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05马瑜
马 瑜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古筝是“入门易、提高难”的乐器,所以古筝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淀,故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美育教学,古筝教学也是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重要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地改进及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际探索与研究贴合新时代背景的教学方法,在古筝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和美育教学。
一、高校古筝教学意义
(一)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古筝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乐器,其音色典雅、悦耳动听、音域宽广,古筝曲美,并且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古筝入门较为简单,能够吸引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教师会传授古筝演奏技巧以及所演奏曲目的文化内涵、创作背景、风格特色等,学生深入了解曲目意境后,在文化背景、演奏技巧紧密的结合中,演奏更加成熟、更富感情、更有感染力,同时文化修养得以提升。学生在古筝的学习中要多听、多思考、多理解,充分运用感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把握音乐风格、演奏特点,在文化修养的加持下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也在不断积累中得以持续提升。对古筝作品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古筝演奏更好地呈现。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艺术都是随着时代而发生嬗变的,古筝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不断变迁的历史、人文、宗教及民族等影响,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古筝演奏技巧进行教学,还要向学生普及古筝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对古筝悠久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乐器、民族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学生演奏技巧提升,学生对古筝的各种演奏技法、演奏的力度及速度在不断练习中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舞台表现力与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持续的学习中得以提升。古筝表演,需要肢体、技巧、情感的相互依托,通过不断规范化的学习与持之以恒的练习,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品格及工匠精神;同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音准、演奏的把握持续进步,学生自信心增强,综合素养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三)提升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音乐资源从而进行学习和参考,但音乐类型良莠不齐,需要他们识别和判断选择优秀的资源。古筝外形古朴,音色优美典雅,古筝的曲目大多充满韵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高校古筝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古筝专业课程的学习,能感受弹奏古筝的仪态之美,学习蕴含古筝背后的文化之美,体会各种古筝曲目典雅、古朴、纯净之美,其音乐品味、审美感受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学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尽可能的把古筝教室布置得美一些,因为长期处在粗糙的审美麻木视角环境中学习古筝会对弹琴者造成视觉上的麻木,打破现状,利用美的教学环境来刺激学生感官,学生多看美的事物,这和古筝演奏细节、音准追求息息相关。在感受及享受了美之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鉴赏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二、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民族乐器中,古筝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习古筝可以使学生深入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对古筝悠久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受古筝典雅、优美的音乐熏陶,以及包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养、审美力及鉴赏力都能得以提升,同时古筝课程的开设也是符合高校美育教学目标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下,要重视高校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目前高校古筝教学重点集中在古筝专业知识与演奏技巧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在练习技巧上,演奏的方式趋于模式化,由于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所学技巧在实际的表演中不能完美和灵活的呈现。此外,综合素质的不全面,也阻碍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把注意力关注在古筝演奏技巧层面,缺少其他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缺乏审美与创造力,不利于古筝实际演奏与后续技艺的提升,缩小了学生古筝技艺发展的空间。
(二)缺乏对文化底蕴的解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筝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价值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高校古筝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大多是在古筝演奏技巧、难度及演奏基本功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所演奏古筝作品的文化解读、内涵的挖掘,如:课程思政元素没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导致学生文化底蕴缺失、艺术修养有待提高,缺少将技巧与文化融合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运用技巧进行演奏,对所演奏音乐缺少理解,不利于学生了解古筝文化、古筝流派,在演奏中情感的表达不准确。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器乐课程,都需要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不过技术只是表现曲目的一种方式、手段,是辅助作用,在实际演奏中,只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在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后,在真实情感的加持下,才能够更加丰富、流畅地演绎作品,才能够将所学技巧充分发挥,展现古筝的魅力。但是,对于文化、音乐方面的学习是需要教师正确积极引导、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不断沉淀的,因此在教学中对文化内涵、价值、音乐背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高校古筝教学对于这类教学是有所缺失的。
(三)缺少多样的教学方式
高校古筝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上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专业技巧的传统式讲授。其一,教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互动。古筝的提高是有难度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重点集中在基础技法的传授以及学生成绩的提高,故导致教师只注重教学结果,将学生成绩的提高看作是教学成果的体现,使得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单一、沉闷,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学生缺少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极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其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缺失。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处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对没趣、单调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长期以来在学习上都始终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地位。在古筝教学中尤其是对一些古筝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教师只是模式化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倾听学生的意见,最严重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古筝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古筝的“瓶颈期”提早到来,甚至学无所成。其三,缺少古筝的表演实践。教师在古筝教学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许多学生仅仅掌握了古筝的基础技法及理论知识,实际演奏中并不熟练,并且缺少实践演奏经验与机会。多样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目前,高校古筝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
三、高校古筝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与教师片面追求教学评价效果
对于学生与教师片面追求教学评价效果导致的问题。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虽是主动学习,但“成功成才”的渴望导致急功近利想法出现,如希望学习古筝高难度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就想有所收获,取得较高成绩。殊不知,学习任何乐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高骛远的心态形成演奏时古筝音色粗糙、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技法不规范等问题出现;高校教师方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评价而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缺少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了解,没有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学习古筝,不仅是技术与表演的提升,也能培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与工匠精神,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产生影响。新时代古筝不仅在指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技巧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学生在对技法与技巧的掌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尽管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假如让他们整节课都学习一首曲目的话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涉及到曲目难过渡阶段。面对此问题,高校教师应当将曲目及难点技法进行拆分,让学生们分部分地进行学习与掌握,重难点要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掌握与练习,一遍一遍的进行重复练习,只有手指肌肉通过这些无数次的重复练习中得到时间进化上的效果趋于稳定后,同时通过掌握每一小部分的方式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整个作品。
