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的应用与实践
——以《发展上肢力量技术方法:多种形式俯卧撑》一课为例

2022-11-05廖土军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素养设计课堂

文/陈 瑛 廖土军

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明确了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浙江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任务,于2021年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四转型要求之一——教法学法问题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课堂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引领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使用,使课堂呈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去分享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去解决问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一、课堂提问欠缺,转型势在必行

纵观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主动性缺乏,参与度低,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通过剖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提问流于形式

在现实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真正发挥出问题驱动的意义与作用。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提问将重新回到现代教学的核心。

(二)问题缺乏关联

现实课堂中存在着教师提问单一,问题呈现孤立的单个状态,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难以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体系。

(三)问题设计缺失

传统的体育课堂注重单一技术教学,有些问题的提出直奔目标或是靠学生记忆来提问,问题缺少有意义的设计与思维含量,难以引发或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二、探寻问题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图1 问题的种类与意义

图2 构建问题四策略

表1 《体能基础知识》问题导读学习单

图3 基本问题的思路与目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舞者,依据单元核心任务和关键问题来设计课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建构关联。在《让教师学会提问》一书中将问题分为基本问题、引导性问题、导向性问题以及启发性问题,问题种类及意义见图1。后三个提问方式可以为基本问题的打开奠定基础,基本问题恰恰又是打开理解之门的关键,是培育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为核心素养服务。

三、构建问题策略,达成教学目标

为充分发挥出问题课堂所带来的作用与意义,笔者构建了课堂问题四策略(图2),通过问题导读学习单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课堂问题链的设计与使用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最后以比赛或游戏情境中生成问题和对反馈单中问题的总结、巩固和运用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策略一:设计一份单元课前问题导读学习单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表现为“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学习单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使课堂更具指向性。表1是笔者设计的体能单元课前问题导读学习单。

分析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图3中,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是根据项目问题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我分析出薄弱项目,教师再从体能问题开始着手设计提出,从而进一步发现自身体能弱点,接着结合生活例子,从有哪些部位不适?有什么表现?怎么解决?到能为自己制订锻炼计划吗?问题一步步深入提出,以挖掘出更多的问题,使课堂更具指向性。

(二)策略二:设计课堂问题链

1.设计课堂问题链,测评问题设计效果

笔者主要根据目标和关键问题在导入、课中、课尾各设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动作方法、原理和评价标准的思考。表2是第一次课与修正后的问题设计。

2.实践课堂问题,反思修正问题

第一次课设计的问题链如图4所示,以关键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了一个导入问题“什么样的俯卧撑动作方

《发展上肢力量技术方法—多种形式俯卧撑》问题设计单(第一次课)小组 组名导入问题 什么样的俯卧撑动作方法是正确的?课中问题 以下练习方法主要锻炼哪个部位力量和肌肉群?课尾问题 同学们,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吗?《发展上肢力量技术方法—多种形式俯卧撑》问题设计单(修正课)小组 组名导入问题 原地体验5个回答:什么样的俯卧撑动作方法是正确的?课中问题 除了以下练习方法外还能以小组探究出其他练习方法吗?并阐明部位与肌肉群。课尾问题 你能归纳出至少2条推类动作的原理吗?

图4 第一次课的问题链与成效

图5 修正后的问题链与成效

表2 问题设计在两节课中的对比法是正确的”,这属于引导性问题,当抛出问题时,学生马上问“老师,可以示范一个吗?”于是,意识到此问题提得太抽象化,后面是边示范边完成回答,出现了学生举手6人,回答6人,2人在旁玩耍扣分的课堂画面。第二个设计的课中问题属于导向性问题,学生有交流互动,但气氛不够活跃。最后学生举手5人,回答问题4人,20人表现优秀。在课尾抛出基本问题:“孩子们,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吗?”课堂上学生大声交流:“老师,我今天终于知道了肱二头肌、三角肌在哪里了。”“老师,我学会了判断俯卧撑的标准动作了。”最终举手3人,回答5人。

修正后的问题链如图5所示,修正后的导入问题只在前面加了“原地体验5个”6个字,运用“任务+提问”模式,课堂立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画面:组员马上就“活”起来了,并且边做边交流,进行自我尝试—观察同伴—评价,甚至抢着回答问题,举手12人,回答8人。课中问题修正为“除以上练习方法外还能以小组探究出其他练习方法吗”,这属于基本问题,问题抛出后,小组练习积极,讨论积极,尤其是在探寻其他练习方法时,示范—观察—指导,并蹦跳着喊:“老师,我来。”最后举手10人,回答3小组,18人加分,只有4人无加分。反思上节课尾问题,问题提得简单并不够深入,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现实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忽视了“为什么教”“如何教”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明白动作背后的原理以及其他相关联知识。于是,将课尾问题修正为:边放松拉伸边小组进行讨论,至少归纳出两条推类动作的原理。课堂上组员边拉伸边讨论,场面积极又和谐。小组依然抢着回答:“老师,要配合呼吸。”教师借机马上追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可以锻炼心脏和肺。”“做动作可以慢速、快速完成。”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慢速可以练肌肉耐力以及关节的稳定性、平衡性,快速可以练爆发力。”最后举手6人,2组12人加分。通过前后对比,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思维也在向深度延伸。

图6 小组学习评价表

图7 课后问题反馈单

3.关注课堂,即兴生成“问题链”

教师要提升临场应变、抓住时机对即兴“问题链”生成的能力。例如:课堂中,在小组巡回指导时,学生在完成了一组一分钟平板支撑后,笔者问:“在练的过程中有困难吗?”声音一落,一名学生立即问道:“老师,我手臂和腰会发抖,为什么呀?怎样才能不发抖?”于是,笔者马上表扬此同学:“这个问题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发抖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力量薄弱或过量。”教师又借机问道:“那你属于哪种情况?”“针对力量薄弱,你还能有其他更好的练习方法吗?”通过不断深入提出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该练习法的内在原理和功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保持对体育课的高度专注和深入的思考。

(三)策略三:比赛或游戏中设计1个基本问题在课堂评价表中

比赛或游戏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目标达成情况。通过问题放入评价表中让小组进行探讨、总结,最后呈现出答案,那样更具直观性和指向性(图6)。

(四)策略四:设计课后问题反馈单

如图7通过在反馈单中设计问题,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来呈现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思考与罗列,学生会加深理解。

四、结语

“问题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指导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备课应对,问题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关键问题,全面了解教材和学生细节,设计恰当、准确的课堂提问。

2.合理设置层次,在设计问题时,应以从简单到困难的渐进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各个层次都有深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3.面向全体教学,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实现全面教育的目标。有时相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课堂,设计问题也不同。提问时应该面向整体,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能够积极支持课堂。

4.抓住机遇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成,借机抛出问题。由于学生素养的差异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根据班情、学情设计与运用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猜你喜欢

素养设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欢乐的课堂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BUBA台灯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