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2022-11-05孙梦碧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4期

◎孙梦碧

我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功底的汉语言文学的人才,使专业人才既能跨文化交际理论,还能具备较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宣传我国文化与思想,并且能从事我国跨文化交际或新闻出版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效性,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能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作用

(一)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传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部分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下降,虽然能在课堂中扎实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巧,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能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运用。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及时与教师展开交流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和互动性,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中边学习边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传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偏向于理论性,在课堂中和课后的实践教学与训练有限。而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课堂中展开实践活动,在社会中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其中。教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学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零距离进行学习和了解,教师在课堂和课后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未得到良好培养的缺陷,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以兴趣为前提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学习,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

我国高校本科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转变我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偏理论教学的方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开展必要性

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活动、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但学生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拥有较强外语表达能力,如此才能将我国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该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种固定且静态的课程形式,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是定向培育学生的重要体现。外语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开展,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采用汉语+外语的教学模式,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不仅符合我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和目标,还符合新时期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教师虽然重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但忽视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开展,其实践教学并没有成规模、成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还有待完善。因汉语国际教育是我国信息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专业,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汉语专业人才。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不同国家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不断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定位不准确

我国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跨文化学科,以汉语为基础,以文化教学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学生朝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在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并未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明确学科定位,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时,忽视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的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不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展开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知识的讲授,并未在专业中科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使得实践教学课程与理论教学无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教学观念未更新

因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开设的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虽然高校针对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但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只注重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未搭建实践平台

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跨文化交流与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并未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实践平台,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师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部分教师积极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但实践教学模式并未真正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使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未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师资力量待加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广,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为此,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大部分高校专业教师虽掌握了扎实理论基础知识,但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无法有效将多个领域教学内容相结合展开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时,只重视将语言学理论与其他专业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理论内容与实践的结合不科学、不合理,导致高校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未得到良好培养,不符合相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准确定位汉语学科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汉语学科,有效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汉语国际教学专业毕业后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学科是应用型学科,以语言为基础展开的教育教学。而教师要想有效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展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则需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进行合理设置,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中能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夯实自身专业本领和专业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教师不仅要重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还应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制定专业评价机制,使专业评价机制与实践教学相对接,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定位明确,促使学生在理论中学习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以此有效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

(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在传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通过以往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而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融入实践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与学习存在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根据不同国别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为每个学生提出相关案例问题、对学生展开专门性教学,使学生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够扎实掌握跨文化交际素养和跨文化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转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意识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采用校企合作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在企业实践中合理运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和相关专业比赛,让实践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实践理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达到人才输送与社会需要无缝对接。

(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学科。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为学生搭建网络实践平台,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展开单一性的实践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无法在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此,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平台,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网络实践平台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整体沟通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将自身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之中。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运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是主要决定因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或学术交流会,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使教师意识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运用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优化汉语教学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根据新时期对人才提出的实际需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践课程为依据,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教学活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以及对我国汉语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升的前提基础。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丰富,提高实践教学在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占比,是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此,高校可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多媒体和自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多元化教学环境中展示自我,教师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帮助学生丰富针对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扎实巩固每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使学生能够将自身已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为学生今后展开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提供有力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学生记忆,使学生有效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