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峰煤矿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

2022-11-05丁雪峰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煤柱锚杆底板

丁雪峰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佳峰煤矿,山西 吕梁 032300)

1 工程概况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佳峰煤矿主采10#和11#煤层间距较小,部分区域合并为一层,需进行合并开采。10#+11#煤层平均厚度6.4 m,煤层倾角0°~8°,煤层普氏系数f =1.5~2,容重1.35 t/m,如表1 所示。

表1 顶底板岩性

10#+11#煤层上方依次为均厚0.8 m 的泥岩、均厚1.68 m 的9#煤层和均厚6.87 m 的K2 石灰岩,下方为均厚4.0 m 的粘土泥岩。

目前准备布置的1114 工作面北邻1113 工作面采空区,东为矿井边界,南邻1115 工作面采空区,西为南轨道及胶带大巷,上覆为原0909 工作面采空区。1114 工作面切眼掘进宽度6.7 m,掘进高度2.6 m,净宽为6.5 m,净高为2.5 m,沿11#煤层底板掘进。1114 回采巷道掘进宽度4.7 m,掘进高度为2.7 m,净宽为4.5 m,净高为2.6 m,沿11#煤层底板掘进。

2 1114 回采巷道布置

结合矿井边界、上覆采空区情况,1114 工作面切眼布置方式有如下三种方案:内错布置于0909面采空区下、与0909 面切眼重叠布置、外错布置于边界煤柱下[1-5],具体如图1。各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图1 1114 工作面切眼位置关系图

(1)内错布置时,错开的煤柱垂直应力较低,且处于0909 面边界煤柱对应的底板破坏带内,易进一步发生剪切破坏。因此,为了保证煤柱帮、煤柱的稳定性,内错距离应不小于8~10 m。该方案对应的切眼在开采之初不存在进出煤柱的问题,切眼围岩受9#煤层采动破坏,但是围岩应力水平较低,整体而言支护后顶板稳定,但顶板不能通过单轨吊运输重物。此外,该方案浪费煤炭资源。

(2)重叠布置时,煤柱帮及顶板处于0909 面边界煤柱对应的底板破坏带内,局部区域围岩处于应力集中区,围岩较破碎,但是支护后顶板整体能稳定。该方案对应的切眼破碎围岩区域较多,支护工作量增多,顶板不能通过单轨吊运输重物,但是不存在切眼附近进出煤柱的问题。此外,该方案提高了煤炭回采率。

(3)外错布置时,切眼尽量错开0909 切眼对应的边界应力集中区。由于边界煤柱的限制,最大错距为11.7 m,即切眼的工作面帮最大深入0909 面切眼边界煤柱内部5 m。结合前述松动圈观测中的分析,煤柱帮2.5~4.5 m 深度应力水平较高,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可推断0909 面切眼煤柱帮4.5 m 深度为应力峰值影响范围,5~8 m 深度为应力增高区,因此1114工作面切眼最优外错距离应大于8~10 m。结合实际情况,切眼外错11.7 m 布置时,切眼宽度横跨5~11.7 m 深度,局部区域受到高应力影响,但围岩较为完整,通过合理的支护也能满足支护要求。该方案对应的切眼,顶板可通过单轨吊运输重物。此外,该方案煤层回采率较高。

通过综合对比可知,外错11.7 m 布置1114 工作面开切眼为首选方案。因此1114 回采巷道布置如图2,回风顺槽与上覆9#煤层巷道重叠布置,运输顺槽布置于9#煤层0909 采空区下。

图2 1114 回采巷道位置关系图(m)

3 巷道支护

3.1 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相邻工作面的现场支护效果,1114 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设计如图3。顶板锚杆选用Φ22 mm×24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900 mm×800 mm,全部垂直顶板打设。为保证锚杆的整体支护效果,采用6500 mm×280 mm×3 mm 的W 钢带护顶。锚索规格为Φ21.6 mm×6300 mm,间排距为2200 mm×800 mm。回采巷道工作面侧锚杆选用Φ20 mm×2000 mm 的玻璃钢锚杆,间排距900 mm×800 mm,回采巷道煤柱侧选用Φ22 mm×24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900 mm×800 mm,最上一根锚杆距离顶板400 mm,垂直巷帮打设。

图3 巷道支护方案(mm)

3.2 支护效果分析

以煤层赋存条件为基础,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前述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支护效果。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建立模型如图4。

图4 数值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如图4 所示,建立模型尺寸为长×宽×高=200 m×200 m×80 m,左右边界只约束x 方向上的位移,前后边界只约束y 方向上的位移,下部边界为全约束边界,上部边界施加5 MPa 的垂直应力。按照前述支护方案加设锚杆(索),当工作面回采后,距离工作面10 m 的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范围如图5。

图5 支护效果模拟图

如图5 所示:

(1)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中高应力集中区范围相比超前50 m时明显增大,应力峰值相对较高,应力降低区范围较小。巷道浅部围岩应力值较大且均匀,说明支护体-围岩系统的整体性得到增强,能起到抵抗深部围岩作用的效果。

(2)支护作用下,位移分布云图均呈现明显的煤-底板分界面,说明煤层松软,受工作面开采扰动,煤体相对变形较大。但巷道底板3~5 m 范围内围岩位移量不大,有利于维护巷道围岩稳定,同时对煤壁片帮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集中区均位于煤和底板的交接处,最大主应力降低区均位于巷道底板围岩处,因此最大主应力分布状态大致相同。从锚杆(索)应力分布来看,锚杆与锚索对围岩的作用范围内,杆体所受应力峰值为12 MPa,与巷道掘进初期及工作面超前50 m 处相比,增长幅度更大,说明当巷道位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域时,支护方式发挥的效应明显增加。总体来看,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域内,充分发挥了锚索的悬吊作用,锚杆着力部位深入于底板坚硬岩层之内,增强了支护体-围岩的整体性,能适应于综放开采时工作面的扰动。

(4)巷帮煤壁侧4 m以外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小,巷道两帮1~1.5 m 范围内受拉破坏的围岩范围也较少,说明当巷道位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域内时,支护起到了明显作用。

4 现场试验

在1114 回风巷进行现场试验,对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曲线如图6。

图6 巷道围岩变形量监测曲线

如图6 所示,在距离巷道掘进头40 m 后,巷道围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两帮移近量及顶板下沉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最终巷道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仅为10 mm,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仅为6 mm,表明巷道布置合理,支护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

5 结论

本文以1114 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针对佳峰煤矿煤层群煤层间距较小,煤层间相互影响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1)最佳布置方案为:1114 工作面开切眼外错11.7 m 布置,回风顺槽与上覆9#煤层巷道重叠布置,运输顺槽布置于9#煤层0909 采空区下。

(2)最佳支护方案为:顶板锚杆选用Φ22 mm×24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900 mm×800 mm, 锚索规格为Φ21.6 mm×6300 mm,间排距为2200 mm×800 mm,回采巷道工作面侧锚杆选用Φ20 mm×2000 mm 的玻璃钢锚杆,间排距900 mm×800 mm,回采巷道煤柱侧选用Φ22 mm×24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900 mm×800 mm。

(3)经过现场试验,对1114 回风巷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均较小,表明巷道布置方案及支护方案合理,可以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

猜你喜欢

煤柱锚杆底板
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高比效应及尺寸优化研究
变截面底端扩体型锚杆在粉质黏土中的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望云煤矿15号煤层回采巷道煤柱宽度分析与围岩控制技术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