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海军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探析

2022-11-06胡波马琳

政工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军育人院校

胡波 马琳

习主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海军院校肩负着为海军部队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使命重任,持续推动文化育人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海军院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加强海军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已成为当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

一、准确把握海军院校文化育人的科学内涵

当前,海军院校建设发展正加速推进,面对调整改革新任务、办学育人新特点、从严练兵新要求、海上安全新形势,推动海军院校文化育人走深走实,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围绕聚焦转型建设、服务备战打仗、适应部队需求、体现时代特点,进一步凝练和充实特色文化内涵品质,为推动办学育人走深走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一)筑牢思想根基,打造献身使命的忠诚文化。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组建伊始,人民海军就坚持把忠诚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海军院校作为海军青年官兵成长成才的摇篮,肩负着思想提纯、灵魂回炉的使命重任,必须直面复杂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海军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用忠诚使命的价值理念培育和塑造学员,用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使命重任感召学员,用“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的历史教训警醒学员,用张超、马伟明、戴明盟等新时代海军先进典型激励学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员坚持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根本引领,牢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提高我国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懈奋斗,真正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觉行动,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为加快海军转型建设步伐、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海军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努力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真正诠释忠诚使命的铿锵誓言,体现不辱使命的崇高价值。

(二)聚焦核心要求,打造英勇善战的尚武文化。“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海军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能否培养出英勇善战的带兵人和指挥员,是衡量海军院校办学育人优劣的根本尺度。近年来,在战备训练、海上维权、抢险救灾、远洋护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任务中,一大批海军院校毕业学员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连续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告诉我们,英勇善战一旦融入学员血脉,就能挺起革命军人的精神脊梁,就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面对未来远离本土海上作战的残酷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可预知性,海军院校必须持续加强学员武化精神培育,大力锻造学员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团结协作的战斗品格、沉稳坚韧的战斗心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深入开展党史军史海军史学习教育,用海军光荣历史感召学员,用海战辉煌案例激励学员,引导学员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从难从严组教施训,大力开展刺杀格斗等军事技能课目训练,不断锻造学员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的昂扬斗志,培塑能谋善战的职业素养、能闯大洋的身心素质、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深入纠治破除和平积弊,在官之初、兵之初阶段,筑牢学员忧患意识,时刻绷紧备战打仗之弦,磨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和舍我其谁、有我无敌的精神意志,坚决做到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三)坚定价值追求,打造建功海洋的蓝色文化。“海军强,海权兴,国运昌”,这是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建功海洋的舞台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广。海军院校作为海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输送的是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领军治军骨干,必须教育广大学员以“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为己任,培塑“以海为家、以岛为家、以舰为家”的家国情怀。扎根海疆、艰苦奋斗,立足岗位、苦干实干,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爱舰爱岛爱海洋”,抱着对海军事业的满腔热忱,用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浇铸海军事业。培塑“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搏精神。海军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要引导学员牢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胸怀远大理想,开阔视野格局,越是船到中流越要敢于乘风破浪,越是敌情复杂越要敢于亮剑大洋,在坚定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实现人民海军的价值追求,努力把人民海军锤炼成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劲旅。培塑“胸怀祖国,放眼全球”的开放理念。海军作为国际化军种,随着我国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海军兵力活动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战舰就是流动的国土,官兵就是穿着军装的外交官,海军院校培养的学员应充分彰显新时代海军官兵的精神风貌,体现大国海军形象,在走向世界的航迹中当好强军思想的实践者、大国形象的代言者、共同命运的守护者,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维护海洋和平、促进海洋繁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二、深入拓展海军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使命催生新挑战。当前,加强海军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应当立足院校实际,注重从坚定政治文化引领、深入推进文化兴校、发挥学研优势支撑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开创海军院校先进军事文化育人的生动局面。

(一)坚定政治文化引领。万物皆有其本,凡事当求其源。文化育人的核心指向是举旗铸魂,只有坚持立精神支柱、强政治灵魂,才能彰显院校鲜明的政治属性,契合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头脑。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固本培元,深入实施凝心聚魂工程,构建走深走实走心的理论武装体系,组织院校领导干部、教学专家、部队优秀骨干为学员宣讲辅导,创新“三个半小时”实现形式,做到创新理论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引导学员牢记初心使命,夯实投身强军实践的思想根基,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抓紧抓实“三进入”工作,通过课上课下结合、网上网下贯通、教育实践互促、典型示范引领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和领导讲大课、教员讲小课、学员讲微课等全员参与的教学形式,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切实通过理论灌输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课堂教学、科研学术等环节严把政治关口,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加强纪律约束,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与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

(二)深入推进文化兴校。牢固确立以“软实力打造硬素质”的办学理念,健全现代大学文化制度,推动文化建设渗透到院校办学各个方面。突出文化认同。通过各种文化表现,大力宣传院校先进人物和优秀学员代表,系统梳理海军院校发展史,抓好院史馆、校史长廊、基层学员队荣誉墙(室)建设,广泛开展“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活动,传承70多年来老一辈建校人的创业事迹,帮助广大教职员工走进光辉历史、感悟使命责任,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搭建文化平台。紧贴院校实际,进一步丰富文体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开办课外俱乐部、第二课堂、校园广播,建好文艺轻骑队、学员记者队、摄影队等文化特色队和兴趣小组,广泛开展“战歌嘹亮”歌咏比赛、“闪光的金锚”读书演讲、“奔向海洋”水兵艺术节、“万里海疆”美术摄影作品创作等活动,建好图书馆、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室等场所设施,常态组织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联赛、长跑比赛等系列活动,打造富有时代特征、体现海军特色的文化品牌。浓厚文化环境。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海军院校建设整体规划,制订具体措施和落实方案,注重发挥院(校)训、院(校)歌、院(校)徽、院(校)史的育人作用,及时将海军部队特色文化、海军特有革命精神引入校园、融入生活,在教学训练生活场所打造极具特色的“甲板文化”“通道文化”和“舱室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标示、学校标牌、学校特征,增强海军院校军味、海味、兵味文化环境特色,营造优良传统引领、海军文化熏陶、强军典型示范、校园文化浸润的文化环境。

(三)发挥学研优势支撑。教学科研作为院校办学的中心工作,本身就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院校人力智力资源集中、学科专业底蕴雄厚、技术发展领先等优势,有效夯实文化育人基础。强化学科支撑。海军院校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具有很强的哲学社会科学功底,需要发挥好政治学科专业的龙头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军地高校高水平育人合作;注重将文化底蕴素养作为海军院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基层文化技能、外交文化礼仪、传统文化等领域,加强和改进相关课程建设和组训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益;坚持全员育人靠教员的理念,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教员队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文化传承创新意识,确保“受教育者先受教育”。强化理论支撑。持续加强海军特色文化、院校育人文化的理论研究攻关,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专业论坛等活动,依托报纸期刊、网络电视等阵地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紧贴海军实际开展重大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成体系成系列推出反映时代精神、彰显强军力量的精品力作,切实为国家和军队文化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强化网络支撑。着眼网络时代碎片化、快餐式、选择性的信息获取特征,聚力开辟网络文化育人新空间,以各类网络信息平台为主体,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协作机制,构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扩大网络教育传播效果,综合运用VR、AR和流媒体等技术,用好“学习强国”“军职在线”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移动化、伴随式、嵌入式教育,把文化育人融入在线学习、互动交流、休闲娱乐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丰富网络文化育人资源,创新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教育产品,推动教育由单一向多维、静态向动态、粗放向精准转变。

猜你喜欢

海军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