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河蟹常见疾病的防控
2022-11-05王利平
○王利平
(连云港市岗埠农村农业局 江苏 222300)
当前正值春季气温多变时节,应做好河蟹疫病防控工作。
一、常见疾病防控
1.细菌性肠炎 该病的发生大多和饵料不新鲜、投饵量过多有关,在池水水质恶化、底质败坏时极易引起河蟹肠炎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投入品,不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适量添加免疫增强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多糖等。
2.河蟹黑鳃病 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河蟹鳃丝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可定期使用碘制剂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病菌感染;保证水质清新,勤加注新水;定期改良池底。
3.甲壳溃疡病 蟹苗下池前检查是否有机械性损伤,减少河蟹受伤可极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保证水质清新,定期使用底改制剂改良池底,也可较好地防止溃疡病的蔓延。
4.纤毛虫病 该病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病蟹体表长出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是春季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病害,以冬放蟹种池较为突出。该病的防治主要在于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全池泼洒杀虫药。
二、综合防控措施
1.苗种放养 选择优质苗种,最好是当地培育的,要求规格整齐、光泽好、活力强,无“病苗”“残疾苗”“药害苗”。为防止蟹苗带病下塘,在下塘前要进行“药浴”处理,可选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浸浴时必须充氧。苗种下塘后要及时泼洒抗应激药物。
2.饵料投喂 河蟹养殖生产饲料投喂应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苗种下塘后3天,及时用高蛋白的精饲料进行诱食,3天投喂1次,可壮膘提高抵抗力。同时养殖河蟹投饲还应坚持“四定”“四看”的投喂原则,“四定”就是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看”就是看季节、看天色、看水色、看蟹摄食情况。坚持做到不投喂变质饲料,实时捞取残渣剩饲,并适时在饲料中补充免疫增强剂和微量元素等增强河蟹免疫力。
3.水质管理 放苗后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补充肥料,持续为藻类提供营养,同时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发现池塘有青苔生长及时捞出,尽量不用化学类药品抑制青苔。可使用活化的芽孢杆菌,用后3天左右,池水颜色变为淡绿色,可有效抑制青苔的生长。同时要保持适当低水位,有利于提高水温,促进河蟹开食。
三、科学用药原则
河蟹病害防治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五氯酚钠和氯霉素。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具体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MY507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