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之乎者也的用法

2022-11-05周立德

新少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口技种瓜廉颇

◆周立德

如果讽刺一个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们恐怕会想到“之乎者也”这个成语。其实“之”“乎”“者”“也”每个字都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虚词,知道这四个字的用法,对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很大。

①动词,到……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同学们都会背吧,题目的意思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扬州去。广陵是扬州的古称,“之”在这里是“到……去”的意思。

②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论语》。意思是:学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之”在这里代指学习的内容。

③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比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语出《诗经·桃夭》。之,这;归,出嫁。意思是:这个姑娘出嫁了,她的新家肯定和顺又美满。

④助词,相当于“的”。比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语出《韩非子》。本义是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后来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①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在起义前鼓动大家说: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比我们高贵吗?

②语气词,表推测或感叹,相当于“吧”“呀”。比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出《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发出慨叹:谁知道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还要毒哇!

③介词,相当于“于”“在”。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语出《醉翁亭记》。欧阳修认为,醉翁,也就是他自己的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④后缀语,译为“……的样子”。比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出自《庖丁解牛》。庖丁自信地说道:宽宽绰绰的样子,那么刀刃的运转必定有余地啊!

①代词,指人或事等,可译为“……的人”“……的事”。比如“京中有善口技者”,语出《口技》。这句话可翻译为: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②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可翻译为“是”。比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语出《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③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等。比如“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语出《三国志》。赤壁之战前,周瑜分析曹军时称,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

④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比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孙权感慨地对吕蒙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吴县那个时候的阿蒙了!

①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感叹。比如“不足为外人道也”,语出《桃花源记》。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对渔夫说:(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提起啊!

②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字。比如“安求其能千里也?”,语出《马说》。讲的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此句可翻译为: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比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语出《师说》。韩愈在文中说道: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的道理应该早于我,我可以把他当作老师。

④副词,承接上文,表示同样。比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四时田园杂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下学着种瓜。

猜你喜欢

口技种瓜廉颇
漫画欣赏
擅长口技的猎人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也傍桑阴学种瓜
浅谈口技表演的技巧与训练
从“一”字入手读《口技》
一人带头种瓜 众人生活变美
廉颇并非真英雄
种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