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国通俗小说作家1949 年后转型的困境
——以还珠楼主《十五贯》为中心

2022-11-05于经纬

长江学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楼主民国趣味

于经纬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1949 年以降,新的文艺方向和文艺制度逐渐确立。为了在新时代中寻求自身作品的书写价值,在民国时期从事通俗小说写作的作家们纷纷主动开始创作转型。如张恨水自1954 年起陆续对多部民间故事进行了小说化改写,程小青也在1956 年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反特惊险小说写作。从通俗小说作家群体的转型作品来看,有两个特点较为突出。首先,为了确保转型作品尽可能满足新时代的文艺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具备明确书写价值的题材进行创作。第二,由于固有的写作习惯,转型作品的文本中往往又会表现出旧派通俗小说的美学风格。还珠楼主于1958 年改写的传奇小说《十五贯》就兼具了上述两大特点。

一、《十五贯》题材的书写价值

二、《十五贯》写作的通俗美学

除了对原作中的固有故事进行详写展开,还珠楼主还在具体书写时增添了部分在原作中并不存在的情节。即如剧本中的“疑鼠”和“访鼠”本来讲的是况钟怀疑娄阿鼠进而乔装算测字先生进行“捕鼠”的过程。但是在还珠楼主的改写中,这一情节却发展出了多个相互嵌套的故事,不但出现了诸如吴阿三,萧二、萧水生、邱福等众多从未出现的角色,还费力描写了他们之间彼此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虽然浙江省《十五贯》整理小组的剧本出于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主题的考虑对原著《双熊梦》进行了大量的情节删减,但是还珠楼主在况钟“捕鼠”过程中增添的这些故事是连朱素臣《双熊梦》中都并不存在的。也即是说,可以认为还珠楼主对这些情节的增加并非出于尊重原著的考虑,而是一种对文本故事性的加强。

三、《十五贯》中通俗作家的转型困境

还珠楼主在《十五贯》的改编中一方面沿袭了同时期通俗作家的选材逻辑,一方面又保留了通俗小说的美学风格,因此成为这一群体在1949 后创作转型作品中的典型。然而,转型的典型并不代表着转型的成功。实际上,还珠楼主的《十五贯》与新时代的文艺要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民国通俗小说作家的转型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是这一群体在转型时面临的某种困境的反映和体现。

不难看出,张恨水这段对打牌场景的描写并不输于还珠楼主。进一步而言,可以认为对赌博的描写代表着通俗小说作家群体独特的写作趣味。在此基础上,《十五贯》与新时代文艺要求之间的距离毋宁说正是这种写作趣味的体现。而无法将旧式写作趣味进行完全的摒弃,则是民国旧派小说作家群体真切面临的转型困境。

还珠楼主在《十五贯》的改编书写中遭遇的困境既是他的个人经历,也是民国通俗小说作家在1949 年后创作转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现代题材,他们在写作中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身知识背景较为接近的古典和民间故事;另一方面,在具体行文时,旧式的写作趣味又使这些作品与新时代文艺要求之间有着某种乖离。因此可以说,在1949 年后,摆在民国通俗小说作家面前的,是一种进退两难的转型困境。

猜你喜欢

楼主民国趣味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网络代有才人出
午睡的趣味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超搞笑问答
不看后悔的神回复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大神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