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情传统视野下的常州派词学

2022-11-05冯乾

长江学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词体抒情性普适性

冯乾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引言

但是,如果不强求抒情传统的普适性与唯一性,而是将其视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抒情传统学说就彰显出其重要的文论价值与强大的诠释功能。陈国球在《“抒情”的传统》一文中说:

我们回顾“抒情”的传统用法时,会见到其要义都限定在人文活动中情感流注的范围之内;而应用者基本上都明白“抒情”只是这些活动的一个环节、一个层面;换句话说,他们大抵明白,“抒情”很重要,但不是一切。因此,若要提出一个“抒情传统”的观念,不是说这个传统除了“抒情”,别无其他;而是说,在这个文化传统之中,“抒情”意识的渗透性极强。从这个角度作出诠释,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繁富面貌底下,隐隐然有一种贯穿力量。

高友工将中国传统文学称为“抒情式的批评”(lyrical criticism),认为:“不但因为它所最适宜的对象是这‘抒情传统’中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

一、“意内言外”:词体的抒情特质

二、政教与孤情:词体抒情的内容

三、兴寄与托寓:词体抒情的方法

四、读者之心:词体抒情之接受

结语

中国文学抒情传统学说自20 世纪70 年代初产生以来,即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从北美到港台以及中国大陆,都出现了许多重要成果。从现有成果看,这一学说贯串先秦到现代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对象既有诗词等抒情性强的文体,也有小说等抒事性体裁,因此,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词作为抒情性强的文学体裁,也吸引了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如北美地区抒情传统的开创者之一高友工及其弟子林顺夫等,均有论著。相比之下,从抒情角度进行词学理论与词学批评研究的尚为罕见。因此,笔者尝试将清代常州派词学纳入抒情传统的脉络中加以考察,从词的抒情本质、词的抒情特征、词的抒情方法、词的抒情接受四个方面,阐明清代常州派词学中的抒情传统及其特色。在词学研究昌明的今天,新材料的发现与解析极为重要。另一方面,使用新理论与新方法对传统词学进行观照,也值得一试。

猜你喜欢

词体抒情性普适性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浅谈欧阳修词的叙事特性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臆断”所指非李渤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之抒情性表达方式的意义
元祐词坛的词体特征论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