(二)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不足
音乐同其他任何文化一样,不是独立存在的。古筝的发展离不开孕育其成长的文化沃土。总结很多音乐教育家、演奏家观念可以发现,他们认为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是对音乐文化的传播与表达,并且是古筝教学蕴含的音乐知识与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水平已经可以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过尽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筝演奏技巧,但是在演奏与表达作品时缺乏表现完美的能力或欲望。尽管学生也可把曲目完整呈现出来,但在想象力的发挥与表达上还欠缺一定的能力,创新精神不足。不难看出,高校教师在古筝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教授弹奏技能与技巧,还应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
这就是古筝教学内容单一的症结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古筝教学应当放眼整个古筝音乐文化底蕴与背景,在这一大环境下让大学生去认真感受、去体会、去表达。教师应在古筝教学中,加大对古筝文化、作品背景的讲述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教师对技法过于重视,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当下高校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与方法。众所周知,技术经过学生大量持续练习是可以达到的,只要足够努力,精湛技术人人都可以达到。但艺术素养的培养则需内化于心,需通过对其蕴含的文化进行切实的感受与表达完成的,高校教师对古筝技巧过多侧重导致学生文化底蕴缺失。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下古筝在技法教学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对技术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古筝教学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匮乏,古筝教学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与根基会逐渐流失殆尽。
目前普遍存在此现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依旧存在于许多高校中,教师授课,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较少,教师在古筝课堂的教学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学生们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地发挥,所学到的知识基本上来自教师的讲述,很少会自己主动对其中知识进行探索,在更大范围内学习古筝相关知识,无法充分沉浸在音乐中寻找灵感,这种方法限制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利于自我发挥,是教学方式单一的原因。
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高校古筝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筝学习同样是这个道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高校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花精力与时间去寻找更多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较多时间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还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运用于古筝学习中。从学生的观念上促进学生学习良好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与习惯,加深他们对古筝学习的理解,培养他们良好乐感,促进整体水平提高。
在古筝学习中,感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感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学生不仅可以把握作品本身,还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与故事情节有更多的理解,在学习甚至是今后的演绎中能更好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分析掌握作品的创作意义、时代背景、情感表达等内容,让学生不管以后遇到何种作品,都养成这种分析作品的习惯与方式,真正感受古筝艺术之美。当然,要想让每个学生达到此程度并不是容易的,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与特点制订相应学习训练计划,对他们进行正确、规范、科学的培训及训练,让他们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勤加练习并根据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还应当对他们严格要求,让他们在持续的练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
(二)提升教师水平,完善教学设施
高校教师对古筝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与能力的提升,古筝教师水平对教学影响影响较大,教师应当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不断进行学习及提升,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以古筝流派为例进行说明,古筝各流派风格特点、演奏技法都有较大差异,不同学生喜欢的古筝流派也有所差别,教师应当对不同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特殊音高等进行正确、规范的掌握,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进行正确、规范、科学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学筝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这一能力,高校应当对古筝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与教学培训,或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进修从而充实古筝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提升古筝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可以以参加高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讲座、名家音乐会、座谈为契机,主动为自己创造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高校学生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接受能力都比较前沿,可以接受多元化音乐理念与不同音乐类型,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设备上存在短缺现象,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与环境,故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高校应当积极引进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设备供教师教学使用、供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也是较重要的,应当加强对多媒体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大学期间,学生自主性较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上更加自如与科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挥平台与空间,拓宽他们的眼界,切实提高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高校古筝教学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确实学习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表现不足。即使是弹奏得比较完美的学生,其弹奏出来的音乐也没有足够的美感,具有一定的空洞性。为了改善此现象,应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在教学时应该进行“唱谱”教学,要知道,所有乐器都是模仿人声的。因为人声是有限的,所以有了各类乐器的出现,显然唱谱就很重要了,学生在弹奏时带着很大的技术负担,而在唱谱过程中没有技术负担,就有了很多精力去思考其他相关换环节,如力度,速度。并还能在唱谱的过程中看到曲子的“大样子”,能够将一个个散落的音呈现非常清晰的线条,对旋律进行熟悉、理解从而梳理出乐句,体会语气。另一方面,为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以古筝合奏课、重奏课等形式进行授课,在班级中举办小型音乐会,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与舞台,并积极鼓励学生以独奏或合奏的形式进行表演,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古筝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淡化开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古筝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师生共同进步。
结语
古筝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乐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活跃在各个领域,占有重要席位。古筝发展过程伴随着我国文化发展与变迁,古筝艺术发展到新时代,不仅包含更多的韵律,还与新时期文化元素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与活力。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是国家进步的内在动力,其中蕴含的文化应当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传承。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是传承古筝文化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则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是大学生学习古筝艺术的重要引导人,应当引入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学习古筝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