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2-11-05

北方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核算

刘 维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40)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部对政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行政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政府会计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这项改革对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助,因此,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健全财务结算制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建立廉洁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同时,也是对高校的财务人员能力水平,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财务以及资产等系统信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概述

1.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旧的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多样性且复杂的特点,其可比性差。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针对此问题,将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有效地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解决了会计工作之间难以链接的问题,既提高了可比性,又优化了复杂性,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资源的配置率。

2.双基础,双报告

旧的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决算报告,注重现金流量和现金资源,新的会计制度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如实行“双基制,即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双报告”,即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3.双功能

双功能,是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的会计制度,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还加强了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等财务会计职能,规范了报表与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各单位运行的效率有所提高,各部门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在改革之前,各大高校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为基础制定的财务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较小,只能适用于结构关系比较简单的财务管理,很少涉及财务预算环节。可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将对下阶段的财务进行预算评估,将有预算性较强的投资项目存在。这将使传统的高校会计制度难以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水平,所以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新制度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目标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高校奉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套会计体系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现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时,还要把预算管理作为核心目标开展工作。这样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重视或忽视,导致产生了许多财务管理问题。

(二)高校的预算管理逐渐替代财务管理

近年来,高校普遍重视的是预算管理,其重要性表现为高校的各级财政主管及领导反复强调,由此引发了各大高校对年末预算执行能否达标感到普遍焦灼。不达标就意味着预算会被减少,财务预算的减少,就意味着学校的利益受损,因此当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未达到相关的指标时,相关部门为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会使用一些非法的手段造假粉饰预算执行率。或短时期内盲目花钱,盲目投资,不讲效率地只顾花钱。由于对预算管理的太过重视,忽视了其他财务管理,导致每年各大高校的领导都要为此承担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便陷入尴尬的地步。

(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配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只是单纯地执行预算管理,在实践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会计要素会被忽略,会引发出一些管理问题,如物资存储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往来款项的明细和结算等。这些将使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如想开展清查固定资产,摸清实际的资产情况,但总是查不清,甚至变得更混乱。又因缺乏对存量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持续跟踪与核算,导致高校在资产配置绩效考核方面与监管状态方面处于空白区域。

(四)高校成本管理缺失

高校在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前实施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现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特点。但是,缺乏对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全面核算,不能很好地显示学校各阶段运行的成本或盈亏情况,导致高效的管理者无法对学生培养的经济成本做到心中有数,无法对办学经济的指标进行掌控。这种成本核算的缺失会影响高校的发展。

(五)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协调

原先的财务会计制度导致大部分高校财务部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只专注于自身财务会计领域,并不重视财务工作和学校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使财务工作向业务方面的延伸受到限制,使得财务部门难以发挥指挥参谋与辅助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原有的政府会计标准,对高校实行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遗漏弊端,长期沉积下会存在很多财务管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高校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所以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已迫切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

1.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

高校进行财务核算时也必须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他们的报表之间存在勾稽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高校的财务状况由财务报告所反映,执行情况则由预算报告进行反映,二者相互结合编制时就会得到彼此间所存在的联系。

2.基建会计纳入高校进行统一核算

高校之前的基建会计是单独建立并单独核算,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基建会计的账务处理并入学校的大套账里面,不再单独进行核算,同时按照基建项目的要求设置基建的明细科目,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扩大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在资产方面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科目,以全面核算单位来控制资产,在负债方面,增加了授权代理负债等核算的内容,全面反映单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会计科目的增加为资产负债的范围提供了可行性。

4.平行记账

平行记账并不意味着有两套账,也不是双双分录的意思,它是指对同一笔业务在一张凭证上同时做两个维度的展现,然后各行其道,年底碰头。这里的两个维度是指有没有现金流与有没有预算收支的口径作为标准,如预算管理被纳入部门后的现金收支业务,这时就要执行平行记账。

(二)有利影响

1.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为基础的。相较于之前只局限于收付实现制的高校来说,现在的会计核算更能满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独立的权责发生制能使高校真实反映权益的情况,使隐形的负债得以体现,及时的降低财务风险,新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也更加有据可依,增加了操作性,使高校的资产情况得以真实的反映,使高校在进行教研管理时各项活动都能进行成本的核算。对于长期投资引入权益法或成本法的核算,更加贴近高校的实际情况,能更好地反映出高校真实的收益与风险。相较于传统的高校会计信息,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更能体现高校财务质量的真实、完整与规范。

