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排洪沟谷的浅埋深大巷支护与防水技术研究
2022-11-05韩勇
韩 勇
(山西中能华信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1 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北回风大巷、北辅助运输大巷和北胶带运输大巷呈西南~东北向即将从土崖底村南沟道(以下称“土崖底沟”)下方穿过。经测量其巷道顶部距离土崖底沟底部仅有7~8 m 左右。土崖底沟由南向北排洪,沟口处建有村村通漫水道路,未建有箱(管)涵,路基阻塞了沟内排水,蓄滞了来水,壅高了水位。
由于三条大巷正位于土崖底沟下方,且埋深较浅,雨季土崖底沟小流域地表水汇集到沟谷,积水会慢慢渗入地下,且积水悬顶于大巷掘进工程之上,对大巷掘进与大巷使用均构成威胁。为排除上述安全隐患,需对该段巷道加强支护,并对地面排洪沟进行治理。
2 三条大巷层位与其围岩情况
北翼胶带大巷、回风大巷、辅助运输大巷沿10号煤层顶板布置,下穿地表土崖底沟的一段大巷长度大约6 m,巷道顶板基岩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K2 灰岩,平均厚度7~8 m。该段10 号煤层平均厚度约2.5 m,底板为泥岩厚度约4.3 m。10 号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1。
表1 10 号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分析上述大巷层位与巷道围岩情况,根据《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结果为:稳定(Ⅱ类)[1]。
3 初步拟定的支护方案
3.1 基本支护形式
下穿沟谷段北翼辅助运输大巷为半圆拱巷道,依据地质报告、现场调研及工程类比并参照“北辅助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初步拟定的基本支护形式为:29U 型钢棚+金属网+喷浆支护,该“作业规程”中非下穿沟谷段巷道其29U 型钢棚排距为1.0 m。
3.2 U 型钢排距
依据《煤矿巷道断面和交岔点设计规范》第7章“表7.2.3:煤层回采巷道金属支架类型与支护参数”,当巷道围岩稳定性级别为稳定(Ⅱ类)时,对应的棚梁排距0.8 m[2]。因此对北翼辅助运输大巷下穿沟谷段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将其29U 型钢棚排距调整为0.8 m。
4 北辅助运输大巷计算模型
4.1 建立模型
采用FLAC3D6.0 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开挖后的巷道采用29U 型钢进行支护,对支护前后巷道的顶板、底板及地表的沉降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具体地质参数为:拱形巷道宽5.0 m,高3.0 m,拱高2.5 m,29U型钢间距为0.8 m,宽度为0.20 m,厚度0.016 m。顶板K2 石灰岩高7.5 m,伪顶泥岩0.5 m,10 号煤层厚2.5 m,底板泥岩(砂质泥岩)厚10.5 m。
建立的模型尺寸:长× 宽× 高=40 m×3 m×21 m,选取中间三架29U 型钢进行支护模拟,从上到下依次为K2 石灰岩7.5 m,伪顶泥岩0.5 m,10 号煤层2.5 m,底板泥岩(砂质泥岩)共10.5 m。模型4 个侧面为固支约束,底部为铰支约束,上表面为自由约束,整个模型只受到自重的影响。灰岩、泥岩和煤层均采用摩尔库伦模型,29U 型钢采用线弹性模型。
4.2 基本力学参数(表2)
表2 基本力学参数
4.3 初始平衡
图2 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在自重的情况下,达到初始静力平衡状态的应力云图及最大不平衡力曲线图。本次模拟中巷道在开挖后用29U 型钢进行支护,对巷道支护前后顶板中心、底板中心、地表中心进行了位移监测,其监测点布置区域为图2 中黑色五角星所在位置。同时,获取了巷道支护前后的位移云图,对支护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图2 应力初始平衡
4.4 位移云图
图3、图4 为巷道支护前后垂直位移云图,巷道在得到支护后,垂直位移减小一个数量级,巷道顶板、底板及两帮更加的稳定,不会发生顶板冒落、底鼓和片帮,地表出现微小变形,可忽略不计。巷道未支护时,巷道底板发生了向上突起,最大位移为0.179 mm,位于底板中部,而巷道顶板发生了下沉,最大位移为0.325 mm,位于顶板中部。巷道支护后,巷道底板最大位移为0.003 mm,位于底板中部,顶板最大下沉值为0.07 mm,位于顶板中部。因此,采用29U 型钢进行支护,有助于巷道的整体稳定性和减小地表的沉降变形。
图3 巷道未支护垂直位移云图
图4 巷道支护后垂直位移云图
4.5 垂直位移曲线
由图5 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顶板位移逐渐增大,最后保持稳定。可以看到,支护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顶板的垂直位移减小,由0.159 mm 减小到0.0749 mm。因此,采用29U 型钢进行支护,对巷道顶板的沉降变形起到一定抑制变形作用,使得顶板更加稳定。
图5 巷道支护前后顶板垂直位移曲线图
由图6 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地表中心处的变形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支护前,地表中心处最大垂直位移为0.134 mm,支护后最大垂直位移为0.066 8 mm,地表变形更小,更加稳定。
图6 巷道支护前后地表垂直位移曲线图
4.6 数值模拟结论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对下穿土崖底沟的宽5.0 m、高3.0 m、拱高2.5 m 的拱形北翼辅助运输大巷,采用U 型钢棚加强支护后,巷道顶板、底板、巷帮以及地表的沉降变形明显减小,变形量大约降低一个数量级,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和地表变形,维护了巷道稳定。
可以确定,浅埋深大巷虽然距离地表排洪沟较近,但巷道采用上述方式加强支护后,无地表沟谷塌陷沉降造成积水突入井下的危险。
5 地表排洪沟治理
为防止排洪沟谷中的地表来水渗入巷道,应疏通地表排水通道,做有效的防渗措施。
北回风大巷、北辅助运输大巷和北胶带运输大巷范围内地表沟道进行疏浚,按照地形地势情况,于沟底~左岸道路侧清表开挖约1 m,回填夯实三七灰土60 cm,起到防渗作用。三七灰土上方修建40 cm 厚M10 浆砌石排洪渠,其过水断面拟定为底宽2 m,深1 m,边坡1:1。土崖底沟口处拆除原道路,重建排水涵,保障排水通畅。
6 结语
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分类,初步拟定巷道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拟定的巷道加强支护方案进行验证计算,对浅埋深下穿沟谷巷道段进行加强支护,并设置地面排洪沟治理方案,上下结合,消除了地表水对井下巷道渗水与透水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