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十三五”发展成效及“十四五”新趋势
——基于科技管理研究视角
2022-11-05何静静
何静静
(金华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0)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1]。当前,金华市正在紧跟浙江省“十四五”时期建设新步伐,加快创建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孵化器作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在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金华市孵化器建设“十三五”时期的做法成效及“十四五”新时期的转型升级进行探讨,为省内外其他地市提供借鉴参考。
1 金华市孵化器建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1.1 “十三五”时期孵化器数量质量取得质的突破
金华市孵化器建设,起步于21 世纪初,最早的一家成立于2001 年(2005 年已发展为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已有20 余年的发展史,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打基础的探索期和后十年快速成长的发展期。经过前十年探索期,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尤其“十三五”时期更是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期,仅五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孵化器3 家、省级孵化器7 家、市级孵化器34 家。截至2020 年底,金华已建有市级以上孵化器49 家,同比增长25.6%,其中国家级4 家、居全省第5位地,省级9 家、居全省第3 位,在孵企业1182 家、居全省第5 位,孵化面积达110.26 万平方米、居全省第2 位,累计毕业企业1700 余家、居全省第3 位。
1.2 营收与结构不断改善
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总收入达4.69 亿元,同比增长30.8%。全市41 家孵化器实现营收为正,占比67.2%,其中12 家孵化器营业收入超千万元。从收入结构来看,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房租及物业收入占比达到45.1%,同比降低2.2 个百分点;综合服务收入占比25.9%,同比上涨1.6 个百分点,说明金华市孵化器收入结构正在优化。
1.3 专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专业孵化服务人员素质提升。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大专以上管理人员数量为418 人,同比增长15.4%,占比79.8%;接受过专业培训人数180 人,占比34.4%,同比增长14.3%。二是创业导师和中介机构签约数量大幅增长。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签约创业导师数量为448 人,同比增长29%;签约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为248 个,同比增长48%。三是投资基金规模扩大,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投资能力大幅提升,共有16 家孵化器设立了投资基金,基金总额为10.1 亿元,同比增长37%。
1.4 在孵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科创成果明显
2020 年,金华市孵化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总额为7.5 亿元,同比增长236%;当年知识产权申请量达1540 件,同比增长19%;授权量为856 件,同比增长42%。
2 金华市孵化器建设“十三五”时期主要做法
2.1 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十三五”时期,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金华市、各县(市、区)先后修订完善了科技政策,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不断加大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孵化器的奖励力度。如金华市2019 年修订出台的科技新政《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9〕13 号)明确规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孵化器,由原先2016 年政策(金政发〔2016〕14 号)的“国家级奖励50 万元、省级奖励30万元”提高至“国家级奖励100 万元、省级奖励50 万元”;义乌出台的科技新政,其奖励标准更是提高至“国家级每家奖励200 万元、省级每家奖励100 万元”;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提出“对在孵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认定一家给予孵化器2 万元补助”奖励条款;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等其他县市亦纷纷出台了科技新政,大幅提高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孵化器的奖励额度。各地释放的“政策红利”极大激发了全市孵化器转型发展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全市孵化器可持续发展。
2.2 定期召开培训会推进孵化载体高质发展
“十三五”时期,每年两次定期组织召开国家级、省级重点培育孵化载体建设培训会,有力推动金华市孵化载体提质升级,顺利实现各县(市、区)开发主体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全覆盖”目标。一是加强各地交流与学习“比学赶超”促发展。全市孵化器区域发展很不平衡,2020 年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前三位分别是义乌市12 家、金义新区(金东区)11 家、开发区9 家,武义县排末位仅1 家;省级及以上孵化器共有14 家,其中开发区占5 家居首位。显然,全市孵化器建设开发区占明显优势。推进会上,来自开发区的两家孵化器代表,中科金华科技园与金华北大科技园分别作了孵化器建设经验分享,为全市孵化载体提质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学习样板。二是加强市县联动加压推进年度培育创建工作。市科技局每年年初均会提前部署申报工作,要求各孵化器申报单位把握申报时间节点完成系统申报工作,做到应报尽报、认真填报,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并要求各县(市、区)科技局须于规定时间内做好跟踪催报、在线审核、书面推荐等工作,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年度培育创建攻坚战。
2.3 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最优生态
“十三五”时期,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金华市科技管理部门与科创平台载体、行业协会联合,大力开创特色科创类赛事活动,引入高级别科创赛事、论坛等活动在金华落地举办,为金华招引人才、产业链企业等,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最优生态。一是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汇聚金华、创业项目落地金华。如2018—2019 年,金华市“婺星回归”双创大赛已先后招引人才创业项目350 余个。落地的项目可直享金华“双龙引才”新政20 条相应资助,最高给予500 万元资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凭金华市人才码“一码走遍八婺、一码畅享服务”,享受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服务政策。二是擦亮双创大赛承办“金名片”。如2020 年9 月、11 月,金华先后承办了第七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总决赛、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现场赛。作为承办地,金华抢占发展先机,借助行业大赛中涌现的一批精英人才和高端项目,做强本地特色产业经济,持续优化了金华创新创业生态。
3 “十四五”时期新发展趋势
3.1 推进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建设
“十三五”时期,金华多数孵化载体的公共服务仍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如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财务服务等基础性服务的多,而提供系统、全面、高效的增长性服务、特色化服务的少,不能切实满足创业企业新发展需求。故而,“十四五”新时期,专业化、特色化建设是孵化载体自身发展和提升价值的必然选择,这会积极推动孵化载体往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如金华北大科技园(省级孵化器)的“创业服务、招商引智、资本对接、管理咨询”四个模块化、体系化产品,兰溪科创园(省级孵化器)的“对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奖励措施”创新了服务方式,加强了对在孵企业的优惠奖补,均帮助孵化载体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3.2 推进孵化载体向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三链融合转型发展
一是鼓励孵化载体创新孵化服务模式,拓展孵化增值服务。如支持其独立或联合创投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用于在孵企业的股权投资,支持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等[2]。二是鼓励孵化载体建立创业金融投资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项目对接服务,将孵化载体绩效评价与资金资助相挂钩,针对绩效评价良好的孵化载体,给予更多的投融资项目支持[3]。三是鼓励孵化载体响应金华主导产业规划,在基础服务以外,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并在产业链培育中挖掘投资机会,布局创新环节,全链条发力,构建三链融合的产业生态。如义乌科技创业园(国家级孵化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由其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深化“投资+孵化”模式,推动科技企业及其孵化载体自身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3.3 推进孵化载体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
一方面,鼓励孵化载体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自身数字化改造,包括数据平台、运营平台、营销平台等系统建设,推动孵化载体运营管理智能化、高效化;另一方面,鼓励孵化载体利用自身数字化能力赋能在孵企业,如利用“产业大脑”帮助在孵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利用人才资源库推荐专业人才等,最终实现智能化运营服务体系,持续降本增效。金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 年打造了“智慧园区”信息系统平台,该“智慧园区”平台实现了园区展示可视化、资产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数据分析可视化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园区管理的效率,同时促成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的创业企业、创业孵化机构、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大中企业等更快速便捷、多元化、低成本地实现精准对接与融通发展,极大增强了园区服务企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