2.引入成本核算,促进高校的绩效考核管理

政府成本会计是政府会计的下一阶段目标,所以,现在所实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也是为下一阶段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前,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多,没有折旧的硬性要求,或计提了折旧也是直接抵减净资产,未能进行费用的核算,新的政府会计所实施的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就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一项硬性规定,这项制度的实施能清楚反映当期活动时所消耗的成本。同时高校在进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考评时有了成本作为参数对象,可以提高考评的科学合理性。同时高校还要对收入与支出、债券与债务等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促进高校科学合理规范地发展。

3.提高高校的财务透明度,强化监督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信息报告进行了完善,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基础信息,收入利润表反映成本绩效信息。预算报表的细致变化使得预算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在报表附注中还要体现预算往来信息、固定资产明细数据等进行详细披露。通过上述的报表体系,社会公众能更加地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从而形成对高校的监督,使监督范围扩大。

(三)不利影响

1.财务工作量增大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大大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和核算等方面的难度,工作面临挑战。由于高校的财务系统要符合政府会计制度,因此有必要对财务系统设置相关的辅助科目计算,同时,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数量庞大的显著特征,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后,应业务需要同时入财务和预算两个账簿,给日常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带来不便。

2.权责发生制实施存在困难

政府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双基制”,但是由于在高校改革前实行收付实现制,资产负债管理和合同管理相对薄弱,高校的工作面临着困难。高校若想很好地执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需要良好的合同管理,并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合同信息化,以此对收支方便进行分摊;但高校普遍存在合同管理相对离散现象,故无法实现合同信息化,加之相关的收支数据又庞大,手工的结算已无法餍足。此时,权责发生制下的收支执行就相对困难。

3.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政府会计制度为了给高校的成本核算管理奠定基础,在财务会计功能上区别了会计因素的成本与费用;由于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几乎长期处于空白状况,再加上意识淡薄,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还需要经过专业的理论指导实践。各高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进一步明确细化,如何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4.报表编制困难

财务报告也是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制作报表时要说明报表的内容和相关的记载要求。例如,债权债务人的信息公开、收入来源单位和支付对象的公开等,对于拥有大量业务的高校来说,获取信息的条件有限,没有足够的人力与信息化能力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全国没有统一的单位代码。即使相关财务信息及时上报,各高校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表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否则难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四、高校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技能指导学习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是2019年才开始执行的,执行的时间还较短。在制度交替的过程中会存在过渡期。存在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反映,上级相关部门应充分听取高校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其相关对策。为了提高财务的可比性,还要统一各高校的会计核算口径。为了使高校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正确的认识与治理的办法,要不断加强对其指导工作;还应针对高校日常实际所遇到的难题开展专题讲座与有关培训,实行高校之间经验分享。

(二)加强业务学习,取其精华

高校要不断加强制度的研究与建设,将自身状况与规章制度相互结合,积极开展校内与校外的业务学习培训,熟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方法与内容,为后续日常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高校间财务人员在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时,针对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完善学校学习信息化建设,加强高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相互学习有效的方法与经验,以此来贯彻落实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

(三)特殊业务统一标准,明确具体规定

对于特殊业务的处理,相关上级部门要针对相关问题统一口径并制定规章,使各高校实施过程中能有据可依,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特别是在前期报表编制和成本核算问题上,主管部门应制定更详细的编制依据和核算标准,明确具体办法,及时在高校传达。

(四)加强成本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高校应初步建立成本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分配制度。以固定资产检索、折旧计算、合理收集等方式反映学习活动成本,并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从不同角度发现成本和效益。高校还要促进物力、财力优化,加强学校资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能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要以高校的各项数据作为支撑点。为了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高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与有关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实现高校资产信息、财务信息、人物信息等与财务系统的互通。这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解放了人力,为政策的实施提供牢固的数据基础。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因进行了相关阐述,对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和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传播。本文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在总结改革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双核”及工作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重视新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健全完善高校相关财务制度、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但是,由于高校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只能根据共性的问题研究高校的财务管理,其研究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高校,各大高校还需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属于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就新旧会计制度做好衔接。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的理论知识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的分析、把握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期望这次的历练能为我在以后学术探索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