。

3.当代拍摄策略与表达

摄影即思想、经验以及信息的交流。摄影技术诞生于1830年代,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变革。以1970年代为时间节点,进入“当代摄影”阶段,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样貌。与传统摄影不同的是当代摄影的创作手法。要实现预期的拍摄效果,需要“挖掘话语中的思想线索再通过拍摄手法和叙事策略来展现”,将人与特定的地点和理念融合,成为“探索、观察和代表外部世界以及内心反应的杰出工具”。它既能重现外部世界,又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关注。

这与摄影史上的两大主要阵营密切相关:一个阵营主张充分利用这种媒介的逼真性;另一阵营相信照片可以超越其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无表情外观的摄影美学主张“摄影者将拍摄对象当作他者来看待”,试图放弃光影的修辞, 不过多夹杂拍摄者个人的态度和观点,努力探究一种表达“客观”的感觉。深度符合“无表情外观”摄影冷静、超然、犀利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让艺术摄影远离了夸张、感伤和主观的表现手。其重要之处在于作品成为超越个人视角局限而进行的观察方式。这也是“无表情摄影”大多采取陈述事实的方式的原因, 例如,爱德华・博汀斯基的作品《油田》,以中立的拍摄立场,将社会、政治和生态的问题通过其画面展现出来。让观众对其主题做出思考,而并非通过文本或摄影风格进行露骨的表达。“无表情外观”的摄影美学是摄影自身的记录特性的一种极致表现,它将摄影的记录功能视为视觉修辞学的技法,同时努力将自身的情绪排除在外,最终形成某种有意识的主观冷静面貌,用幻象营造真实。

此外,近期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出的摄影师埃里克斯・索斯的创作,是他对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景、物进行的高度的艺术提炼,不单单是纪录。索斯的作品跨越了风景、肖像和静物这几种影像类型,采取中立的审美立场。他的创作包含了“无表情外观”摄影的审美元素,以及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肖像摄影传统。体现无表情审美的还有挪威艺术家梅特・特鲁沃,她拍摄格陵兰和蒙古的边远社区,刻画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他在创作时通常选择最简单、中立的姿态拍摄,摄影师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样直接。与传统摄影不同的是,当代摄影更为强调对于焦点的预设,即拍摄策略。通过制定拍摄策略完成影像作品,继而改变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把对世界的认知带入不同的维度。

4.多元的传播路径

伴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与网络化普及的发展,“视角平民化”成为摄影的趋向。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也成为媒介与传播实践的热点,同时引领沂蒙精神传播路径的多元化趋势。

4.1 传统传播路径

4.1.1 在革命遗址打造教育基地

“沂蒙六姐妹”纪念馆是专题性展馆,主要功能是用来弘扬沂蒙六姐妹为革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迟浩田将军题写展馆名字,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同时,烟庄村利用地理优势,将当地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深度转化,主要对张玉梅的生活场所进行了保护性的还原与修复,其次围绕红色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打造红色主题性广场、绿色生态区(如农耕体验区、民俗馆等),既振兴了村庄的发展,又弘扬了沂蒙六姐妹精神。

孟良崮战役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国家长期以来格外重视对孟良崮战役遗址的保护。1954年专款修建烈士陵园,后经2007年改建形成现今的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共同组成的孟良崮战役遗址是国家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十大红色旅游区之一,并被30多家高校、机构定为教育基地。

4.1.2 传统文艺作品传播

影视艺术作品具有再现性,是最有效、最直观传播沂蒙精神的一种方式。红色革命题材作品是“中国电影生态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沂蒙山区也成了红色电影取景或者取材的热点地区。红色电影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运用视听语言的再现,让沂蒙精神以一种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实现了创新性转化。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新的审美弘扬沂蒙精神。

图像不仅是传播途径之一,更包含了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沂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沂蒙之光》,作者张秀岳通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文字资料等形式彰显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史与奉献精神,也是作者作为亲历者的回忆。不同形式的图像以不同的视角弘扬了沂蒙山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同时活化了“沂蒙精神”。

文学作品是一种更为平实、普通的表达方式,更具有直接性。得益于国家的重视,沂蒙文学逐渐成为一种现象。特别是一批源于沂蒙山区的作家群体,如李存葆、杨文学、王兆军等,他们对于沂蒙精神中风土人情的感受与理解更为真实、敏锐。

4.2 新媒体传播平台

沂蒙精神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委党校组建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分别由官方PC端、手机端、海报客户端、微博微信组成,成为沂蒙精神传播维度的延展。数字媒体平台不仅更加契合现代大众的接受和使用习惯,而且以此建立沂蒙精神数字资源库,可以更好地实现沂蒙精神传播的落地。

当下最流行的平台就是依托手机端的微信、抖音等社交APP,以此来进行沂蒙精神的传播极具可行性。这类APP可以将“实时对话转化为拍摄形式,把人们的对话诉求与触发拍摄建立联系”。既能利用用户的意愿传播沂蒙精神,又可以形成一个没有后台、永不谢幕的平台。因此,围绕拍摄行为营造沂蒙精神传播的日常生活感成为一种方式。尤其是“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中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旅游者拍摄高质量的照片”,例如在革命遗址教育基地、纪念馆、主题性广场等区域,供游客“打卡”拍摄,在不同的网络平台进行分享,活化沂蒙精神的传播方式,使其成为一种日常。

5.结语

本文主要从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播现状出发,特别是当下多元传播路径的语境下,分析当代拍摄策略和表达的可能性。沂蒙精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其延续发展有着独特的脉络,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内敛化的表达方式,在拍摄传播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自身的情感,而非“情感抽离”式的再现性表达。这种基于新时代特色的探究,有助于实现大众对沂蒙精神的深度认同,有助于借用大众“沉浸式”的体验性传播代替枯燥的理论宣传,与数字化媒体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群体,实现沂蒙精神传播维度的延伸,进而全面提升、优化沂蒙精神的传播路径,实现传统沂蒙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保持红色基因的鲜活。

猜你喜欢

沂蒙弘扬红色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红色在哪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